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2017-02-07 04:28陶应春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关键词:饲养池塘管理

陶应春

[摘 要] 从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捕捞技术及疾病控制等环节对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黄颡鱼养殖 池塘 饲养 管理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87-01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无鳞,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1 池塘条件

黄颡鱼适应性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水和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不渗水、不漏水的池塘均可进行养殖。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以3-10亩为宜,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鱼种下池前用75-90公斤/亩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清塘消毒一周后,加注新水深1米左右,每亩施入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50公斤~200公斤,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苗摄食。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

2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投放的苗种无论从天然水域捕捞或人工繁育的鱼种,都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一般为15克/尾,放养时间一般在3-4月之间,放养量1000-1500尾/亩。在黄颡鱼鱼种下池1周后,为充分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和饲料,提高池塘的自我净化能力。每亩套放团头鲂鱼种100-150尾,规格为100克/尾;每亩套放鲢、鳙鱼种50-80尾,规格为100克/尾。鱼种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l0分钟~15分钟,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下塘前,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

3 饲料投喂

3.1 饵料

黄颡鱼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主要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蛳、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为主,也能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人工养殖时可将小鱼虾、螺蚌肉、畜禽加工厂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与豆粕、菜粕、豆渣、麦粉等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搅拌均匀做成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黄颡鱼对饲料的要求是:粗蛋白质含量在35%-45%,动植物蛋白的含量比例为(3-5):1,脂肪含量在5%-8%。在自配饲料时应注意往饲料中添加1%的无机盐及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在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每月投喂1-2个疗程,以防细菌性疾病。如今黄颡鱼养殖大多采用全价浮性颗粒饲料投喂,这样既直观,又减少饲料浪费,也不容易造成饲料营养流失。一般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也有使用沉性饲料的,这样需要驯化,可采用投饵机进行投喂。

3.2 驯化

在苗种入池2天后采用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轻敲料桶,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诱鱼集中到食台摄食,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经耐心驯化5天-7天后,即可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

3.3 投饵量

正常摄食后,4月份以前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生长旺季每天饲料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4%-6%,黄颡鱼属“晨昏性摄食节律”的鱼类,投喂时避开强光照射期,每天可分上、下午2次投喂,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可适量多喂,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实际投喂时,则根据“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吃食与活动情况)原则做适当调整。

4 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投喂饲料、水质调控、日常管理及鱼病防治等技术措施。日常管理可归纳为“四勤”。即:勤巡塘、勤除草去污、勤捞病鱼死鱼、勤做记录。每天清晨巡塘1次,发现浮头现象,要及时开动增氧机,并加注新水。

4.1 水质管理

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长季节要适时添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所以要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高密度养殖池塘应具备增氧机。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米3水。

4.2 巡塘

每天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午间结合投饲料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

4.3 防逃

掌握好池塘注水量、排水量,保持适当水量,防止逃鱼。进水、排水口设置防逃网。

5 疾病控制

黄颡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很少发生病害。一旦发生疾病就要及时准确诊断、精确用药进行治疗。黄颡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家鱼,特别是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防病时要慎用,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建议以定期投喂药饵作为预防,每月使用氯霉素、氟瞻酸、土霉素等以及大黄、板蓝根等中药以0.1%-0.4%添加量投喂3天-5天。每20天施用光合细菌一次,光合细菌能分解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减少病害侵袭鱼体。

6 捕捞技术

由于黄颡鱼有白天蛰伏隐匿在水体底层石砾等之中夜间为主要摄食时间的习性,故用常规的捕捞技术彻底捕获有一些难度,再加之它身体的3根刺对刺网有一定的破坏性。这样,通常用拉网捕捞和干池捕捞结合进行,能收到较好效果。用成鱼拉网(网目15-30)捕捞,第一网可捞起黄颡鱼总量的60%-80%,但第二网则很难拉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惊后的黄颡鱼迅速潜入水层蛰伏。这样,1周后再拉网,可捞起剩余的50%-70%。然而,对于剩余在池塘中的黄颡鱼,最好是干池(塘)捕捞。干池捕捞不要徒手捕捉,以防鱼刺伤手。其方法仍是用抄网、拉网等进行。当池塘底部有一端较低或池中有鱼沟时,可放水降低水位,当水深10厘米左右时,用小抄网或小拉网能较好捕获。

猜你喜欢
饲养池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热闹的池塘
浅谈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对奶牛饲养兽医防疫的分析
瘦肉型猪高效饲养技术探讨
池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夏天的池塘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