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

2017-02-08 08:10刘乂萌
文学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主客体客体教育者

刘乂萌

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

刘乂萌

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论题是主体和客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顾名思义,这个论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其而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但自从“实践”和“现实的人”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入到主体范畴之后,就不能通过主体认识以及简单认识主体来完整的解释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了。曾有政治教育的研究者们想通过自身理解的主体及课题的哲学理论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问题,但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哲学中的主客体的认识论,并不能完整的阐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应当置身在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框架中。因此构建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体关系体系 构建 学科价值

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和二者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核心论题。顾名思义,这个论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其而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对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把这个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目前为止,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并未就此问题达成统一共识。据分析导致此现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从学科价值高度把握不够,二是从体系视角构建不足。换而言之,已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将现实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的和动态的主客体关系说清楚。因此,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这一问题的本质,就必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层次性,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实践发展以及效益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一.关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思考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及相互关系问题主要看法:第一种是“单一主体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一个,其中“教师主体说”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主体,而学生是主体作用的对象,是客体。“学生主体说”则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知识和接受知识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认识和接受的对象,是客体。第二种形态是“双主体说”,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因而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第三种是“双向互动说”,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同为主体,但是,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在受教过程中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双向互动形成合力。第四种形态是“主体间性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共同构成了“主体—客体—主体”的模式。

这四种说法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学相长”的理论不谋而合,但古人教育与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的差距甚大,文化已经经过千年的累积,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定比现时的个人研究更有效率,没有先知和执教的培育带领,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向是十分盲目的。因此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受教者也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室引导下选择性的学习知识。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基础理论价值

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和二者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核心论题。上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对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把这个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各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的专家们对这个问题据理力争,相持不下的现状正恰恰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其主要的原因不仅是一种新知识体系的产生必然经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问题的特殊性,这个问题的最初属于认识论的核心范畴,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当这个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时,就这个问题哲学范畴就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所以随着社会科学发展的日渐成熟,很多学者开始提出了社会科学“去哲学化”问题,认为“社会科学中的许多思辨性概念可以被认为是烦琐哲学的遗迹。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体性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由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三个部分组成。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的活动、受教育者的活动和决策者的活动共同构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实际上是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的主体性的整合。

[1]项久雨,任杰.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6,(07):179-184.

[2]唐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再追问的追问 [J].思想理论教育,2015,(09):55-59.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主客体客体教育者
品读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要件与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
浅析“物我本相因”
对不授予专利权客体认定的困扰——论患病风险度评估方法的可专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