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为伴 字蕴初心

2017-02-09 08:56王德荣
中国篆刻 2017年1期
关键词:临帖翰墨特等奖

翰墨为伴 字蕴初心

■ 王德荣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西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专家。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

毛笔书法作品入选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优秀作品展。

钢笔书法在第四、五、六、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获奖,其中第八届获特等奖。

在即将跨入2017年的前几天,我忽然接到家禾兄的电话,是《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经典回顾栏目约稿,简单聊了几句之后,他通过微信发来了有关资料。我一看,这一栏目办得有意义。全年邀请12位都是《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的老朋友上榜,2016年就已经展现过王正良、骆恒光、张秀、赵彦良、樊中岳、任平、高惠敏、何昌贵等等硬笔书法前辈、顶尖高手的风采。他们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直活跃在书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书法爱好者,我也是其中一位。这个栏目,他们或介绍与《中国钢笔书法》渊源,或者明确告诉你,“笔,是有情的”。

回想起我从进校门初识字、练字的懵懂学习伊始,到工作之后业余自学期间的彷徨探索,再到如今身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从事大学本科书法学专业教育工作,几十年过去了,有些事刻骨铭心,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还有些是可遇不可求的巧事、趣事,值得回味。书中有“德”,有些人常常帮助我、激励我,写端端正正的字,做堂堂正正的人,他们值得我永远感恩!书法伴我行,走进书法,犹如走进一片绿地,抑或原始森林。我于书法,情有独钟,书法是我如今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书法与我:改造我,塑造我,似兰斯馨,让我的心灵沉静。

一般而言,学书法,谈书法,绕不开的话题是临帖和参赛。我的临帖是从颜真卿的《多宝塔》入手,之后学晋二王、唐孙过庭、宋米芾、苏东坡、薛绍彭,继又学明清的文征明、王铎等诸家。几年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字不够空灵,又学过八大山人和谢无量。至于章法处理,我写篆书《散氏盘》。为了加强线条力度,又临隶书《石门颂》和怀素《自叙帖》。缺啥补啥,喜欢谁就写谁。学习前人要抛开自己习惯的写法,一笔一画依葫芦画瓢,竖要竖到家,捺要捺到位,学习颜真卿就要像颜真卿。不要自认为某一笔画不好看,给他随意改造。只有真正领会了前人的字法、笔法和章法,甚至墨法,才可能使自己得到提高。当然,临帖也不能过于机械地死临,要带着问题去临,用心去临。不能简单认为只要天天写、天天练,写来写去就能写好了,多写固然是写好字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不用心去揣摩,将永远被拒之于艺术殿堂的门外,古人强调“心摹手追”“书为心画”的道理大概就在于此吧。

至于参赛,我始终把握适度原则。不参加活动,检验不了自己的临帖效果。参加多了,难免会追风赶时髦。对参赛的成败要看淡,得之不自矜,失之不气馁,宠辱不惊,坦然自若。适当参赛,有些收获,可以增添自信。比如,我毛笔书法九十年代就曾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第四届新人新作展览,钢笔书法曾参加过四、五、六届大赛,也都获奖,在八届大赛时获特等奖。尽管我获特等奖,是不是我的水平就真有那么高?对此,我有自知之明。奖项始终是评委评出来的,是当年王正良、赵彦良、卢中南、崔学路等评委对我的一种鼓励而已。

日月如梭,时序更替。随着我对书法的渐渐深入,越来越觉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用“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之力也难以窥其堂奥。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所言极是。书法包括对文学、绘画、篆刻、音乐、哲学、美学等诸多学术门类,学好书法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关键在于作品本身所表现的一种精神气象。苏轼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书家的学识修养直接决定他的书法境界。同时,书法作品与人品密切相关。朱和羹曾说过,“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书法格调的高低与人的素养、见识以及整个人生的态度息息相关。只有在练好书内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书外功的修养,才能够使自己的书法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应当建立与书法艺术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人文学科知识的哲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美学一定要有所涉猎。在专业知识上,诸如书法史、书法鉴赏学、书法教育学等等一定要精通,方能厚积而薄发。

如今,我在不间断临帖的同时,更多的是读一些《中国书法史》《美学散步》等专著和理论文章,做一些课题研究。比如,2016年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实证研究》,同时主持立项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规划项目《南宋饶州徽州书家群体研究》,践行字外功的修养。

翰墨为伴,这是我中学阶段的一个自觉选择。三十多年过去了,爱上书法我不仅无怨无悔,而且依然觉得十分庆幸。书法给我带来知识,给我前行动力,我将乐此不疲!

苏轼词三首

猜你喜欢
临帖翰墨特等奖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首届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大赛 特等奖作品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翰墨飘香的砚台
特等奖作品
学生小高组特等奖作品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