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RF、抗CCP抗体、CRP及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2017-02-09 05:47邹光美黄朝任陈武吴博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补体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邹光美 ,黄朝任 ,陈武 ,吴博文

1.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 537000;2.玉林市中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 537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炎症性自身抗体为特征的疾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RA最常发生炎性关节炎的形式,是流行于全世界其发病率约0.8%,成年人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20%-30%的RA患者在发病3年后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关节残疾[2]。国内外学者均在RF、抗CCP抗体,ERS及CRP等指标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明确其在不同人群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十分重要,可避免具有多关节炎的患者当时不能被明确诊断的其他自身免疫病被误诊为RA[3]。该次研究通过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93例RA患者,就RF、抗CCP抗体、CRP、ERS、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相关指标予以分析,旨在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9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RA诊断标准[4],其中男性43例,女性50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52岁。疾病对照组选择同期入院的非RA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4例,系统性硬化症15例、多发性肌炎10例,干燥综合征11例,强直性脊柱炎2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50岁。阴性对照组为该院健康体检者55名,其中男性30名,女性25名,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51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

德国罗氏全自动Cobas e601免疫分析仪、全自动Cobas c702生化分析仪。RF、抗CCP抗体、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 C3、C4 检测试剂均为德国罗氏诊断公司生产试剂盒,除抗CCP抗体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其他指标均为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ESR采用手工魏氏法。

表1 各组 RF、抗CCP、CRP 及 ESR水平比较

表1 各组 RF、抗CCP、CRP 及 ESR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非 RA 组相比,bP<0.05。

组别 RF(IU/mL) 抗CCP抗体(U/mL) CRP(mg/L) ESR(mm)阴性对照组(n=55)非RA组(n=100)RA 组(n=93)F P 8.61±8.0 14.18±31.64(115.23±72.27)ab 129.871<0.01 4.73±2.64(23.46±8.21)a(150.98±15.66)ab 386.676<0.01 2.52±1.47(18.47±3.84)a(28.49±2.95)ab 21.895<0.01 10.63±4.05(36.67±26.59)a(52.22±28.84)ab 49.652<0.01

表2 各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g/L]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非 RA 组相比,bP<0.05。

组别IgA IgG IgM阴性对照组(n=55)非RA组(n=100)RA 组(n=93)F P 2.36±0.83 2.69±0.97(3.08±1.17)ab 8.968<0.01 12.81±2.57(14.66±4.29)a(15.19±4.74)a 5.837<0.01 1.39±0.58 1.56±0.67 1.68±0.73 2.497 0.084 C3 C4 1.12±0.18 1.13±0.22(1.25±0.26)ab 9.002<0.01 0.27±0.06 0.29±0.12 0.31±0.14 1.575 0.209

表3 RA组RF、抗CCP抗体、CRP的诊断性能指标比较

1.3 标本采集处理及其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管 (每管约3 mL),1管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真空管用于ESR检测,2管置于未含任何抗凝剂真空管用于检测生化免疫指标(3 000转离心10 min后取血清进行上机检测)。

1.4 性能指标计算

敏感度=a/(a+c),特异度=d/(b+d),准确度=(a+d)/(a+b+c+d),阳性似然比=[a/(a+c)]÷[b/(b+d)],阴性似然比=[c/(a+c)]÷[d/(b+d)],其中abcd分别代表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RF、抗CCP抗体、CRP及ESR检测情况

RA组较对照组及非RA组的RF、抗CCP抗体、CRP及ESR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RA组较对照组抗CCP抗体、CRP及ES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各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情况

RA组较对照组及非RA组的IgA、C3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RA组、非RA组较对照组IgG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gM及C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相关性分析

RA患者血清中 RF与 IgA呈正相关 (r=0.280,P=0.007);抗CCP抗体与ESR、CRP和IgA之间呈正相关(r=0.248,P=0.016;r=0.290,P=0.005;r=0.228,P=0.028)。

2.4 RA患者3种指标联合的诊断性能指标比较

3种指标联合检测下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90.5%,准确度为94.8%,阳性似然比为1.03,阴性似然比为 0.08,见表 3。

3 讨论

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存在于RA患者的血清或者关节液中,约80%~90%RA患者的RF检查可呈阳性,但某些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等患者也可出现RF阳性。抗CCP抗体是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及欧洲抗风湿联盟(ACR/EULAR)在对RA的分类标准中纳入了抗CCP抗体[3],抗CCP抗体对RA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表明血清抗CCP抗体水平的升高可出现在RA症状发生之前,其水平可反应RA患者关节的炎症及损伤的程度。该研究表明RA的灵敏度及准确度不如抗CCP抗体的81.7%、78.8%,与陈洋等[5]研究结果(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24%,高于RF的敏感性81.75%,显著高于抗CCP抗体的敏感性71.53%)有所差异,但结论均表明RF联合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为了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往往选择联合诊断模式,在RA诊断中把急性时相反应物CRP和ESR增高作为参考条件之一,CRP是反映炎症损伤的敏感标志物之一,是较好的疾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预测因子,敏感性(83.9%)高,但特异性(48.0%)较差。而ESR可作为评估自身免疫疾病活动性或疗效观察较好的指标,该研究表明RA组较对照组及非RA组的CRP及ESR均明显升高,与侯娟等[6]、杨芳等[7]研究结果相似。持续增高的ESR、CRP以及出现类风湿血管炎、类风湿结节等也预示RA着不良的预后[8]。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动态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变化,利于观察疾病进展情况,该研究结果表明RA组较对照组及非RA组的I-gA、C3均明显升高,RA组、非RA组较对照组IgG均明显升高,但免疫球蛋白及C3、C4的结果在RA的早期诊断中,特异性、敏感度不高,其结果可能在RA的诊疗动态观察中更有价值[9]。刘玮等[10]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可大大降低漏诊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A患者血清中RF、抗CCP抗体与IgA呈正相关,抗CCP抗体与ESR、CRP之间呈正相关与曲世晶等[11]研究结果(关节液中抗CCP抗体与ESR和CRP之间呈正相关 (r=0.567,P<0.01;r=0.664,P<0.01);)相似,但二者的研究标本类型有所不同。

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可以根据患者有无某项报警症状来做预测,同时可不受患病率的影响,是一个相对独立更具临床意义的诊断性试验效果的指标。当阳性似然比>10或是阴性似然比<0.1时,诊断或排除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就显著的增加。该研究显示,阳性似然比为1.03,阴性似然比(0.08)<0.1说明RF、抗CCP抗体、CRP都阴性时排除RA的可能性增加。RF、抗CCP抗体、CRP 3种指标联合检测下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90.5%,准确度为94.8%,这也提示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联合检测项目,能帮助临床更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血清抗CCP抗体、RF、CRP ESR及IgA的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CRP对诊断RA的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ESR、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有助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及预后的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1]Humphreys JH,van Nies JA,Chipping J,et al.Rheumatoid factor and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 positivity,but not level,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results from two large independent cohorts[J].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2014,16(6):483-490.

[2]Taylor P,Gartemann J,Hsieh J,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Serum Biomarkers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d Rheumatoid Factor as Test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Autoimmune Diseases,2011,2011:1-18.

[3]吕芳,李兴福.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解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4):307-310.

[4]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 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 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5]陈洋,王磊,徐倩,等.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4,27(4):232-233.

[6]侯娟,叶红珍.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清抗-CCP抗体、RF、CRP及ESR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30-31.

[7]杨芳,郭春霞.ESR、RF、抗CCP和AK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3.

[8]李德红,居军,鲁彦,等.定量检测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关节侵蚀程度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4,2(1):59-61.

[9]马建国,茆春红,赵兴国.56例RA患者抗CCP抗体、RF、CRP、血沉及C3、C4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13-15.

[10]刘玮,赵文娜,郭苗.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134-4136.

[11]曲世晶,叶华,贾汝琳.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6):933-936.

猜你喜欢
补体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