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混合痔皮瓣保留的探讨

2017-02-09 05:47张皓
世界复合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痔的外痔环状

张皓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江苏苏州 215200

患环状混合痔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临床上常伴有 痔块脱垂或合并感染,病变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较为丰富[1]。痔核的体积较大,位置较为深入,因此给手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该次实验中,笔者主要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有环状混合痔的100例患者采用外剥内扎保留皮瓣的术式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因患有环状混合痔于该院肛肠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其中50例接受传统外剥内扎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28~76 岁,平均年龄(36.4±8.3)岁,病程 2~12 年,平均病程(4.1±2.4)年。另50例接受改良外剥内扎保留皮瓣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36.2±8.5)岁,病程 2~13 年,平均病程(4.4±2.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患者在入院前的常规检查中并无其他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同时各系统的功能也均在正常范围内。该次实验经过该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治疗前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术式,即将外痔赘皮的下方沿着齿状线方向作放射样切口,切口呈梭形,同时将痔静脉丛剥离至齿状线上0.5 cm。术程中使用血管钳夹住之前剥离的外痔赘皮和内痔的基底部,用4号线结扎,将多余的组织剪除,过程中注意对肛管皮桥的保护。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程中选择患处赘皮较大的部分或者内痔肿胀较为严重的部位,采用止血钳对肛缘的外痔部位的皮肤进行夹取处理,之后用剪刀作线性切口,分别使用两把皮钳将切口处的皮肤进行牵拉.将外痔剥离至齿状线上0.5 cm,用弯钳将痔核进行夹取,对周围的组织、静脉丛及其血栓进行剥除,过程中保留基底部的大部分,用圆针和4号缝线在钳下进行“8字缝合”,完成缝合后对缝线进行处理,减去2/3的缝线,剩余送至肛内。过程中密切关注切口的对合程度,将多余的皮赘进行修剪缝合,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的痔块进行处理。

1.3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连续3 d进行半流质饮食;排便前以通便药润肠通便,防止大便干燥;预防性用抗生素1 d;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术后3~5 d拆除切口缝线,内痔缝扎线7~14 d自行脱落。便后碘伏清洗后用龙珠软膏换药至创面愈合。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检查未见残留痔块;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检查发现痔块体积较治疗前减小;无效:临床症状及治疗后痔块体积均无明显变化。

1.4.2 术后并发症观察标准

①疼痛标准:Ⅰ度为疼痛较轻不必采取临床处理;Ⅱ度患处疼痛不伴有痛苦表情,通过口服止痛药可缓解疼痛;Ⅲ度患处疼痛较为严重,伴有痛苦表情,需注射杜冷丁类药物可缓解疼痛。②水肿标准:Ⅰ度:局部存在轻度水肿,对日常活动无影响;Ⅱ度:局部水肿明显,日常活动受限。③排尿障碍:排尿过程较为困难或需要导尿。④肛门狭窄:术后肛门仅能通过一食指,大便呈细条状。⑤痔核残留:术后患者有内痔或外痔的残留。

1.5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均在用SPSS 15.0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平均疗程为(18.2±2.4)d,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22.3±2.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痔核残留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结论

作为目前临床上较为严重的混合痔,环状混合痔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灶和便血、痔块脱出等症状,与此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及其功能[3]。考虑到环状混合痔具有病变范围较广的特点,目前对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方法的报道在数量上较多,但是缺乏对于病灶处有效的治疗,因此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环状混合痔的患者进行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

续表2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外剥内扎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外痔部分进行剥离处理,对内痔进行结扎,但是该术式存在的问题较多,术程中需切除的病变范围较为保守,皮赘易残留,切缘好发水肿[4],同时具有较高的复发几率;如果术程中切除的范围较大,则对临近组织及脏器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患者常在术后表现为疼痛并造成肛门直肠的狭窄。根据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及动力学特点,采用“保留齿状线内扎悬吊外剥梯形皮瓣设计缝合术”对环形混合痔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其疗效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该术式可有效的对患者的齿状线进行保留,对于保护上方排便反射区的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有效降低因手术而造成的肛门失禁等情况,对于保留患者排便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5-6]。其次,手术对于减轻肛门的疼痛敏感区的刺激具有明显的效果,在病灶处的肛缘外痔作放射性切口,可有效的降低术后恢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7]。该次实验中,笔者将微创的理念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同时平均疗程(18.2±2.4)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2.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肛门狭窄发生率(0.0%)、痔核残留发生率(0.0%)和尿潴留发生率 (10.0%)明显低于对照组 (2.0%)、(18.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对于患者直肠黏膜组织桥的保留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避免了肛管皮肤的损伤,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肛管直肠狭窄的风险[8-9]。王晓峰[10]选取11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应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应用皮瓣保留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33%(59/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42/56);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皮瓣保留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一种理想术式,与该组研究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对患有环状混合痔的患者采用皮瓣保留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对患处痔核充分的处理,同时保留病灶周围组织及其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正常,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愈合。考虑到该次实验中选取的样本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该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借鉴的过程中,希望可以取其精华,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1]张兆明,陈小勋,周永淳,等.P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6):389-390.

[2]韩鑫,卜宪才.环形混合痔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110-111.

[3]孙勇,王业皇.TST术与M-M术临床比较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4,38(9):1033-1034.

[4]张玉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2):171-173.

[5]余成栋,吕小平.不同切口设计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45):59-61.

[6]杨文明,赵军,张素文,等.手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III度肛裂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4):3855-3856.

[7]伍静,刘洪,龚翰林,等.分段切除伴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外痔为主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6):1048-1050.

[8]余克强,伍静,何洪波,等.分段切除伴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外痔为主混合痔的远期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435-437,441.

[9]何洪波,李宁,伍静,等.分段切除整形联合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2):1282-1285.

[10]王晓峰.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2):85-86.

猜你喜欢
痔的外痔环状
环状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与环状RNA相关性研究进展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HCPT微创术联合苦参敛疮汤综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
中医外治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