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姑息性放疗与口服阿片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分析

2017-02-09 05:47倪进
世界复合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姑息阿片类剂量

倪进

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放射科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安徽合肥 230000

骨转移指的是癌细胞经过血液的传播途径转移到了相应的骨骼部位,属于目前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并发症[1]。骨转移病灶的形成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之后的一个结果。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转移主要包括原发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进入脉管系统、肿瘤细胞脱落释放于血循环内、肿瘤细胞再透过内皮细胞逸出血管、转移癌病灶内建立血运、肿瘤细胞在骨髓内血管壁停留等几种类型[2-3]。肿瘤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骨转移,70%以上都会产生相关的症状表现及阳性体征,转移部位疼痛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4]。该文主要研究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6例的出现骨转移疼痛症状的恶性肿瘤类疾病患者采用口服阿片类药物与局部姑息性放疗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出现骨转移疼痛症状的恶性肿瘤类疾病患者,通过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61.4±5.8)岁;男性患者 19 例,女性患者 14 例;肿瘤患病时间 1~37 个月,平均(11.3±5.5)个月;肺癌患者 15例,前列腺癌患者8例,乳腺癌患者4例,宫颈癌患者2例,食管癌患者2例,其他癌症患者2例;骨转移疼痛出现时间 1~19 d,平均(4.6±0.8)d;单处骨转移 23 例,多处骨转移 1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 46~89岁,平均(61.0±5.2)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肿瘤患病时间1~33个月,平均(11.1±5.2)个月;肺癌患者15例,前列腺癌患者6例,宫颈癌患者5例,胃癌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3例,其他癌症患者2例;骨转移疼痛出现时间1~16 d,平均(4.3±0.5)d,单处骨转移26例,多处骨转移7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局部姑息性放疗,首先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自述存在明显疼痛的部位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检查(在模拟机下定位,以骨转移病灶边界外扩1~3 cm常规照射,单次剂量3 Gy,至DT:30 Gy)以发生转移的骨骼作为GTV,外扩1.0 cm左右作为PTV,实施调强之后给予6MV-X线,总剂量控制在3 000 cGy,在实施分割的时候,应该确保剂量达到300 cGy,治疗1次/d,周六、日休息,持续放疗2个星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局部姑息性放疗的基础上,采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每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疼痛程度,采用剂量滴定法,选择最佳的用药剂量,做到因人而异。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骨转移疼痛治疗总有效率、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睡眠障碍指数的改善幅度、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家属对骨转移疼痛控制方案和效果的满意度。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述疼痛感已经完全消失,睡眠状态恢复正常,没有对肿瘤疾病治疗计划的实施造成任何影响;有效:治疗后患者自述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睡眠状态基本恢复正常,肿瘤疾病治疗方案的实施略受到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自述疼痛感没有减轻,睡眠状态存在明显异常,肿瘤疾病治疗方案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或疼痛程度进一步加重[5]。

1.5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肿瘤疾病治疗结束患者离开医院的当天,采用不记名打分的方式,对骨转移疼痛控制方案及效果的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不足80分为基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6]。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出现1例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的 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

2.2 骨转移疼痛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患者骨转移疼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4.9%,优于对照组的6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转移疼痛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睡眠障碍指数的改善幅度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睡眠障碍指数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睡眠障碍指数的改善幅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睡眠障碍指数的改善幅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VAS(分) 睡眠障碍指数对照组(n=33)治疗组(n=3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35±0.96(6.34±1.02)*8.12±0.87(4.03±0.57)*#18.76±2.54(11.38±2.40)*17.99±2.15(6.73±2.61)*#

2.4 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

治疗组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比较[,d]

组别 疼痛症状消失 治疗总时间对照组(n=33)治疗组(n=33)t P 13.62±3.86 10.38±2.54 11.267 9<0.05 16.95±2.73 13.35±2.51 11.413 5<0.05

2.5 家属对骨转移疼痛控制方案和效果的满意度

治疗组患者家属对骨转移疼痛控制方案和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3.9%,高于对照组的7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 详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家属对骨转移疼痛控制方案和效果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骨转移所导致出现的程度剧烈的疼痛,通常情况下与肿瘤释放相关因子,使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呈现异常升高状态,从而导致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理学变化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肿瘤细胞所分泌出来的白介素、前列腺素、乳酸、肿瘤坏死因子等相关的疼痛介质和肿瘤本身,对患者的骨膜、软组织、周围神经等组织造成一定的侵犯,会使骨转移疼痛程度进一步加剧,进而使患者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程度增加,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7-8]。临床上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治疗的方法相对较多。阿片类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天花板效应,随着用药剂量的不断增加,其所产生的镇痛效果也会不断的增强[9]。随着患者疾病的不断进展及药物耐受性的产生,原用药剂量很难达到原来的治疗效果,必然需要对药物的应用剂量进行调整,从而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但该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具有相关性。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是患者在应用阿片类药物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病情程度严重者,甚至还会有谵妄、认知障碍、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症状出现[10]。阿片类止痛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有较大的个体化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的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用药剂量和效果,但调整过程不能够过于随意,需要进行准确的滴定,以防止戒断综合征的出现[11]。放射治疗属于快速止痛、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基本作用原理为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和抑制,对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进行控制,使血管纤维基质能够大量产生,进而对骨转移病灶进行修复,使成骨细胞的生物活性被迅速激活,从而形成新骨,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

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口服阿片类药物与局部姑息性放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症状控制总有效率达到84.9%,患者对治疗方案及达到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3.9%,两项数据均明显高于单纯接受局部姑息性放疗的对照组患者的60.6%和75.8%,且治疗组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采用口服阿片类药物与局部姑息性放疗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优势性和必要性,所得结果与结论,与临床相关文献报道[12]基本一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增大样本容量,对不良反应和远期效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同时根据患者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使治疗方案与临床实际更加契合。

[1]鲁叶云,徐振晔,王中奇,等.骨痛灵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3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5):405-409.

[2]刘伟,赵劲民,苏伟,等.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2):6021-6026.

[3]汪梅姣,谢志军,谷焕鹏,等.蜈蚣、地龙、地鳖虫镇痛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35-1436.

[4]程坤,王晶,贾英杰.心理干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3(6):462-463.

[5]赵洪瑜,仇晓军.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34例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6(6):498.

[6]李娅,赵春芳,张明,等.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1):38-40.

[7]余光伟,王连聪,朱小杨,等.骨转移癌姑息性放射治疗两种剂量与分割方案比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6):693-694.

[8]景年财,郭环宇,王军,等.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19):5428-5430.

[9]郭信伟,叶宏勋,周绍兵,等.放射治疗对骨转移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975-8977.

[10]莫凯岚,陈斯泽,钟毓平,等.放疗和体外高频热疗联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可行性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2):81-82.

[11]成强,李蕙,张丑丑,等.复方桑枝合剂配合唑莱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重度疼痛7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4):432-433.

[12]谢聪.骨瘤康颗粒联合唑来膦酸对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以及对尿NTx水平影响的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4.

猜你喜欢
姑息阿片类剂量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更正·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