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分析*

2017-02-10 02:40王根妹欧阳芸王梅装
重庆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三联

王根妹,欧阳芸,王梅装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儿科,海口 570311)

·经验交流·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分析*

王根妹,欧阳芸,王梅装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儿科,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 根据皮损消失情况评价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80例中20例复发,复发率为25.0%;观察组80例患儿中9例复发,复发率为11.3%,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5.10,P=0.024)。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在小儿湿疹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显著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复发。

湿疹;淋巴细胞亚群;二裂菌属;肠;双歧三联活菌;西替利嗪;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小儿湿疹是由内外多种因素导致的常见儿科过敏性皮肤疾病,好发于婴幼儿,以皮肤损害、瘙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相关数据显示,6~12月龄婴幼儿的湿疹发生率高达75%,且表现出不断上升趋势[2]。如果治疗不当,患儿可能并发感染,且症状反复发作,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3]。目前,小儿湿疹常采用抗过敏,保持皮损面干燥等治疗,但部分患儿疗效欠佳。研究表明,小儿湿疹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4],这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目前关于益生菌治疗小儿湿疹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期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一定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所有患儿均临床诊断为湿疹,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30%。排除标准:合并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4周前应用过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0个月至2.5岁,平均(10.8±2.1)个月;病程0.5~3.0个月,平均(2.6±0.8)个月。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2.0个月至3.0岁,平均(11.4±2.3)个月;病程0.5~4.0个月,平均(2.9±0.9)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3%硼酸(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368)外洗后给予15%氧化锌软膏(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31)外涂,3次/天,保持皮损面干燥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成都民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723)2滴,口服,2次/天抗过敏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4)1 g,口服,2次/天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个月。

1.2.2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1个月后,根据皮损消失情况对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痊愈:治疗后患儿皮损基本消失;好转:治疗后患儿皮损大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后患儿皮损无变化甚至加重。其中痊愈和好转均为治疗有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粪便,检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群含量,具体方法如下:取新鲜粪便1 g至容器内,取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匀后离心、沉淀、水洗后,采用PCR检测上述菌群的基因拷贝数。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CD4+/CD8+)。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疾病复发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皮损消失情况评价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3),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肠道菌群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肠杆菌含量组间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比较

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3 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

2.4 复发率比较 随访6个月,对照组80例中20例复发,复发率为25.0%;观察组80例患儿中9例复发,复发率为11.3%,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24)。

3 讨 论

湿疹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皮肤过敏性疾病[5]。临床上,其反复发作的皮肤损害、瘙痒症状给患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但是,部分患者经过抗过敏,保持皮损面干燥等治疗后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寻找小儿湿疹的有效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课题。

西替利嗪是临床上小儿湿疹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但单一应用疗效有效[6]。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在小儿湿疹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7]。小儿湿疹好发于婴幼儿,而婴幼儿期的肠道菌群建立迟缓,且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异常,显著增加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风险[8]。研究表明,益生菌的应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预防湿疹的发生[9]。双歧三联活菌是临床上调节肠道菌群的常用药物,主要由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3种益生菌组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均能生长,通过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在肠道黏膜形成一道生物屏障,抑制病原菌,并且能够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在小儿湿疹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基础[10-11]。但目前关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较少。

本研究中,常规治疗基础上,与单用西替利嗪组相比,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治疗后粪便中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且复发率降低,结果表明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湿疹的治疗疗效,并且降低疾病复发率。分析原因:(1)双歧三联活菌通过直接外源性补充肠道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可以抑制病原菌,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12];(2)双歧三联活菌能够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调节患儿免疫功能,使其免疫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13],从而提高湿疹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在小儿湿疹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显著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复发,临床上值得应用。

[1]Kiraly N,Koplin JJ,Crawford NW,et al.Timing of routine infant vaccinations and risk of food allergy and eczema at one year of age[J].Allergy,2016,71(4):541-549.

[2]李巍,徐荣华,吴亚芬,等.0.1%糠酸莫米松联合玉泽润肤露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3):180-182.

[3]Lin RJ,Qiu LH,Guan RZ,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eczema[J].Exp Ther Med,2015,9(5):1593-1596.

[4]谭鑫,陈平洋,王香云,等.湿疹患儿肠道菌群与血清硫化氢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4):486-487.

[5]Ismail IH,Oppedisano F,Joseph SJ,et al.Reduced gut microbial diversity in early life is associated with later development of eczema but not atopy in high-risk infants[J].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12,23(7):674-681.

[6]李国英.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110,1156.

[7]Kirjavainen PV,Apostolou E,Arvola T,et al.Characterizing the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s a prospective treatment target in infant allergic disease[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1,32(1):1-7.

[8]王波,孙琦.益生菌在儿童湿疹中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0):1209-1210.

[9]Rautava S,Kalliomöki M,Isolauri E.Probiotics during pregnancy and breast-feeding might confer immunomodulatory protection against atopic disease in the infant[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2,109(1):119-121.

[10]卢建华,刘晓律.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125-127.

[11]赖洁莹,郝丽萍,宋思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40-42.

[12]吴银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4):438-440.

[13]居星耀,袁新华.匹多莫德、葡萄糖酸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6):2494-2497.

王根妹(1965-),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儿科方面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3.033

R758.23

B

1671-8348(2017)03-0390-02

2016-07-18

2016-09-30)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三联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H+-ATPase对于双歧杆菌的耐酸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