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应对方式及影响研究
——以武汉大学为例

2017-02-11 02:16郭冰清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来源维度

郭冰清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应对方式及影响研究
——以武汉大学为例

郭冰清*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压力应对方式、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提出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的建议。方法:运用社会医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健康水平调查问卷》,对武汉大学85名同学进行调查,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总体压力不大,且主要来源为“学习压力”。大学生对应对方式的选择没有明显的偏好。但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减轻压力应激强度和促进健康两方面的调节方面作用都较差,因此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正确方式十分重要。

压力;应对方式;主观健康抱怨;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研究背景

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社会压力日渐增大。首先,近年来,随着深化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会使得人们的心理难以跟上现代化的快速步伐,出现心理调适问题,压力便随之而来。其次,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使得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金融危机、失业等风险日益增多,这在客观上也增加了年轻人的压力。[1]

大学生处于人生角色转换时期,易出现心理压力。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转变为青年人的人生阶段,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远离家乡的孤独、独立生活的挑战、学习方式的变化、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会使其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高年级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则需要面临就业、婚恋等来自社会的压力。

可见,研究大学生压力来源的一般特征,帮助他们寻找有效的疏导途径,对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角色转变、顺利进入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的编制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的问卷为本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而成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健康水平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压力来源、压力应对方式三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包含7个项目,调查年级、学院、学科、性别、生源地等基本人口学信息。可用于了解受访者的分布特征,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间的差异。

第二部分“大学生压力来源调查表”为《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该量表最早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刘贤臣等编制,刊登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后经多为学者检验与修正,形成包括27个项目的适合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活事件量表。项目共涵盖6个维度:人际关系维度、学习压力维度、受惩罚维度、丧失维度、健康适应维度、其他维度。[2]得分越高代表应激强度越强。

第三部分“大学生压力应对方法调查表”采用解亚宁等人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项题目组成,分为两个维度:积极应对方式(1-12项)和消极应对方式(13-20项)。总体来看,信度、效度较高。

第四部分“大学生主观健康抱怨量表”采用Haugland & Wold于2001编制的主观健康抱怨量表,该量表由12道题组成,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心理状况(紧张、担忧等)和身体状况(头痛、胃痛等),与其他测量主观健康抱怨的量表相比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α=0.81)。得分越高说明主观健康抱怨程度越强。

(二)抽样方法

本次研究以武汉大学本科在校生为例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由于缺乏武汉大学全体在校生的名单,且作者时间、精力有限,本次研究采取的抽样方法为滚雪球式抽样。共计发放问卷91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受访者在四大学部(文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四个年级均有分布。

(三)数据分析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SPSS、Stata数据分析软件对于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

(四)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武汉大学本科在校生为例开展,通过滚雪球式抽样共收回了85份有效问卷。从年级来看,大二人数最多,占54%,大一占比27.1%,大三、大四由于忙于保研、找工作,大多不在校内,因此收集到的问卷数量较少。从性别来看,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分别占比47.1%、52.9%。从学科来看,就读于理工类专业的受访者较多,占比58.8%。

三、问题提出

基于前人研究以及本人日常经验观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一:大学生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问题二:大学生总体的压力是否严重(应激强度);

问题三: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生源地等具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的学生压力来源、压力应激强度是否存在差异;

问题四:大学生主要采取何种压力应对方式;

问题五:何种压力应对方式对于压力的调节作用最好。

四、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压力强度与来源分析

根据问卷所得数据中的第二部分“大学生压力来源调查表”中每个项目的应激强度进行分析,计算每个问卷的压力应激强度平均值为1.4819,界于选项“未影响”(1分)和“轻度影响”(2分)之间。因此,总体来看,大学生压力强度界于未对生活产生影响和对生活有轻度影响之间,压力强度较小。

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等六个压力来源维度分别的平均压力应激强度。平均分最高的维度为“学习压力维度”得分为1.8424,得分最低的则为“人际关系维度”、“其他维度”,得分为1.2941。学习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在六个维度中最高。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于学习方面。

(二)压力来源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1.压力来源的年级差异

计算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压力源维度的压力应激强度均值,可以分析不同年级对于不同压力源的反映。从学习压力维度看,大四学生压力应激强度最高均值为2.3000,介于“未影响”和“轻度影响”之间。大一最低为1.68087,介于“未发生”与“未影响”之间。这可能是因为大四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对成绩十分看重。而大一学生由于初入大学,在学习上处于放松状态,也没有意识到成绩对于未来择业、升学的重要性,因此感受到的学习压力最小。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大一、大三、大四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均为“学习压力”平均应激强度分别为1.6087、2.2571、2.30,而大二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则为“人际关系”,平均应激强度为1.8565.

对大二年级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人际关系维度中,每个项目的应激强度平均值得出表4-2-1。可见,平均分值最高的为“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分值2.37.界于“轻度影响”与“中度影响”之间。

表4-2-1 大二学生人际关系维度各项目应激强度

2.压力来源的生源地差异

生源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为城乡差异;第二层为东中西差异。经过分析发现,来自东、中、西的学生在压力来源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差异体现在城乡上。

将来自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小城镇、农村的学生的压力来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来自城市地区(一线城市、二三线)的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为人际关系,平均应激强度为1.8071,而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主要压力来源为学习压力,平均应激强度为1.9439。

究其原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认为有两点:其一,农村地区教育条件较差,尤其对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较为缺乏。进入大学以后,教学方式与有了很大变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地区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焦虑、自卑情绪,加重了学习压力的应激强度;其二,对农村学生而言,在未来的升学和就业中能够获得的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更少,因此,对在校学习成绩更为看重,在面临学习上的挫折时,表现出的心理应激更强烈。

(三)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分析

根据对积极和消极两种应对方式的得分的计算(见表4-3),积极应对方式的均值为1.8353,界于“偶尔采取”与“有时采取”之间,略高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但,通过对于两均值的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两者并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大学生在选择压力应对方式时没有明显倾向,消极方式与积极方式均有采取。

4-3 两类应对方式的均值差异

(四)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研究

1.压力应对方式对于压力应激强度的调节作用

将积极应对方式均值与心理压力来源量表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为0.249<0.3,因此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将消极应对方式均值与心理压力来源量表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见表4-4-1】,相关性系数为0.36>0.3,因此可认为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两者呈现正相关。可见,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容易消解心理压力,消极应对方式对于心理压力的调节作用较差。

表4-4-1 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应激强度相关性分析

**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综合上述可知,在面对压力时,应当尽量少的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应当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及时调节压力,使心情回归平静。

2.应对方式对于主观健康抱怨的调节作用

将积极应对方式均值与主观健康抱怨量表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为0.178<0.3,因此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将消极应对方式均值与主观健康抱怨量表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性系数为0.454>0.3【见表4-4-2】,因此可认为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两者呈现正相关。也就是说,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身心健康的调节作用较差,应当尽量少的采取。

表4-4-2 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健康抱怨的相关性分析

**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通过上面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对于压力的调节作用较差,应当尽量避免,相反,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减轻心理应激强度,增进身心健康。

五、对策及建议

(一)学生方面

压力属于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学生面对压力时,最主要的还应当依靠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由研究结论可知,农村地区学生受学习压力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此类学生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对大学学习生活出现不适应时,要端正心态,克服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的畏惧,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其次,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工作,丰富生活、积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最后,在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时,要学会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必要时积极寻求帮助。

(二)学校方面

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更多的开展师生活动,甚至开展一对一的辅导活动。一方面,这会使得学生可以更顺利的适应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会更加主动地向老师寻求帮助,减少了问题严重化的可能性。我校开展的“烛光导航”活动正是成功的范例,据我所知,不少同学都通过自己的烛光导师学习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更多地注重学生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着重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疏导压力。首先,通过研究结论可知,大学生的压力强度总体来看并不大,应对方式不够积极才是主要问题所在。进入社会后,大学生必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如果未能养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很可能无法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

(三)政策层面

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于高校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投入。多开展针对高校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咨询培训,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其次,在更高的层面上,国家应当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促使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使得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够与来自城市地区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才是减轻其因为自卑、适应性差而带来心理压力的关键。

[1]陈珠琳,郑健达.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健康调查[J].青年探索,1999,01:40-43.

[2]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02:53-54.

[3]曹连雪.大学生压力、应对机制对主观健康抱怨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郭冰清,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G

A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来源维度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通过图片看内心
人生三维度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