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生产托管探索

2017-02-12 02:24李爽
农村经营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鲁甸植保云南省

李爽

云南省农业生产托管探索

李爽

2016年底,云南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为831万亩,流转面积仅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9.7%;有流转耕地行为的农户151万户,仅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的17.4%。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由农机、植保、农资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围绕生产各个环节,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是当前云南各地农民取得规模经营效益的合理方式。

保姆式种田 主体与农户互利共赢

保姆式种田与农户人工种植相比,生产成本投入减少,亩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明显。农机合作社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凭借资金、机械和技术优势,通过多渠道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自身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样效益攀升,收入丰厚。目前,采取保姆式、菜单式托管,为农民种地管田的“田保姆”模式已在云南省腾冲市的滇滩、界头、猴桥、和顺等多地开展。如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胜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保姆式托管,第一种是全程服务式,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合同,由合作社负责水稻生产育秧、耕耙、插秧、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中间管理由农户自行负责,每亩每年收取400元服务费;第二种是单项委托式,稻种由农户选择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合作社提供育秧场地,农户自行育秧,机手分户分期进行插秧,每亩每年向农户收取70元的服务费。2016年合作社共进行机械耕耙8100亩,机械化育插秧3500亩,机械收割稻麦7500亩,农机作业服务经营收入达144万元。当地农户选择托管服务后,在耕种环节每亩地节约成本近200元,在收入环节水稻的亩产增加了100-150公斤,村民们算账后,都说这保姆雇得值。

规范化植保 保障高原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努力打造的“丰富多样、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四季飘香”的整体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为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必须从源头控制高毒、高残留、无效农药。通过植保托管、规范管理,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如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应平植保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植保托管,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配方药剂。通过托管实现专业化防治,与常规防治(分户防治)相比,防治效果提高21.3%,用药次数减少1.9次,农药使用量减少24.62%,亩纯收益增82.76元。植保托管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户分散防治出现的乱购药、滥用药现象,有效控制了高毒农药的使用,使云南农产品能真正达到安全优质、生态环保的生产标准。

跨区式作业 取长补短联合抱团

云南国土面积中山区和丘陵占94%,与平原地区相比,农村土地细碎分散,农业机械化作业空间狭小。通过发展农机合作联社,积极整合资源,取长补短,通过打破地域的界限,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可以更加积极稳妥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如云南省昭通市鲁甸金羊农机服务合作联社,合作联社下辖鲁甸慧民、洪书、驰丰、竣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鲁甸新兴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后,服务范围已由原来单一的机耕、机耙服务逐步向耕、耙、播、种、收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发展;由农田作业逐步向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新机具推广及机械采购、机具维护等方向延伸;由服务当地农业生产逐步向跨乡镇、跨县(区)方面拓展。其中慧民农机合作社到县外的彝良县和镇雄县开展作业服务,拓展作业服务市场,实现跨区作业4000余亩,收入达40余万元,占作业服务总收入的51%。2016年,通过大力推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及耕、种、收 “一条龙”作业模式,联合社社员达到660户,拥有各类农机具948台(套),农机资产总额超过了1700万元,服务已覆盖1270户,服务收入达630余万元,场院库棚面积3740平方米,提高了农机作业规模化水平。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厅经管站)

猜你喜欢
鲁甸植保云南省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我们的鲁甸(组诗)
让我轻轻地把鲁甸拥抱(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