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围观

2017-02-12 02:24
农村经营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有机农产品消费者

时事围观

农产品“私人定制”能否“定”来食品安全?

据新华社报道,“吃鸡蛋,也要认识下蛋的鸡”。“舌尖上的安全”备受瞩目,标榜有机、安全的农产品“私人定制”模式近年来渐成消费新潮流。记者发现,“私人定制”农产品多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对接,消费者轻点鼠标就能租种一块地,自选种植的菜品,而形式上则出现全托管、半托管、自耕种等,可以自己种也可以委托当地农民、企业管理。从每斤12元的豆角到每个10多元的土豆,高于普通蔬菜数倍甚至几十倍的“私人定制”农产品以生产全程不施用农药、化肥为卖点,同时水、土壤等周边种植环境也实行苛刻标准。尽管能让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在线查看,做到“眼见为实”,但不少“私人定制”农产品并未进行有机认证,而由于农产品种养周期长、环节多,很多环节存在产品受污染的可能性。一位在“私人定制”蔬菜农场工作的技术人员介绍说,监控等技术手段一定程度可以保证生产上的“有机”,但土壤、水等是否真的一点没污染“谁也不敢保证”,真正有机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需要很大的投资,要看老板的良心。

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秘书长赵玉敏:消费者付出高价“私人定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吃得健康,但这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者良莠不齐。消费者选择某家“私人定制”农场的原因多出于朋友间“口口相传”,而非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

业内人士:农产品“私人定制”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到餐桌的直供,缩短了产业链,但同时也弱化了产品检测程序。由于消费者难以辨认农产品是否真正绿色、有机,可通过权威机构认证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专家:涉及农产品“私人定制”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经营者要在质量安全上下工夫,筑牢消费者与经营者间的信任关系。从消费心理来讲,让农产品销得好,卖出好价钱,最关键的应当还是可追溯体系建设。这才是目前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短板所在。

村民30年“小账本”折射农村大变化

新华社报道,把家庭收支情况详细记录在《记账手册》里,已成为河北省唐山市比古岫村村民刘玉雷每日必做的“功课”。1984年,为了直接了解农村改革和各项建设的动态,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选择了300个有代表性的村庄设立固定观察点,开展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比古岫村刘玉雷等90户有幸入选。从那以后,这90户村民以户为单位将收支情况逐笔记录,大到盖房子、买车,小到几斤水果,一笔不落。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军说,1984年,比古岫村900多口人,人均收入211.6元。现在,全村1076口人,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

泰州一街道农经站长挪用6亿公款

《扬子晚报》报道,近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原农经站站长、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荣富因犯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经泰州市高港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09年6月至2015年9月,杨荣富利用其职务之便,与吉某、陈某等人共谋,先后从刁铺街道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账户上挪用公款161次,用于验资、增资、缴纳投标保证金、转借他人赚取利息差等营利活动,累计人民币59923.4万元。杨荣富与吉某、陈某等人约定以月利率1%-1.2%收取利息,并将获得的利息部分上缴单位入账、部分占为己有。

昔日贫困村吸引272人户籍“非转农”

新华社报道,江西抚州市东乡区岗上积镇东源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两年,这个村却有272人主动要求把户籍“非转农”。“凤还巢”动力有二,一是新农村建设后,村庄环境大变样,产业有发展;二是农村户口“含金量”在提升。东源村现象并非个案,近一年仅东乡区就有2521人户籍返乡。

猜你喜欢
有机农产品消费者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知识付费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