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别诗中的回归心理研究

2017-02-12 02:49李雪
文学教育 2017年26期
关键词:张说心理

李雪

张说别诗中的回归心理研究

李雪

张说有两次被贬被弃的经历,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怀赠别诗。本文从张说与时代之间的具体关系入手,着重描述了张说在各种环境中是如何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于诗歌之中的。他执着恋阙的心态和特有的创作风格及情感表现方式,通过他的别诗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唐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历经风云变幻,在他的别诗中回归心理跃然纸上。

张说 别诗 回归心理

张说(667一731),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一说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历仕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官至宰相,封燕国公。“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武能安邦,文能定国,诗文兼擅,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出将人相的文坛领袖。张说工诗能文。全唐诗存其诗五卷,四库本张燕公集存其诗十卷,凡350余首。其中“升降数四,守正而见逐者一,遇坎而左迁者二。”潮起潮落,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令作者经常倾情于诗作之中,抒发情感。在众多的诗作中他的别诗别具风格,通过这些别诗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隐藏其中的回归心理。

一.因沉痛至深的友情、亲情、乡情激发的回归往日生活的心理。

“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归。将余去国泪,洒子入乡衣。饥狖啼相聚,愁猿喘更飞。南中不可问,书此示京畿。”(《岭南送使》)感慨自己蒙冤入狱,流放南荒,愁丝万缕,红颜尽褪,表现出他对未来命运的迷惘心情。整首诗在平静中流露出伤感,去国思乡之情极为真切、情溢于言表。

《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虏地河冰合,边城备此时。兵连紫塞路,将举白云司。提剑荣中赏,衔珠盛出师。日华光组练,风色焰放旗。投笔尊前起,横戈马上辞。梅花吹别引,杨柳赋归诗。”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朋友的激励与赞许,更透露出将自己的抱负寄于朋友之身的昂扬之情。

《端州别高六戬》:“异壤同羁窜,途中喜共过。愁多时举酒,劳罢或长歌。南海风潮壮,西江瘴疠多。于焉复分手,此别伤如何?”题中高六即高戬,当时他是因为被诬而直言才触怒权贵以忤旨罪名配流钦州的,虽得张说证明确系冤枉,但仍然逃脱不了贬谪的命运,被贬谪为端州长史。朋友二人尽心事朝反遭流贬,心中甚是愤愤。他们一路南行才“喜共过”,又要匆匆作别,悲喜难禁。张说以诗赠别,自感身世。流露出对朋友以及自己未来命运莫测的忧虑。张说在端州驿为高戬写下两首诗,除此之外,另一首是《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旧馆分江日,凄然望落晖。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张说与高戬共患难,同命运,感情深厚。作者站在昔日两人相逢之地,他面向西天残阳,往事涌上心头,时山川依旧,好友却不幸弃世,作者饱含感情地追述昔日相逢的深情,悲叹今日生死隔绝不可同归的遗憾,真挚地表达了对好友的悼念和无限伤惋。

盼归的渴望在《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中表达得最突出、最感人:“老亲依北海,贱子弃南荒。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此中逢故友,彼地送还乡。愿作枫林叶,随君度洛阳。”首联写被贬南荒之地与亲人远别,第二联写贬谪之苦常令作者痛断肝肠,第三联写异地逢友,送友还乡,末联表达了自己愿化作一片树叶随友还乡的愿望。整首诗表达了表达了贬逐之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二.孤独失意感引发的对帝京的无限依恋和回归朝廷的心理。

张说在贬时所过的是“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的生活,这种孤独苦闷感使得张说时时郁闷,苦苦期待着能够早回帝京。流贬期间,在昔日同僚好友被召回朝之际,诗人常借赠别的时机,向朋友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恋阙情感,并迫切希望旧友能够替他传达心曲。诗中既有“逢君入乡县,传我念京周”(《南中送北使二首》)、“南中不可问,书此示京畿”(《岭南送使》)的直接嘱托,也有“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送梁六自洞庭山作》)的婉转表达。在表现这类情感时,作者经常运用时空概念作对比,如“北极辞明代,南溟宅放臣”《南中赠高六戬》、“老亲依北海,贱子弃南荒”(《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等,感慨了空间阻隔使其无法在帝京驰骋才华和施展抱负的遗憾。“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岳州别梁六入朝》),出现在诗人梦境中的几乎全是朝廷。梦中朝堂和现实生活环境、生存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回归之情跃然纸上。

即使被贬荒远,身处逆境时,张说强烈的功业心进取心也从未改变。他振作精神,仍以君王的事业为己任,以新的姿态尽职于本位。“待罪居重译,穷愁暮雨秋。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人事今如此,生涯尚可求”(《南中送北使二首》其二),时刻谨记报国。“闻有胡兵急,深怀汉国羞”(《南中送北使二首》其二),为国家战事忧心挂肚。在《南中送北使二首》其二中“廉颇诚未老,孙叔且无谋。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他以汉朝的事实隐喻唐朝的现实,委婉地表达出希望忠臣义士能够得到赦免,有机会为国效力,施展抱负。

《广州萧都督入朝适岳州宴饯得冬字韵》:“窃羡能言鸟,衔恩向九重。”《岳州别王十一赵公入朝》:“离魂似征帆,恒往帝乡飞。”《岳州别梁六入朝》:“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这三首诗均直抒了对他人为国效力的羡慕之情,表达了自己宏大的志向,表达了回归朝廷的心理。

三.寂寞苦闷感引发的回归山水田园心理。

张说的独特之处是将“切归阙之思”的贬谪心态与山水融合,借山水抒发自己在贬途与贬所的悲辛、孤独和愤懑,在清新的山水中寄托自己思念朝堂、渴望回归的绵绵情意。写于其贬滴岳州的七绝《送梁六自洞庭湖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本来是要写洞庭湖送客,却无一“送”字显现。且诗人一想到“洞庭湖”似乎忘了正题,即刻投入到了优美画卷中。首二联分陈主客体身份,张说自我调侃,笑称自己在洞庭湖畔任“鱼鳖之守”,“浦树悬秋影,江云烧落辉”,写景壮阔宏大,显示着夕阳余晖无限磅礴的气势,末句云离魂如征帆,营造出优美的诗境。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抒发的是依依惜别之情,可诗人却并未直接抒发,而是将分别之情寄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巴陵一望洞庭秋”,诗人目送友人渐渐远去,不仅写出了友人宦游之处,一“秋”,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既是说离别之时正是秋天,又写出了和友人的离别之苦,更写出了自己被贬谪的身世之苦。第二句中“峰”字前冠一“孤”字,写的是“孤峰”,而心中之孤寂已寄蕴其中。全诗无一“愁”字,无一“苦”字,可“苦”就在那看似不相干的枝枝丫丫里(朱自清语)。本诗字面似与送别相去甚远,实则寓情于景。首句写洞庭秋色,乃作者目送友人时所见,“秋”字情寓景中,点出诗人心中的凄凄之感;次句写“孤峰”也反映了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句由实写虚,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的惆怅;第四句以心与湖水相比,表达对友人的不尽的思念之情如潮水一般悠悠不绝。典型地揭示了贬谪生活无法排遣的苦闷和不得不寄情山水寻求解脱的心态。

其他诸如《岳州别赵国公王士一据入朝》、《岳州别子均》、《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岳州别梁六入朝》、《游洞庭湖》、《游洞庭湘》、《和尹憋秋夜游池湖》、《游池湖山寺》、《别他湖》、《游龙山静胜寺》、《岳州山城》、《岳州西城》、《与赵冬曦尹慰子均登南楼》、《晦日》、《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等一大批质量颇高的细致描绘岳州山水诗篇,多为含蓄中有至理,淡泊中有忧愤。将贬滴情怀与山水抒情结合,其张说的外贬与他们不同,随着一大批文学之士相继遭贬,朝中作诗风气日渐消歇,诗坛中心从宫廷移至贬滴之所,婉转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归山水田园的心理。

四.矛盾心态引发的回归归隐心理。

张说兼有用世精神和北宗禅法的矛盾心态,这种矛盾心态时而引发他的归隐心理。如《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篙山署舍利塔》诗云:“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此诗作于景云元年,作者在诗中讲述了自己修习禅法的动机和目的,更在诗中表明希望脱离这个烦恼的世界,。尽管此时的张说身居要职,但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他对内心清静的需求,对本我的追求都溢于诗中。张说本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家,有强烈的用世精神,但人生的起伏经历让他经常怀有矛盾心态,一边身处朝堂,怀济世之志;一边栖志禅门,有清净之想。

五.建功立业的抱负感引发的回归战场心理

在写送友人赴边抵御外寇内患、安国保民的诗和离京赴任、去国还乡的诗中常借对朋友的期许表达自己回归战场的心理。如神龙二年的《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长策问酋渠,猜阻自夷殛。容发徂边岁,旌裘敝海色。五年一见家,妻子不相识。武库兵犹动,金方事未息。远图待才智,苦节输筋力。脱刀赠分手,书带加餐食。知君万里侯,立功在异域。”先是痛斥边戎撕毁边界和议的无耻行径,接着送别郭元振出师吐蕃,面对前方战事紧张的严峻现实,鼓励对方以大局为重,争取在战场上立下功勋,充满期许。尚武报国,分别之际,情绪激昂,慷慨悲凉,充溢着男儿志在四海,以天下为家的冲天豪气。《送王尚一严嶷二侍御赴司马都督军》:“汉掖通沙塞,边兵护草腓。将行司马令,助以铁冠威。白露鹰初下,黄尘骑欲飞。明年春酒熟,留酌二星归。”先写两个人将要奔赴疆场,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又写那些英勇威猛的将领们豪气冲天的英勇气概。同时在诗句中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及边疆的清苦,最后写来年二人战胜归来的喜庆场面,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期待和信心。《送李侍郎迥秀薛长史季昶同赋得水字》汉郡接胡庭,幽并对烽垒。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薛公善筹画,李相威边鄙。中冀分两河,长城各万里。藉马黄花塞,蒐兵白狼水。胜敌在安人,为君汗青史。《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老夫操别翰,承旨颂升平。”这些张说送朋友赴边疆的作品,作者将建功立业之心寄予其中,极力勉励他们施展抱负。

“升降数四,守正而见逐者一,遇坎而左迁者二。”,作者深刻体验了由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巨大心理落差,而在这种心理落差里又时刻怀有对魏阙的依恋和思念。同时,在赠别朋友、亲人作者也借诗歌表达了他的思乡恋阙心理。而正是从这些别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希望回归乡里、朝堂、疆场甚至禅境之心。

[1](唐)张说著,熊飞校注.张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宋)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宋)李防.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

[5](元)辛文房,傅游琼等隻注.唐才子传校葵[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明)高様.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明)胡震亨.唐音统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明)唐汝巧编选,王振汉点校.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9]引彭定求等校点.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I960.

[10]葛晓音.论巧、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J].中園社会科学,1985(2): 191-208.

[11]葛晓音.唐前期山水诗演进的两次复变:兼论张说、张九龄在盛唐山水诗发展中的作用 [J].江海学刊,1991(6): 146-154.

[13]许总.论张说与盛唐诗审美理想[J].迂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5):36-40.

[14]许总.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J].中州学刊,2002(2):91-95.

[15]下放.张说、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J].文学评论,2002(2):153-159.

项目名称: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2017494。

(作者介绍:李雪,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张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宰相诗人张说与岳阳楼的“款款深情”
和别人无关
为官要读《钱本草》
为官要读《钱本草》
让死敌送来“平安符”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