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千帆竞发 助力万马奔腾
——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解读

2017-02-13 00:56褚振江
中国军转民 2017年1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

■ 褚振江

喜看千帆竞发 助力万马奔腾
——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解读

■ 褚振江

马庆立是江南工业集团公司五分厂电工班班长,他与班组成员肩负着分厂0.7平方公里的线路维护、1286台(套)设备及10多条生产线的安装维修等重任。多年来,马庆立手头上总有忙不过来的活儿,对此他常说:作为一班之长不仅要多做,更要做到位。提起他来,一个个故事就会从工友们的口中往外“蹦”。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是由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在国家和军队军民融合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形成的。《报告》共分六个部分、约91000字,全景呈现、系统记录了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上,全党全军全国各地精心谋划、同心戮力,用辛勤和智慧解说富国强军统一的真谛,用心血和汗水诠释深度融合的内涵。

“视野开阔,涵盖全面。”一些领导和专家称,这既是全国唯一一部系统反映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情况的综合性、权威性、专业性、创新性研究成果,也是一本经典案例集萃的蓝皮书,更是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本蓝皮书,达到了展示成就、引领融合、服务融合、助推融合之目的。

记录融合历史 在历史中发现规律

从“四个强化”战略举措的部署,到“三大体系”建设要求的明确;从全国“参军”“转民”热潮涌现,到各地融合基地、园区的蓬勃兴起;从一份一份军地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到一波一波的融合成果展览的举办……通读全书,记者发现,本年度报告既综合反映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也着重研究考察了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军事需求牵引、军民协同创新、国有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及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和方面的新进展。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永光告诉记者,在报告撰写过程中,他们紧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严格秉持宏观、全面、简约、客观、动态、前瞻的研究和写作风格,力图跟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进程,总结梳理成功经验做法,研判融合发展大势。对此,在理论实践中,他们总结了四条规律:

——军民融合是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不但可以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减少对社会资源的占有量;还能够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军民融合是顺应世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背景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武器装备价格不断攀升,军民两用技术迅猛发展,非传统安全日益突出,信息化战争形态清晰显现。这些深刻变化促使各主要国家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模式,积极促进军民融合,形成了军民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有着大致相同的军事动因、经济动因和技术动因,但也有各自的背景和条件。因此,我国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类规律:一是各国都要遵循的军民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殊规律。

——在军民融合中,体制机制至关重要。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进程中,需要有健全的军地统筹的领导和协调机制、统揽全局的战略规划机制、有效的需求对接机制、健全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跟踪融合前沿 在前沿中把握方向

“在当代中国,遵循什么原则和路径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是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和战略能力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编委会主任、国防大学副校长毕京京认为,在现有起点上积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不走弯路和错道,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国家主导作用;二要注重融合共享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三要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

《报告》把“中国军民融合年度发展概况”作为开篇首章,全面、客观、准确反映了一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态势,给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快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指出军民融合仍然面临“思想观念认识偏差、顶层统筹协调不够、军民供需不匹配、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方面问题,未来努力方向是不断完善融合制度、持续拓展融合范围、全面优化融合布局。

同时,《报告》聚焦反映军民融合“三大体系”建设,突出反映军民融合的军事需求牵引,凸显军民协同创新的地位作用。提出建立完善军事需求生成提报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军事需求全程管理机制,实现需求与供给无缝链接。

《报告》还专题反映国有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指出存在着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军民技术转化不健全、科技协同创新亟待加强等方面问题,未来需要深化国有军工集团体制改革、构建国有军工开放发展格局、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在大国发展战略中,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正确处理‘剑’与‘犁’、破解‘大炮’与‘黄油’矛盾,关乎大国崛起的前途命运。”毕京京坦言,军民融合是有重点、有方向的,核心是要发挥军事需求的主导牵引作用,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保证军民融合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

观察世界趋势 在观察中看清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推进军民融合的战略意义,习主席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环顾全球,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发展聚集创新引领,关注新兴领域,注重开发创新,重视人才融合,聚集民间力量,呈现出一些令人瞩目的新特点。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姜鲁鸣说,由于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是高度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的军民分离严重制约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突破性技术和新兴前沿技术在军与民之间转化为国家竞争力的能力受限,军民分离的现状已经产生了低效和冗余性,诸多困境亟须破解。

姜鲁鸣指出,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正进入一个以“创新引领、多点突破、能力重塑”为鲜明特征的发展新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以实现军事能力整体跃升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双赢,进而实现长期的国防安全。

面对喷涌而来的世界新一轮军民融合发展浪潮,姜鲁鸣表示,军民“融”则国强,分则国衰。党中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赋予了军民融合新的时代课题。科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过程中绕不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洞悉融合本质,加强战略应对,不失时机的同步调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破除妨碍生产力与战斗力提高的弊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

助推融合实践 在实践中实现跨越

自2013年首次发布以来,每年的《报告》都引起了国家和军队军民融合职能管理部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广泛认可,已成为军民融合领域一份标志性成果、一张亮丽名片、一个特色品牌。

据悉,《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是在习主席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并且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综合反映了军民融合的实际进展。

与往年报告一样,在框架和内容设计上,继续秉承“六个注重”原则:既注重从面上综合反映一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又注重从点上深入剖析军民融合的特色亮点;既注重揭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规律性,又注重分析对军民融合的运行机理;既注重对我国军民融合的全景报道,又注重对世界军民融合的趋势洞察。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专家们说,蓝皮书的地位就是既要反映当年在这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剖析矛盾问题、阐释内在规律,又要反映对这个学科的理论研究实践、案例,还要立足我国国情军情,以世界眼光审视各国军民融合发展实践,并从中汲取经验,在把握趋势、借鉴比较中求超越、求突破。他们希望每个年度报告,能够充分展示一年来军民融合发展的整体图景,更好地发挥其传播军民融合理念、跟踪军民融合理论前沿、反映军民融合实际进展、揭示军民融合矛盾问题、促进军民融合经验交流、引导军民融合实践发展的作用。

“一年一年做下去,它就是我们这个领域的年轮。”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专家们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地跟踪融合前沿、记录融合历史、助推融合实践。2017年的蓝皮书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呈现。

褚振江,解放军报驻国防大学记者站站长,本刊特约记者)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发展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