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感知的乡村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2017-02-13 10:35段芮陈凯洪昕晨闫晨兰思仁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景观植物优化

段芮,陈凯,洪昕晨,闫晨,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2)

基于景观感知的乡村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段芮,陈凯,洪昕晨,闫晨,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2)

乡村景观作为游客放松身心、体验乡村风土人情的景观场所,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但目前国内部分乡村景观存在景观感知度不足、景观生态化较为脆弱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基于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方面对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性进行探索,以期提高乡村景观的景观质量,从更多方面凸显乡村景观的景观特色。

景观感知;乡村景观;景观优化策略

乡村景观是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发展的综合性景观类型,由于特定的地域属性形成乡村景观形式与内涵[1]。随着城市化扩张的影响,人们逐渐渴望回归自然、回归乡村,乡村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学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朱玲以长沙郊区乡村为研究对象,从触觉景观感知方面对乡村景观进行优化策略研究[2];邵钰涵以烟台市初旺村为例,从视觉感知角度对乡村景观进行分析,探讨了丰富视觉感知体验的景观手法[3];卢凤萍基于景观影响因素及特点,对乡村旅游景观开发进行探究。但是目前较少有学者对乡村景观的景观整体感知优化策略进行探索[4]。因此本文以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为基础,对乡村景观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景观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创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使人能够全方位感知景观空间,拥有更全面的景观体验。

1 研究区概况

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最终选定以福州市区周边较为具有研究意义的乡村景观为研究区,分别是闽清县北洋村、大箬村;闽侯县溪元村;罗源县川边村;永泰县莒口村、中洲村、赤水村;长乐市三溪村。研究区概况详见表1,研究区景观现状见本期封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与查阅互联网平台上的相关资料,对于景观感知、乡村景观及各种感知对不同景观空间的影响等有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分析、归纳与整理,掌握乡村景观优化的相关原则,对比不同感知度与乡村景观之间的影响情况,总结每一种感知对景观空间体验的不同需求,进而对未来乡村景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为探究优化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表1 研究区人口与交通概况及景观现状表

2.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包括观察法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观察法是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行为直接观察,总结人群各种感知行为的特点,对比不同人群对各景观空间的使用率,分析不同感知系统对景观空间的体验情况,进而判断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体系;问卷法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各代表性乡村基地,访问不同群体对景观空间的感知体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社会身份及职业类群对乡村景观现状的感知体验满意度分析,进而了解不同方面的景观需求,为本文探究优化策略提供实际依据。

2.3 调查和问卷方法

本次调研对研究区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问卷发放,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根据不同人群对乡村景观现状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及非常满意五个评价标准。按照顺序依次赋予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最终满意度以表格中平均值数据评定,计算公式为平均值=P(非常不满意%)*1+P(不满意%)*2+P(一般%)*3+P(满意%)*4+P(非常满意%)*5。受访人群在性别、身份年龄及职业方面分布适中。问卷根据人群对乡村景观现状的满意度进行设定,将景观现状分为四个感知方面即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嗅觉感知等来进行调查评估,调查研究结果为本文对乡村景观优化策略的提出提供具体参考实例及理论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景观的满意度分析

本次调查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感知角度对乡村景观现状进行评估。调查受访人群特征见表2、满意程度见表3,针对人对景观的视觉感知,从植物色彩、建筑形式、铺地样式及其他设施美感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10.9%人对植物配置色彩搭配表示非常不满意,13.7%表示不满意,8.7%人对建筑美感表示非常不满意,25.1%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目前乡村景观中植物美感和建筑美感存在的问题居多。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人为的后期管理以及土著居民的审美差异性。对于铺装及其他基础设施视觉感知满意度调查表明目前情况较好,但也应进行合理优化,以达到更协调的景观效果。

针对人对景观的听觉感知,从自然声景观和人工声景观两方面研究,大部分人对大自然的风声、雨声与植物搭配营造的声景观表示满意,还可继续通过下文提出的策略进行优化,以营造更具吸引力的空间。12.1%的人对乡村中现有的水体声景观表示不满意,认为目前的水景单一,没有趣味性,还应结合人工改善增添景观活力。

表2 受访人群特征分析表

通过从植物的触觉舒适度、亲水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触觉舒适度,对人们进行触觉感知空间行为评估,其满意度偏低。仅有26.1%人表示对基础设施的可参与度表示满意,1.9%人表示非常满意,大多数人认为与周围环境缺乏互动机会,难以实现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改善优化触觉可感知景观来满足大众需求。

此外,针对人对景观的嗅觉感知,调查人们对乡村环境中的植物香味、食物香味和大自然泥土清香的满意程度可得,19.4%人对植物香味表示非常不满意,15.7%人表示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在于乡村环境中存在野生植物分布广泛,种植混乱的现象,而村民营造芳香环境的意识较差。12.5%人表示在乡村中对食物体验感非常不满意,34.6%人表示一般无感,大家认为村庄对本地特色食物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不足以让游人有更多机会体验民风民俗,应加强相应景观设施优化程度。由此可见依乡村本地资源对相关景观设施的开发尤为重要。

表3 乡村景观空间感知满意度评价表

3.2 基于景观感知的乡村景观优化原则

3.2.1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强调对乡村自然景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实现乡村景观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在优化中要注意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改善景观[6]。在优化乡村景观时要以原有自然资源为主,不能破坏乡村耕地,尽量避免大量开发与改造地貌,打造乡村优质生态环境。在景观优化中对于乡村原有树木,要做到不乱砍滥伐,若需引进外来物种丰富景观,则应注意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促进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2.2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的核心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对乡村景观的优化。对景观的改造需要设计师在满足它的使用者即人类的基本需求之后再进行策略性优化。因此贯彻好人性化原则有着现实性的意义。把控人对环境的舒适度和情感体验,如综合考虑所有群体的行为敏感能力进行景观优化方案选取;避免种植香味太浓的花朵或者乡村植物;避免配置有可能会引发人体过敏的植物等。因此贯彻好人性化原则目的是为提高景观服务品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景观空间。

3.2.3 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人与景观空间内的景质资源的交流互动。人们对环境的认知需要通过不断参与景观空间的活动来加深。参与性原则首先需要注重景观的审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知又是来源于不同方面因素综合性的反应,这些因素的获得需要不断地切身实践[7]。设计师在进行景观优化中将人对自然的接受度以及自然对人的包容度考虑进去,在对某一特定乡村景观进行优化时,落实人对景观空间的参与力度,达到上述人与景观的互动,通过运用景观手法来改善环境,如在植物种植上需注意无毒无刺的性质等,利用疏林草坪给游人提供更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3.2.4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景质资源的利用与生态影响之间的联系。在对乡村景观进行优化改造时,要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以最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资源构建最生态的家园。因此要着重考虑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选用问题。在植物配置问题上尽量选用便于养护的乡土树种,在养护问题上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或制定长久的机制以保证植物的长期生长。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逐渐提升,由于构建乡村景观空间时对资源消耗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可持续理念是设计师们必不可少的设计原则。

3.3 基于景观感知的乡村景观优化策略

3.3.1 视觉景观优化策略 视觉感知体现在景观环境中的颜色、质感、外形、动势等因素[8]。乡村景观长期以发展农业生产及土地利用景观为主,造成视觉景观的缺失,存在植物色彩混乱,铺装颜色单一及传统建筑外立面、装饰形式片面化等问题。因此营造视觉景观需要从景观色彩优化入手[9]。

(1)通过设置色彩雕塑来丰富文化景观,增添景观细部色彩趣味,同时种植色叶植物,如鸡爪槭、银杏等,需注意色叶植物之间的搭配,以丰富环境中的软质景观。(2)目前乡村多以沙土及混凝土材质进行路面铺装,形式千篇一律,不足以吸引游人赏玩的兴趣。在景观游览道上引用不同颜色和纹理的路面铺装,将不同功能空间以此划分,明确游玩目标,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游览体验[10]。(3)从景观形式来营造视觉景观,将文化层面带入空间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基于乡村中传统建筑文化底蕴,引用不同风俗文化艺术做装饰,深化文化内涵,加深游人对当地特色文化的认知度。

3.3.2 听觉景观优化策略 乡村景观中声景观的影响因子包括自然声景观(如风声、雨声、水声、植物声以及鸟鸣声等)和人工声景观(如广播声、喷泉声、游船声以及音乐声等)[11]。自然与人工美声交响,对游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使人心情愉悦。因此乡村声景观通过正设计、负设计和零设计三种手法进行优化。

(1)正设计的核心是提高声景观优质性,在原有声音的基础上设计添加其他多种声音,以丰富游人听觉感知体验[12]。目前在乡村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背景下,种植业与渔业发展呈现片面化状态。种植竹类或芦苇类植物,可配合自然风营造风吹枝叶动的声景观;种植芭蕉大叶植物,可结合雨声营造“雨打芭蕉”的意境。(2)负设计主要用于降低声景观劣质性,在原有声音的基础上,消除其他杂质声音。据相关研究表明,植物群落可以反射和吸收声波,减少环境中的噪声污染,从而实现对声环境的优化[13]。因此合理种植群落型植物包围环境,不仅迎合设计生态性原则,同时也提供更优质的景观空间。(3)零设计是对源环境中优质的声效进行保护及发展,以完善优化声景观。在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可以设置乡村渔民游船漂流项目,营造游船、竹篙与水声交融一体的氛围。也可以保护生态林,强化鸟鸣声带来的原生氛围。

3.3.3 触觉景观优化策略 触觉感知包括感知物体的材质、温度、柔韧性以及体感等特性,对景观物体有确切的印象与了解,目前的乡村景观对感官设施的开发还不够完善。

(1)针对乡村老龄化人口比例形势,考虑到弱势群体敏感度下降问题,可增设有凹凸模纹的设施及相关铺地,在满足美化目的的前提下亦可形成引导性触觉景观。(2)针对儿童对未知世界的敏感性认知,开发乡村游乐环境,种植可攀爬性植物供儿童游玩。铺设细沙地及可供嬉戏的水域,使儿童直接参与接触性景观,增强行为能力[13]。(3)根据目前乡村内休闲农业背景发展,建立农业采摘园,引导游人进行农家乐采摘行为,亲自参与民俗体验,通过采摘花草、瓜果等作物达到寓情于景的效果。(4)在乡村景观铺装材料选用上,应尽量避免沙土及砾石的铺面,及遇雨易打滑的石质铺面,以免导致行走不便。(5)在植物种植上,可选用叶革质类特殊质感的植物,营造亲密空间,增加游人与植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3.3.4 嗅觉景观优化策略 嗅觉是我们人体中较为敏感性的一个感知系统组成要素,也是人体可通过物质本质气味对其产生特定性记忆。

(1)在传承乡村文化中,将乡村内含有记忆化味道的特色资源,如食物、农作物等元素融入优化设计中,目的是让游人感受乡村浓烈的文化氛围。(2)就乡村空间规划而言,设计特色风味小吃街以及特色果蔬参观体验中心,在嗅觉方面可达到吸引游客积极参与文化体验的效果,同时也凸显了乡村的独有性和地域特色。(3)针对目前国内流行的对老年和病患类群体的保健康复政策,也可通过种植有此类功能的芳香型植物来落实。结合本土植物与外来引种植物,做不同芳香植物园,提供一年四季不同花香环境,加深乡村空间定位[14]。

4 结语与讨论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基于人体的生理感知系统,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四个方面对乡村景观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创造更高品质的乡村景观环境,使人拥有更全面深刻的景观体验。

目前国内虽然有学者对乡村景观的景观感知性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讨,但大多是从听觉或视觉等单方面感知对乡村景观提出设计建议[15-17]。与前人研究相比,本文对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视觉景观、听觉景观、嗅觉景观、触觉景观等景观类型均进行了调研和探讨,更为全面地提出了基于景观感知的乡村景观规划原则和优化策略。由于调研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仅对乡村自然景观的景观感知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及优化策略探索,对于乡村景观中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景观等没有进行进一步探讨。乡村旅游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乡村景观今后将成为带动乡村旅游和景观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后还需从更多角度对乡村景观进行探索。

[1] 范建红,魏成,李松志.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3):285-289,306

[2] 朱玲.乡村景观感知真实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 李明洋.“触摸”自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邵钰涵,刘滨谊.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分析[J].中国园林,2016(9):5-10

[5] 卢凤萍,张骏.游客感知视角的乡村旅游声景观开发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5):48-52,74

[6] 沈冉冉.城市公园景观中的感知体验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7] 邓位.景观的感知:走向景观符号学[J].世界建筑,2006(7):47-50

[8] 兰娜.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参与性设计初探[J].城市地理,2015(2):41

[10] 衣晓霞.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11] 肖晓莺.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休闲旅游实证研究——以鄢陵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5):78-81

[12] 宋宛易.室外活动空间景观感知性及其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3] 洪昕晨,兰思仁,陈凯,等.群植树木对声环境优化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6(1):5-7

[14] 叶茂乐.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5] 卢凤萍,张骏.游客感知视角的乡村旅游声景观开发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5):48-52,74

[16] 惠国夫.视觉文化语境下传统乡土景观的重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6(1):115-120

[17] 杨勉,谢科,李劲廷,等. 成都乡村旅游声音景观现状研究——以三圣乡为例[J]. 现代装饰:理论,2016(9):59-60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Landscape Based on Landscape Perception

Duan Rui,Chen Kai,Hong Xinchen,Yan Chen,Lan Sire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Rural landscape is for visitors to relax and experience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nd customs, and it has a wealth of landscape value, ecologic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landscap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erception and ecological fragility in domestic parts of rural landscape.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survey method, 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 humanization, particip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he strategic for optimization of rural landscape were explored from four aspects (vision, hearing, touching & smelling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andscape quality of village and fully develop landscape’s potential.

landscape perception;rural landscape;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landscape

1005-5215(2017)01-0019-04

2016-11-29

段芮(1994-),女,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

TU986.5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1.005

猜你喜欢
景观植物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景观别墅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