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2017-02-13 15:41彭振雄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互动型师生信息技术

彭振雄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生命的展开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递过程。运用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环境下探索全新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构建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革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高效课堂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根据信息论原理,把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快速准确的分析处理能力和灵活方便的控制性能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扩大信息源,改进了信息转换方式,丰富信息存储形态,拓宽信息传递通道,增强信息接收效果,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是现代教学的理论支撑;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制高点与突破口。高效课堂环境下的课改核心是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师生之间的新关系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风貌。从系统论观点看,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信息(教学中可以传送的一切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建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群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立体网络结构。有利于改善师生交往形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多边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五导”和“五主”。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为“五导”:(1)诱导。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引导。即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3)指导。即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4)辅导。即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很快在信息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5)教导。即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具备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五主”:(1)主人,知识探究发现的主人。能根据教师揭示的目标、设计的情景、提供的资源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2)主见。能围绕待探索的问题,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并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3)主意。能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对所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4)主动。能明确教学目标,主动运用相关知识经验,进入学习情景,学习掌握重点内容;(5)主宰。能进行意义建构,以及对所学内容中的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进行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归纳。

2.共享资源,合作学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参与教学,资源共享已成为可能和必需。(1)资源采集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可共同从书本、媒体、生活、网络中收集相关信息资源。(2)资源呈现自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把有关资料展示给学生,更可通过网络及相关媒体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获取资源。(3)资源评价自由。由于各个学生原有起点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资源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合作学习要从教学方法、方式、组织形式、管理策略等各个方面体现,对话、讨论、质询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和谐、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3.媒体参与,信息交互。

多媒体信息集成多种技术,具有图形化交互界面,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开发多样化学习资源,拓宽教与学的视野,充实教与学的内容,增加教与学的信息渠道。同时,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及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能建构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使媒体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认知工具。

三、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结构图如下:

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如下:

四、高效课堂环境下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稳定性是绝对的,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而且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同,个性的差别,风格的迥异,学生的起点不同,受环境熏陶不同,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工具熟练程度不同,同一教学模式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再加上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同,也不可能是同一种形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产生于时代,实践于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可能是一种并不十分成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是永远的定势,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逐步提高,学生个性的凸现,教学模式的内涵会扩展,形式会变化,环节更严密。总之,只要有利于教育,有利于教师,有利于学生,新事物会不断产生,新模式会不断形成,新成果会不断体现。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13(3).

[2]陆天池.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教育,2012(6).

[3]冯建军.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教育的技术支持.上海教育研究,2013(2).

[4]高培志.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教育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互动型师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网上网下互动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模式的构建
“互动型”课程的价值、支架与样态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