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给科学课堂增添魅力

2017-02-13 16:21杨敏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磁铁科学探究

杨敏

【案例背景】:

目前,许多科学课过于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科学课堂显得呆板,科学内容枯燥,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课外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学习科学兴趣较低。需要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必须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关注孩子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课程资源对其开展科学教育,那么科学对学生而言就不再冰冷和僵硬。用孩子亲历的过程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构建知识。

小学生好奇性强,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在每次探究前精心准备,让探究活动充满情趣,充分激起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

同时,教师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体验。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他们乐学、会学,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的基础性课程。在对儿童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科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联结,认真关照儿童科学学习中的好奇心、责任感、合作能力等。采用充满儿童情趣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儿童构成新的认知体系,促进其科学素养形成、巩固和生长。

【案例描述】:

《研究磁铁》这一课,我事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了回形针及装了水的烧杯,研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物体能吸铁。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就是块小磁铁,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属于理论型学习内容,学生根本没有太多兴趣。

我在投影仪上放一块小磁铁,然后拿另外一块磁铁靠近它,小磁铁便往前移了一些,追过去一些,它又移远一些,这样一追一逃的过程,学生看在眼里觉得十分奇怪;把磁铁两端调整一下再进行靠近,小磁铁主动跳了过来,这样一来,学生更觉得神奇了。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强烈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探究磁铁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大胆有趣的探究尝试。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自制磁性玩具。经过演示,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探究磁铁的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了。学生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将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一系列探究活动中: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及比较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成功地实现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磁铁课堂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学生是十分喜爱这类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空间和情境,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科学素养。

【案例分析】:

一、情境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典故、谜语、故事、录音、录像、电脑课件、游戏、实验等导入新课,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求知欲高涨,积极参与课堂中。

在《研究磁铁》这一课上,可以让学生参加“钓鱼比赛”,讨论小鱼为什么会被钓上来?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动手实验,以自主探索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好动”这一特征,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对问题做出猜想,亲自动手实验,教师应当在方法上给予学生有效指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做”。指导学生大胆预测,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在小学科学实验这方面,有很多需要学生开展小组研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往。

例如在研究磁铁这一课中,给学生分组,安排尽可能多的时间玩一玩磁铁,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让学生观察每个小组各种各样的磁铁,再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磁铁,让每组同学都参与到探究磁铁特性的活动中,找到磁铁的几个特性。

三、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探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学生在课后收集课堂上所需的资料,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在课堂中充当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知识融入培养能力过程中。

四、贴近生活,处处有科学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带领学生栽种瓜果树木、养蚕、参加户外活动、参观青少年科技馆。教学中应当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例如怎么使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怎样不接触水使掉进杯底的大头针取出来?这些与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身边,学生很喜欢参与,学起来亲切、自然、真实。

五、课外延伸,开阔视野

课外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等作业,让学生讲讲制作体会和经历,让其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

开展实践讨论和调查,如通过讨论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毁坏树木、捕杀动物对人类造成的灾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除了得到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延伸到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科学教育注重保护学生探究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将其引入探究活动之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探究方式充分挖掘教材,细化每堂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惯探究,并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磁铁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