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思想在《人文颂》序曲中的体现

2017-02-14 07:59吴昆伦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序曲雅乐谱例

吴昆伦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00)

论孔子思想在《人文颂》序曲中的体现

吴昆伦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00)

合唱交响曲《人文颂》是一部使用西方交响形式来阐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音乐作品,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以及新人文主义,宣扬一种高尚的人格和追求真理的智慧。本文主要分析《人文颂》中的序曲,分析序曲中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

人文颂;合唱交响乐;儒家文化

一、合唱交响曲《人文颂》的创作背景

合唱交响曲《人文颂》是作曲家王宁的第五部交响作品,该作品分为序曲、“仁、义、礼、智、信”五个乐章加上尾声共七个部分,采用现代西方交响的形式阐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人文颂》的构思始于2006年,深圳交响乐团的原创交响乐《神州和乐》在浙江—杭州—舟山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演出获得成功,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以此萌生出用交响乐的形式来表达儒家文化的想法,在2009年8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召开的交响乐《人文颂》创作座谈会上,王京生说:“三年前就有这么一个想法,想搞一个儒家文化交响乐,最早就叫《儒家大典》……受此启发,就想用交响乐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此想法下,由深圳市外宣办主任韩望喜为主导的文学创作小组开始撰写关于《人文颂》的文学脚本,编著有《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人文颂》一书,后邀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宁进行编曲。

二、《人文颂》的序曲分析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出浓烈的人文色彩,旨在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追求真理的智慧。《人文颂》分五个乐章对“仁、义、礼、智、信”进行逐一表现,突出了生命的尊严、快乐,表现了生命欣欣向荣、民族的无限生机。序曲的主题是“天·地·人”,是对生命的赞美,体现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除此之外,序曲还讲述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起伏沉浮的一生。

(一)序曲中的配器

在配器方面,《人文颂》除了使用传统交响乐的乐器,更增加了中国乐器古琴、笙和萧等,在打击乐器中,更是运用了编钟和编磬,还有古代雅乐必不可少的柷和敔,多种乐器的使用加上合唱更好地塑造和构建这部宏大的作品。

(二)序曲的音乐分析

序曲的开始由风铃和三角铁响起,在编钟同时奏出三个音后童声合唱加入,而且次高、中声和低声部合起来正是c1、d1、e1三音并且用模音“wu”用来模仿钟声效果。

谱例一(以后谱例均出自于《人文颂》总谱,2014年7月版)

此后的中声部和低声部一直保持平稳,声部移动基本都是二度进行,形成三、四、五度,没有跳进,此现象一直延续到第49小节。次高声部表现相对平稳,偶尔会有小的跳进,而且是根据高声部的旋律走向而跳进的。

谱例二

高声部是主旋律,演唱歌词,开头是一个g1-d2的五度跳进,这与开头电颤琴演奏的c1-g1同样是五度关系,五度关系在乐曲中经常出现,代表着一种“中正之声”。《礼记·乐记》中记载,“中声”即中正和谐,无过无不及之声。“‘雅乐’即‘正乐’,《诗经》中的雅乐,即周王室之乐。推而广之,雅乐便成为国家正统音乐的代称。”“正声”即合乎礼的规范的一切音声,雅颂之声正好是“正声”的代表,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平稳、缓慢的节奏;

庄严、肃静的气氛;

宽广、曲直的音声。

这些特点在《人文颂》的序曲中都能体现出来,在序曲第一部分(第1-49小节)是以合唱为主,乐器使用很少,中、低声部平稳而缓慢,烘托出一种庄严的气氛,配上高声部吟唱般的旋律赋予这部作品强烈的画面感。序曲开始的速度定在,速度平稳、缓慢。在第1-13小节中,乐器交替演奏使音乐不断延续,塑造了一种庄重、严肃的气氛,在第14小节高声部旋律以一个五度跳进并用模音“a”演唱的旋律音程进入(见谱例二),旋律进行平缓,其它声部则继续以模音作伴唱跟随主旋律进行。在第32小节开始调性发生变化,从A商调式转向降B宫调式,声部间采用轮唱方法不断把音乐情绪往上推高,到第37小节达到最高点转向D宫调式。在第39小节各声部用p的音量齐唱“仁、义、礼、智、信”五字,且每个音符都使用了延音符号,意在诉说作品主题,经一连串的情绪铺垫,序曲第一部分的高潮落在第二遍演唱“高尚之光”,音量一直渐强。第47小节的“光”中,音量达到f后开始渐弱,最后音量达到ppp。

第二部分从第50小节开始,但在前两个小节定音鼓就开始演奏,定音鼓的音量从ppp过渡到fff。

谱例三

王宁曾在访谈中提过这像是巨人的脚步,不断前进,且向我们越走越近,在音量达到fff后紧接着出现代表孔子的固定乐思,一个五度的旋律音程,,与此同时乐器柷也开始演奏,表示序曲第二部分正式开始,接着,大鼓、大堂鼓慢慢加入,其它乐器也争先恐后奏响,隐喻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状态。在第53小节孔子的固定乐思出现后,弦乐组、木管组和铜管组的演奏音量逐渐加强,到第57小节达到最强,然后引出主题旋律,速度变为,预示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理念,此时高亢恢弘的音乐表现出一个圣人光辉和高大的形象,但情绪高亢的乐句只演唱了两次,往后的音乐便趋于平淡。

谱例四

谱例五

在101小节合唱停止的同时竖琴进行刮奏,拍子变为1/2拍,预示音乐开始转折,也表示孔子受到挫败后开始重新思考,转向自己传道教学,因此102小节速度又变回,拍子也恢复到4/4拍,弦乐组和木管组开始演奏愉快的旋律,到108小节速度改为,且从108到122小节都是弦乐组的独奏(因弦乐最能表达人的情绪,见谱例七)。这段弦乐的独奏中也出现了关于孔子的固定乐思——五度的旋律音程,不过是从升为d2-a2,表示孔子已有所变化,当中的音乐有起伏也有平稳进行(见谱例五),描绘孔子感到生不逢时的复杂心情。

三、总结

序曲的主题旋律是由古琴曲《碣石调·幽兰》提炼出来的,据古代汉族琴曲著作《琴操》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因得不到重用,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看到山谷中兰花胜放却与杂草为伍,不禁触景生情,产生了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概,因而创作出琴曲《猗兰》。整首序曲正是根据孔子一生的遭遇而写的,开头部分是一段祭祀孔子的音乐,然后关于孔子的固定乐思出现,音乐恢弘大气。在序曲中段的音乐较为暗淡,代表孔子周游列国不受重用感到生不逢时的状况,然后音乐转向平静,表示孔子在不受重用后转向办学、传道,后被奉为圣人,但在生前他并不辉煌,一生中都在平淡中度过,序曲最后在雷鸣般的音响中结束,表示孔子的思想永垂不朽。

[1]王秀臣.“三礼”雅乐的艺术构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29).

[2]张耀.雅乐含义以及先周雅乐的表现形态[J].中国音乐,2006,(2).

G64

A

吴昆伦(1991-),男,汉,广东,硕士,就读于深圳大学,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序曲雅乐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走进课本里的春天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性感序曲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春节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