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

2017-02-14 03:58吴清亚石李艳张媛媛
上海护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低血糖血脂频率

张 艳,高 珊,吴清亚,淡 蓉,石李艳,张媛媛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 710068)

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

张 艳,高 珊,吴清亚,淡 蓉,石李艳,张媛媛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 710068)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血压异常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及疾病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目标管理,建立患者目标管理档案,制订饮食、运动计划,血糖监测方案、频率,以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控制目标。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监测频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效控制各项指标达标,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糖尿病;目标管理;自我血糖监测;代谢指标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文献报道,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9 240万例[1]。据报道,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糖尿病前期达50.1%,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2]。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治疗主要依靠患者的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中,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糖尿病治疗达标的保障。我国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SMBG重要性的了解、担心经济负担过重及惧怕疼痛等原因使患者SMBG的频率普遍较低[3-5];导致未能及时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而影响治疗达标率。目标管理是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加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6]。本研究采用目标管理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SMBG进行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血压诊断标准[7];②糖尿病病程≥5年;③具备完全的认知、沟通及行为能力;④知情、自愿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急性并发症;②严重的心、脑、肾等慢性并发症;③恶性肿瘤;④伴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0.1±9.6)岁;病程5~16年,平均病程(10.6±3.3)年;学历: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及中专34例,大专及本科以上57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42~79岁,平均(61.1±8.6)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10.7±3.5)年;学历: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及中专43例,大专及本科以上46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的诊疗方法及疾病管理,由医护人员及营养师指导患者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及记录方法;指导患者口服药的正确服用方法,胰岛素规范注射技术等。两组患者均由主治医师、营养师及糖尿病教育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设立疾病个体化控制目标,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教育讲座,发放糖尿病健康宣教资料,出院后每1~2周电话回访1次,解决患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督促患者按时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观察组成立目标管理小组 在主治医师、营养师及糖尿病教育护士参与的基础上,观察组的目标设定、实施、监督及评价主要由患者参与并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指导及落实,小组成员共同对患者进行目标管理。由患者本人实施饮食、运动计划及监测方案。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及胰岛素规范注射技术,由患者本人及家属实施、监督及评价,责任护士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患者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达到目标的实现。

1.2.2 两组患者均制定个体化控制目标,实施管理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8]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血糖、血脂、血压及体重达标标准。①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FPG)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2h PBG)10.0 mmol/L、HbA1c<7%;②血脂达标标准:甘油三酯(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女性>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合并冠心病<1.8 mmol/L);③血压达标标准<140/80 mmHg;④体质指数(BMI)达标标准<24.0 kg/m2。按照《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9]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及监测频次:①注射胰岛素患者若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或血糖未达标,建议每天监测血糖5次或以上;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若血糖已达标,建议每天监测血糖2~4次;③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若刚开始治疗或血糖未达标,建议每周监测3 d血糖,每天5~7次;④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若血糖已达标,建议每周监测3 d血糖,每天2次。糖尿病教育护士负责指导患者正确记录饮食、运动及监测日记,负责每1~2周电话回访1次,了解患者病情并做详细记录,如有严重异常结果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并督促患者及时复诊。

1.3 评价方法 ①血糖监测频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判断:血糖监测频率参照《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患者病情及治疗制定的监测方案;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及HbA1c的比较。结果判断: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的个体化目标值。③血脂、血压及体质指数: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TG、HDL-C、LDL-C及BMI的比较。结果判断: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目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均数之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血糖监测频率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相关代谢指标情况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血糖监测频率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相关代谢指标情况

3 讨论

3.1 目标管理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SMBG,能够反映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效降低高血糖及并发症的危险,还能预防低血糖发生,特别是无症状低血糖,提高治疗安全性[10]。国内外资料均显示,糖尿病患者的SMBG频率不容乐观,Franciosi等[11]调查发现,17%的患者每天监测血糖1次以上,31%每周监测1次以上,14%每周监测不足1次,38%从未进行过自我监测。胡鹏等[4]调查发现,37.8%的患者每监测血糖≥4次,62.2%的患者每月监测血糖<4次。李敏等[12]研究发现,67%糖尿病患者对SMBG的重要性认识不足,75%的患者对血糖控制目标不清楚,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SMBG欠合理、不定期,监测频率低。自我血糖监测可及时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给调整治疗提供依据,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预防低血糖发生[13]。目标管理的特点之一是自我管理为主,强调组织中各部门、个人确定自己的目标,按照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6]。本研究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由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各项指标的个体化控制目标,制定个体化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方案,每1 ~2周通过电话回访督促患者及家属按时实施方案。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符合要求的患者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通过目标管理提高了患者血糖监测频率。

3.2 目标管理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控制达标。目标管理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的提高会使HbA1c下降[14]。自我血糖监测频率越高,血糖控制越好[15]。在我国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未达到控制目标[16],患者对脂代谢紊乱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少)、依从性差等均是造成不达标的重要因素[17]。目标管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明确化,让患者及家属参与进来。因人施教,使之更自觉地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保证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目标管理模式显著地促进患者代谢指标控制水平[18]。医务人员作为目标管理的主体,不仅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还要对患者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19]。本研究在干预开始时,观察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各项指标的控制目标,每2周通过电话回访督促患者按时实施方案,让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疾病管理,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相关指标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小结

目标管理可通过医护人员、2型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疾病管理及控制目标,调动了患者及家属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规范了患者的血糖监测频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使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安全有效控制达标。

参考文献:

[1]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3]夏伟珍,陈雪珍.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因素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4-6.

[4]胡鹏,徐蓉,杨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11):11-13.

[5]王亚琦.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状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0,24(19):1718,1763.

[6]胡艳宁.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4-47.

[7]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41,765,261.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2013年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6.

[9]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13-21.

[10]阚凯,卢逢娣,朱玮.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10,10(2):45-47.

[11]Franciosi M,Pellegrini F,De Berardis G,et al.The impact of 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 on metabolic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2diabetic patients:an urgent need for better educational strategies[J].Diabetes Care,2001,24(11):1870-1877.

[12]李敏,姜琦,张宁,等.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17-1619.

[13]Karter AJ,Parker MM,Moffet HH,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new and prevalent use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J].Diabetes Care,2006,29(8):1757-1763.

[14]Murata GH,Shah JH,Hoffman RM,et al.Intensified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in stable,insulintreated veterans with type 2 diabetes:the Diabetes Outcomes in Veterans Study(DOVES)[J].Diabetes Care,2003,26(6):1759-1763.

[15]熊真真,袁丽,叶子溦,等.四川省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281-285.

[16]迟家敏,吴青,秦明照,等.北京地区2077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8):513-515.

[17]Porter C,Greenfield C,Larson A,et al.Improving GP diabetes management—A PDSA audit cycle in Western Australia[J].Aust Fam Physician,2009,38(11):939-944.

[18]周先琼.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目标管理对代谢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64-65.

[19]龙秀红,李卫红,彭茹凤,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目标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8):4-7.

Effect of target management on frequency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metabolic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Xi’an 710068,China)

ZHANG Yan,GAO Shan,WU Qing-ya,DAN Rong,SHI Li-yan,ZHANG Yuan-yuan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arget management on the frequency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metabolic indicators i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A total of 19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dyslipidemia and dysarteriotony in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were chosen between November 2014 and January 2015.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9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disease manage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additional target management including establishing the target management file,formulating the plans of diets,exercises and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and detecting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hemoglobin A1c(HbA1c),blood lipids,blood pressure and body weight.The frequency of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levels of blood glucose,HbA1c,blood lipids,blood pressure and body weigh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outcom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requency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the levels of glucose,HbA1c,blood lipids,blood pressure and body weight(P<0.05).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arget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requency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control the metabolic indicators,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diabetes therapy.

Diabetes mellitus;Target management;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Metabolic indicator

R473.58

A

1009-8399(2017)01-0019-04

2015-06-29

张 艳(1972—),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科护理基金资助(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

猜你喜欢
低血糖血脂频率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振动与频率
你了解“血脂”吗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导航频率源的同步与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