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研究

2017-02-14 19:01刘仁良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型治理模式农田水利工程

刘仁良

摘 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本文重点对其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有关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方面的问题。在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与特征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并重点给出了治理制度与模式,希望能够为工程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治理模式

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点问题,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为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帮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一项重要策略。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治理力度不足方面,对此,必须从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出发,提高治理力度,以使其功能与效果能够真正发挥。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与特征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

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来看,其本质属于一种生产资料,是服务与农民的一种重要人造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功能与效果的发挥程度甚至决定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可见,必须加强对工程的重视,要从建设与治理两个方向入手,提高工程质量与功能发挥的有效性,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帮助。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体现在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两方面。

首先,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分析,该工程的有效建设,能够改变工程影响下区域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其取水的不确定性也对治理造成了困难。其次,从经济属性分析,工程的建设能够为其影响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其中存在的产权的混乱性以及区域垄断性等问题,也会对治理带来压力。最后,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分析,工程可以为社会带来较大的价值,而其造成的治理方面的问题则体现在工程供应者与使用者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方面。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基本已经得到了改善,同时也为工程影响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治理方面却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灌溉方法落后的问题显著存在。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支持下,区域当地的农业灌溉问题能够被有效解决,这会导致当地人们逐渐丧失节约用水的意识,受其影响,水资源浪费现象会逐渐严重化,对下游农业灌溉会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过度开采地下水。地表水资源量的减少是导致农业过度抽取地下水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地下水抽取严重问题,已经严重违背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后,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工程所需建设时间较长,在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增多,极容易导致管理不到位以及质量问题,对工程效果的发挥极为不利。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

从制度的角度出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治理,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首先,应将制度真正落实。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但却一直停留下制度层,没有真正落实,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督促,提高制度的落实效果,并考虑工程的不同情况,提高制度实施的合理性与适应性,要求合理采用灌溉方式,解决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提高治理水平。

其次,应完善建设程序。针对工程建设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对其建设程序进行完善,在规划审批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系统化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治理难度。

最后,加强产权制度改革。产权问题容易导致小型水利工程治理存在难度,对此,应对其进行改革,将一部分产权转移给农民,通过承包以及租赁的方式,提高农民对工程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达到提高治理水平的目的。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应与治理制度相配合而发展,应随着制度的变化不断调整,以为制度的实施发挥辅助作用。在工程起步的最初阶段,主要以集中性治理模式对工程加以治理,但随着制度的改革,原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采用的是多中心治理模式,从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个角度出发,加强对工程的治理,如此一来,三部分均能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进行合理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市场能够根据当前时代以及趋势的变化,实现对治理模式的微观调整,而政府则能够在充分考虑人民等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对模式的宏观调控,提高其合理性。社会治理模式可以使工程治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工程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为农业的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价值,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对其治理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必须从治理制度以及治理模式两个方向出发,加强治理,将制度与模式渗透到工程建设与工程使用的过程中,在提高建设质量的同时,提高使用的合理性,以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能够更加顺利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晓平. 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绩效评价研究[J]. 江苏农业学报,2009,06:1400-1406.

[2]吴泽俊,吳善翔.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变迁与选择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8:5-8.

[3]刘辉. 制度规则影响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南省192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2014,12:110-117.

[4]王健宇,柳长顺,刘小勇,姚似锦,余艳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理论模式及实践形式[J]. 中国水利,2015,02:17-20.

猜你喜欢
小型治理模式农田水利工程
开关电源的分类及应用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小型燃气锅炉设计分析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