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法”质疑*

2017-02-15 11:08施秀娟牛淑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一夫受测者分寸

施秀娟,牛淑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一夫法”质疑*

施秀娟,牛淑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比较膏肓、关元、三阴交穴的一夫法与骨度分寸法在定位之间的差异,探讨一夫法定位取穴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方法:分别记录78名受测者内踝尖至膑尖的长度、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长度和横指同身寸的长度数据,把这些数据折成针灸学特定意义上的“1寸”,然后乘以3,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背部的膏肓穴t=1.397,P=0.167,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结果两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腹部的关元穴t=11.925,P<0.0001<0.05,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0.05);下肢的三阴交穴,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结论:膏肓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定位接近,而关元穴与三阴交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定位则相差较大,用一夫法定位取穴存在误差,不能完全代替骨度分寸法应用于临床。

膏肓;关元;三阴交;一夫法;骨度分寸法

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是以患者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针灸取穴比量法之一,亦称手夫,使食、中、环(无名指)、小四指相并,以其中节横纹宽度作3寸,称为一夫。

1 历史沿革

《仪礼·乡射礼》载:“箭筹八,长尺有握”。贾公彦疏:“云长尺复有握,则此筹尺四寸矣。”是说箭矢长应为1尺4寸,说明一握就是一扶,为4寸。用手握物时四指并拢,所以古人用“握”表示四指并拢的宽度,约折合古制4寸左右(按周代度制,一寸合2.31 cm)。手扶物也是四指并拢,所以“握”又称为“扶”。

晋唐时期,一扶法被用于针灸临床取穴。如:《肘后》卷二有:“以病人手横掩,下并四指,名曰一夫”。《千金》卷二十九:“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卷七:“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无论是葛洪还是孙思邈,虽强调运用一夫法,但并没说“一夫”应是3寸。

将“一夫”法定为3寸是我们今天的教材和国家标准。历版《针灸学》教材[1]皆将一夫方法基本统一为:“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四横指为一夫,合3寸。”《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2]指出:“横平指中节的宽度称‘一夫’,相当三寸。”

这里值得提出思考的是:首先,关于测量方法的问题,按照古人“一握”为一拳长度的意思,应该很自然地测量四指的掌指关节处的横长,也是握拳时的宽度,见图1。至于孙思邈:“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其实这里的“中节”就是指整个手掌的中段部,大约掌指关节处。其次,一握当为4寸,而不是3寸。事实上,一般人四指的掌指关节横宽度确实要比四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要宽,如图1显示。

图1 测量方法示意图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一夫法属于手指同身寸法,是骨度分寸法的简便应用。为了验证一夫法与骨度分寸法的一致性,选择了下肢穴“三阴交”、下腹部穴“关元”、背部穴“膏肓”3个常用穴位进行了初步的定穴测量,即分别用一夫法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测量对象均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26岁的在校学生,其中男性18名,女性60名。由一人严格按照取穴要求进行统一测量,用软尺作为测量工具。

2.2 测量方法

针对每位测量对象的具体测量内容有:①测量受测者内踝尖至膑尖的实际长度(单位cm),再除以16折算出下肢1寸值,再乘以3,得出内踝尖上3寸的三阴交定位值(骨度分寸法值)。②测量受测者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实际长度(单位cm),再除以5折算出下腹部1寸值,再乘以3,得出脐下3寸的关元穴定位值(骨度分寸法值)。③测量受测者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实际长度(单位cm),得出后背正中线旁开3寸的膏肓穴的横寸定位值(骨度分寸法值)。④按照教材的方法测量受测者横指同身寸的实际长度(单位cm)(一夫法值)。

2.3 统计方法

记录上述测量的每项数据,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u)检验进行比较,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分析得出结果见表1。

表1 一夫法与骨度分寸法的比较

测量结果显示,背部膏肓穴t=1.397,P=0.167,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结果两种方法均值虽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下腹部的关元穴t=11.925,P<0.0001<0.05,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下肢的三阴交穴t=3.334,P=0.001<0.05,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这个测试提醒我们,“一夫”测量法是不能完全代替骨度分寸法用于临床的,用一夫法和骨度分寸法定位法取同一穴时,背部较吻合,腹部与下肢的误差则较大。胥氏等[3]研究发现一夫法测量所得之一寸与四肢部骨度分寸测量所得差异较大,尤以上肢部甚,在下肢为71.32%,但在上肢则为31.58%。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与临床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有诸多学者[4-6]对腧穴定位的准确性,骨度分寸法及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进行了观察研究,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

本观察通过比较膏肓、关元、三阴交穴的一夫法与骨度分寸法在定位之间的差异,表明用一夫法取穴易出现定位误差, 为了定位取穴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建议定位取穴以骨度分寸法为主,少用或不用一夫法。

[1] 梁繁荣,赵吉平.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35

[3] 胥荣东,张菁,牛桦.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应废止[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1):56

[4] 蔡荣林,胡玲,李梦,等.内关、足三里穴不同定位法实测比较[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7-9

[5] 陈俊琦,何文卓,林伟容,等.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9-20

[6] 黄传蔷,陈俊琦,黄秀杰,等.基于华南籍大学生体质指数探讨同身寸和骨度分寸在穴位定位的综合运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114- 1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74084。

施秀娟(1987-),女,2014级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牛淑平(1960-),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文献与新安医学研究。

R245-0

A

1005-0779(2017)01-0067-02

2016-08-05

猜你喜欢
一夫受测者分寸
一夫当關
说话的分寸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从甜到齁 注意分寸
剑门关
怒气冲冲 或因睡不好
为官要有“分寸感”——分寸更是见精准
投射技术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解析
罗四刀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
悲伤从来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