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言意兼得培养学生能力
——《桂花雨》教学片段及思考

2017-02-15 03:25朱正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桂花树迷人桂花

朱正安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丰富。在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体味文章情感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令其习得文章表达方法,从而把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的是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生:写的是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

师:你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吗?

生:因为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所以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桂花。

生:“我”小时候最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

师:很不错,你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那么,第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呢?

生:写了桂花树不与其他树争奇斗艳。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哪个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呢?作者到底是喜欢桂花还是不喜欢桂花呢?

生:作者肯定是喜欢桂花的,他故意说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就是为了突出它的香气。

师:原来如此。那么,你能用几个重点词语把作者的表达形式说一说吗?

生:作者先写“喜欢桂花”,接着话锋一转“桂花树笨笨拙拙的”,最后一句是“它的香气味却十分迷人”,我才明白了原来作者是有意吊我们的胃口。

师:是啊,看来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一定要用心品味,不能被表面意思所迷惑。

【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把准契合点,培养概括能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依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对课文段落内容的整体把握上。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笔者鼓励学生用合适的关联词语串联文本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促进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找准冲突点,培养探究能力

许多学生在阅读完第一自然段后,不由得感到疑惑:“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这句话到底是夸桂花呢?还是贬桂花呢?按理说文本第一句话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接下来应该围绕桂花的颜色、味道进行描写,作者如此描写不就属于横插一杠吗?在教学时,笔者针对文本内容的冲突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进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作者这样描写是为突出桂花的香气迷人作铺垫,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在探究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发现隐秘点,培养表达能力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笔者既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又引导他们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把言意兼得的阅读目标落到实处。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为了帮助学生找到文本语言的秘妙所在,笔者在引导学生概括出段落的主要内容后,就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表达方法上来。这样一来,学生结合“最喜欢桂花”到“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再到最后点出“可是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由衷地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受体会。此时,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的理解也真正走向了深处。由此可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就要引导学生深研文本,既要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窥见文本形式上的秘密,从而对文本的内容与形式都有深刻的理解。

笔者在教学时主要围绕着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概括、探究、表达方面的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言意兼得,从而使文本内容充满了张力,学生学习充满了活力,语文课堂也更具吸引力。

猜你喜欢
桂花树迷人桂花
桂花
迷人的九月
缅桂花树下的校园生活
做桂花糕
桂花树
种桂花树
小獾的桂花树
桂花蒸
打桂花
迷人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