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骨干培养中的“联动性”探索

2017-02-16 13:40刘晓磊
青年时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联动性高校

刘晓磊

摘 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重要载体,其管理和运作始终是围绕在各大高校的热门话题。而作为高校辅导员,培养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团队,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起点及敲门砖。如何启迪、引领、培养一支得心应手的学生骨干团队,始终是高校辅导员在不断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骨干;学生群体;联动性;骨干培养

一、“联动性”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明确“联动”这一概念。“联动”本身的意义试是指若干个互相有关系、有联系的事物,在其中一个因素存在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各个方面也跟随着一同产生运动(或变化)。简单来说,“联动”即指事物之间的联合行动。

那么,将“联动”运用到学生管理及骨干培养当中,就要细化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群体的普遍性认知、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行为的影响;学生骨干的选拔以及学生骨干的培养及教育。接下来我将一一进行解释。

二、学生事务当中“联动性”概念的具体应用

(一)学生骨干的“联动性”对学生群体普遍认知及个性化行为的影响

前文中提到了,“联动”即指事物之间的联合行动。那么在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生组织当中,每一名学生则是“联合行动”的主体。为了保证 “联动”的有效性,首先要在学生入学初期或者学生组织建立初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普遍性教育,例如:本校学生管理规定、学习科目、学分、同学之间的相处、集体宿舍的卫生及安全等问题。让学生群体有个基础性的正确认知,才能在之后开展教育学习工作中有一个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的特点,对于普遍性教育的接受、吸收、理解的程度不尽相同,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差异性行为。此时,学生骨干的“联动性”作用就已经开始启动。

(二)学生骨干选拔中“联动性”作用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学生骨干的是我们在进行学生事务中的一个重要性辅助因素。我们在选择学生骨干的前期,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及阅历,每位辅导员都有自己选择学生骨干的方式方法。但是,在选拔骨干的前期,我们都会在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找寻一些符合我们工作习惯和特点的学生,从而能够更快的为自己所用,我们称之为“考察期”。不难发现,本身拥有一些学生骨干特性的学生(如以前曾任班级或学生组织的重要学生干部),我们称之为“曾任职骨干”,在“考察期”中,就会有意识的在老师面前表现,从而吸引一定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学生群体当中,有一些没有从事过学生事务工作的学生,但是处于大学这一新的环境下,想要通过成为学生骨干的方式,让自己在大学期间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和锻炼。这部分学生,在看到所谓“曾任职骨干”做出的行为时,也会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做出一些吸引老师注意的行为。由此可见,这也是一个“联动性”效应的体现。其实,作为一名辅导员,如果可以在“考察期”正确认识“联动性”带来的带动性效应,形成班级良性竞争,提升整体的责任感及服务意识,那么,不仅仅使学生干部的选拔能够更加有参考性和针对性,也有利于学生群体氛围的正能量培养。

(三)学生骨干培养中的“联动性”作用

学生骨干培养一直是高校辅導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是我们与学生之间信息互通的重要媒介。那么,在学生骨干的培养中,我们一方面是讲这些学生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需要准确地帮助这些本身具有一定素质的学生们,更上一个层次的成长。我们也可以利用“联动性”的特性来对这些学生骨干们进行系统化培养。

这一层次的“联动性”则不仅局限于学生们之间互相的关系当中,在这一环节里,辅导员的影响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话句话说,这一阶段的“联动性”主体,更大程度上存在于学生骨干与主管辅导员之间。首先,依旧从普遍性这一概念出发,老师们会对学生骨干进行普遍性教育,比如大局意识、主动意识、服务意识等,然而这些概念性的理念,需要更多的实践去支撑。这里的实践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过来人”,也就是学生骨干的学姐学长们的言传身教,这属于朋辈教育的“联动性”作用,在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主管辅导员老师的教育及引领。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身边的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帮助辅导员老师洞察危机,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协同管理”的思想,从而产生学生与辅导员老师之间的“联动性”效应。通过长时间的规律性学生日常事务的接触,让学生骨干能够产生“某一时点就需要做某一件事”的惯性思维,比如,长假来临前需要进行假期去向统计,放假返校后需要进行返校情况统计,晚上熄灯时需要进行宿舍人员清点等等这些日常性事务。也许一开始都是由辅导员带领学生干部进行的,在经过几次反复和有规律的开展工作之后,由于“联动性”效应,会有学生骨干主动承担这些日常性事务,从而解放了辅导员的双手,去进行其它的学生管理工作。

三、“联动性”应用的思考

在前文中,通过对“联动性”的解释和距离,不难看出,“联动性”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很多事情都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是有些事情的影响很小。但是,量变终会产生质变,“联动性”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的累加,也许会成就一个优秀集体,成就一些优秀毕业生,成就一批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样的,“联动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也许不会形成大奸大恶,但是其负面影响是呈几何性上升的,也就是说,他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学生群体的氛围,从而影响群体当中个体的发展。因为,我们要时刻把握学生群体的特点,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将“联动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联动性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基于时变条件相关系数英美日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