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不可失的苏州基因

2017-02-17 02:53
现代苏州 2017年3期
关键词:油鸡味道

记者丁云

“鸡”不可失的苏州基因

“一唱雄鸡天下白”,鸡年轮回,气势撼人。

古人说,鸡是星宿下凡,汉代术数典籍《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为鸡”;鸡被称为“金鸡”,辟邪求福的吉祥物,但“金鸡”不是指金毛的鸡,水木金火土的阴阳五行中,金是“巽神”,鸡为“巽主”,鸡上遂冠金字,鸡是灵禽,“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爪)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纵使古人称金鸡是“常世之鸟”,驱邪逐鬼,仍避不了它成为我们的盘中之物。数千年前的先民,已有以鸡和鸡蛋为食材的食制。鸡是普通人家节日的祭品和待客的主要肉食。

世间何处鹿苑鸡

中国人的传统理想中,所谓幸福安居,少不了“农”的色彩,“农”代表安稳祥和,平淡而波澜不惊;有消费就有支出,“农”可以自给自足,其中的代表就是鸡,一定要养几只鸡,鸡可以鸡生蛋,蛋生鸡,生生不息,无边无际。而鸡到老,还可以宰杀,无论鸡或蛋,都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更不用说,鸡形体适宜,饲养、宰杀都更简便。

常熟出名菜馆,名菜馆都有立碑的名菜,而这些名菜,很多与鸡有关。

一道叫化鸡,明末清初虞山脚下的乞丐开发。宰鸡去内脏后涂上山泥,火堆中煨烤熟,剥去泥壳,味道鲜美。后来到民国山景园名厨手里,选地产黄羽、黄嘴、黄脚的“三黄”母鸡,再配鸡肫等其他填料,选材、工艺、火候、配料等无一不讲究,成了色香味俱佳的一道名菜。

另一道爊锅油鸡,王四酒家在清光绪年间创制。王四以家藏秘制爊油锅,每至春秋佳日,取三黄母鸡煮半熟,冷却后,放在爊油锅中里微火焖成。油鸡肥大丰满,色泽金黄光亮,肉味鲜嫩肥酥,油卤芳香扑鼻。帝师翁同龢在王四饮酒小酌,都抵不住美食的诱惑。

其实也不单常熟。松鹤楼有名菜煨焖“早红桔酪鸡”,王四寿船菜食单载有“出骨虾卤鸡”,观前太监弄的上海老正兴有“生炒鸡骨酱”,太仓三珍斋有水风鸡,苏州本地出了名的大小菜馆、饭店,几乎都有道拿得出手的以鸡为主打的菜式。

要吃鸡,得养鸡。中国人养鸡不在话下。有考证,人类懂得饲养鸡用作食材,最早就追溯至一万多年前的黄河流域。也就是从咱中国开始的。

在苏州,远的不讲,民国到解放初期,郊县、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等地,农户们大多是养禽的,习惯散养,鸡的数量占了大头,且是肉蛋兼用品种。

中国地方优良鸡种录里,江苏有三例,如东狼山鸡,溧阳溧阳鸡,以及本地沙洲鹿苑鸡。再看常熟名菜选鸡,重点是地产黄羽、黄嘴、黄脚的“三黄”母鸡,肥大丰满。

鹿苑鸡有“四黄”,黄喙、黄脚、黄羽和黄皮,曾经风靡于张家港和常熟,张家港的鹿苑、塘桥、妙桥、西张和乘航等乡镇,及苏州、无锡、扬州、上海及安徽等地多有分布。常熟百年老店,不单山景园和王四酒家原本用鹿苑鸡,常熟老店马咏斋的油鸡早前也是鹿苑鸡加工。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套在鸡身上也没错。一种鸡的养成,与环境密不可分。鹿苑那个地方,农业、水产资源丰富,养鸡大多用农副产品和水产品作下脚料,补饲。养鸡在过去的农村是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人们长期孵化、育雏和饲养,选择体型高大、体格粗壮结实、善于觅食的优良鸡种,到清代,鹿苑鸡就是那片地区拿得出手的贡品。

惋惜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于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等原因,鹿苑鸡受到了排挤和杂交改良,濒临灭绝边缘,后来虽有保留,但如今存栏数量,大概仅基于保留品种的必要,市面上很少听到“鹿苑鸡”的江湖名号。

人家何觅爊油锅

逐渐消失的,不仅鹿苑鸡,还有寻常百姓家“爊”那道手艺。

“爊”字少见。《汉语大辞典》里说“爊”有三个意思,一是埋在灰火中煨熟。二是用文火久煮。三是炼的意思。一个“爊”竟也包含了常熟两道名鸡做法。

王四以家藏秘制爊油锅制“爊锅油鸡”,会“爊”的不单单王四一个人,爊锅也不只王四家有。太仓双凤,昆山周市,以及常熟等一些乡镇地方,寻常百姓、农户家里摆放一口爊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爊锅舀一碗油汤,放入面条实际就是“奥灶面”,今天习惯性字不一样写,但实际熬汤非常类似。爊锅的历史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久。

黄春兰妈妈的家族,就在常熟。带着常熟人家的爊锅手艺,30年前,她妈妈在十全街开过一家爊味店。常有单位到店里进货发放员工,所以黄妈妈的爊味是受到赞誉的。十全街店铺拆迁后,爊食店停业。但在家里,大家依然喜欢这种味道,做起来是麻烦了点,但一年一次,黄妈妈会用大铁锅烧一定量,然后慢慢吃。

爊锅也是苏州民间饮食的一种奇特存在,就像过去江浙农户家里的腌菜缸,既是一种食物的制作方法,也是一种保存方法,好多食材可以往里扔,每家的锅子或菜缸经历不同,所以又每家有每家独特的味道。爊锅里的食物,以家禽为主。代表就是鸡鸭鹅,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部件。

爊锅里首先有料。完全是中药房里配的几十种纯天然的中草药和香料。另外再添加盐。盐度、香料,加上高温熬煮,大概是一锅爊汤能够穿越时间,一直保存下去的缘由。

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爊鸡和爊汤也可以在常温下安然无恙。冬天一次爊一定量,短则两三天,长至一个礼拜,露天放置绝对不会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味道越来越多样化,吸引了我们的味蕾注意力。食材本身和烹饪储存条件的改变,留给本土古老味道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这些味道也正变得越来越单薄。爊味,也正慢慢地蜷缩。哪怕是在常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做着传统爊味。

爊锅里的食物,以家禽为主,代表就是鸡鸭鹅

老味何法再平衡

黄春兰此前供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当工作城市不得不发生转变之时,岔路口,她停下来休息了一下,顺便做了些思考。爊味是家乡一种不能忘怀且独门的手艺,会不会是一个好的创业项目?过去,在妈妈有限的一年一两次施展手艺时,她将美味带给苏沪两地的同事们品尝,评价都非常好。

她做了一些准备。翻阅资料,了解古老饮食的烹饪思想。学习自己做配料,改良配方。从长辈那里得到爊味手艺的真传,哪怕作为一道家传美味,也一定要保留下来。

老一辈用大铁锅,她用不锈钢锅。

既然是套路,就要一环环走。说是套路,也一言难尽。

老人们执拗。这个料不能多,那个料不能少,这一味药慢慢放。几十年的经验,调制出的味道,一定要这么做,才会好吃。别说,这么多配料,真就差一点点,味道差很多。

黄春兰还得到了一锅历经数年的爊汤。常熟的姑父前几年开了一家爊食店,近期歇业,将一口浓郁上等的爊汤给了她。爊卤,一定要有老汤才鲜。多年的深红色爊汤里,留下了无数家禽的油汤,即使加入了新药包,也立刻化为柔和的浓鲜。

她要独立弄清楚配方的所以然,同时要稍稍调整,古法的盐度,现在人受不了。当气候、环境等外在条件逐渐发生改变时,纯粹的古法爊制,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变干变黑。为此,她失败废弃了不知道多少锅料。

鸡,一定要两年左右的生蛋老母鸡。常用的嫩鸡不行,在几个小时的烹制过程中,轻易就煮烂、破相。经得起爊炼的鸡,价格不便宜。采购原料这一块,已有很大限制。一分价钱一分货。冷冻鸡,没办法追溯品质。原料质量不好,无法保证爊出美味。

吾乡吾民吾家情

清洗过程不算,一只鸡的整个爊制过程要两三个小时。

先爊制一个多小时,捞出来放凉。再回锅。如果一下子爊三个小时,鸡肉过烂,或者影响卖相。整鸡都不算个小,爊料的味道要渗透其内,鸡身通体色泽要油亮。如果索性浸泡法,中药和香料的味道太浓,吃起来冲口。

就是要用这种笨笨的方法,反复回锅,等待颜色、软烂度刚好。过程比较繁琐。但确是最合适的方法。

至少3小时以后,如果从早上开始,起码到中午,爊鸡可以食用。在爊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色素或添加剂。爊味出来的颜色,完全是爊料里中药附带的天然色素。

她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家食用的标准来进行。“如果自己接受不了,也很难去推给别人。”

爊鸡还要冷吃。就像鸡爪,热的时候是软糯的,吃不出爊味,而且更咸。无论微波炉加热,蒸锅蒸,都会影响到爊味的浓淡水准,水蒸气会让鸡的表皮软烂。

虽然制作过程繁琐,食用时却很方便,不用热,不用煮,随随便便像零食一样想吃就吃,更香。很奇妙,包装也对爊味产生了影响。真空会让味道产生细微变化。发往江浙沪或者北方寒冷地区的订单,尽量不使用真空包装。

黄春兰将自己的发展,暂时定位为微商,一个只专心做爊制食品的店铺。

这是一种她自己吃了三十年,至今不厌的爊味。朋友圈里传一圈,独特的口味尤其受江浙沪客户的认可,像小时候的味道,都似曾相识。

在达到规模化之前,她都一个人爊制,每天根据当天订单量,直接制作新鲜爊味。包括短距离的外送。她可以顺带做一些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口味,反馈到加工中,让她对后期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

闽南人用“古早味”形容古旧的味道,在化工食品产业不发达之际,料理做法单纯,以简单的调味料料理食物,不精致,但料好实在。形同江南爊味和鹿苑鸡,都是故土的味道和风物。

爊锅里完全是中药房里配的几十种纯天然的中草药和香料

猜你喜欢
油鸡味道
中秋的味道
油麻鸡与拜城油鸡、良凤花鸡生产性能比较
传承回忆老味道
基于绿色消费理念的特色油鸡网络营销策略*
北京油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雨的味道
切四块
夏天的味道
新疆油鸡禽流感病毒Xj14分离株P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