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二 学摘豆

2017-02-17 10:03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董柏汝
作文新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豆苗豆荚豌豆

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 董柏汝

指导老师 蒋旭旦

例文二 学摘豆

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 董柏汝

指导老师 蒋旭旦

“集合了!”蒋老师叫道。

我们赶紧跑过去。今天,“学农周”开启新的项目,我们去雁荡的一个农场摘豆、播豆。这会儿,我们要当农民喽!看,大家有的提着竹篮,有的拿着小铲子,几个男生还扛着锄头,农民范儿十足。

到达农场后,我们陆续来到了一片“绿洲”上,这里挺着一株株挂满豆荚的豆苗,风一吹,叶子与豆荚一并儿点头,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些豆荚都是一顺儿朝下长,如大小不一的弯月,那肥胖胖的身子,那绿油油的衣裳,真是可爱。

“开摘啦!”我们每人提着一个篮子走进“绿之洲”。这活儿简单,尽管是第一次干,不就是用力一扯的事吗?我迅速锁定目标:一株茂盛的豌豆苗,上面长着好几颗豆荚。我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好香呀!那是一种青草的味道,更有一种清新的感觉。看,两个豆荚居然连在了一起,真像一条绿色的长裤子。我用剪刀快速地往豆荚上“咔嚓”一剪,“裤子”掉地上了,几粒豆豆跑出来了。再仔细一看,更可气的是里面的一粒豆宝宝还被剪成了两半。哎呀,我可不能让豆宝宝逃跑,更不能让它受伤。

抬头一看,一旁的林诺手一伸,握住一个豆荚的底部,轻轻一折,啊,那个豆荚乖乖地被林诺收入掌中。看来,根本不需要剪刀。我再看林诺,她的篮子里又多了两个豆荚,真是又快又轻松。我要赶紧把这偷学的一招用上。

哇,那个豆荚比爸爸的手指还要粗呢。里面的豆豆手牵着手,似乎马上要跳到我的篮子里似的。马上行动!我抓起豆荚用力一扯,没想到,那豆荚跟我作对似的,不但没有跳下来,还在我的手掌上划了一条红线,“好痛啊!”豆苗被我扯弯了腰,豆荚却还牢牢地挂在秆上,似在笑话我呢。

“别用蛮力,豆荚可不吃这一套。”林诺看不下去了,过来指导我。她伸手在豆荚的底部轻轻一拧,这个小顽固就掉下来了。我这下是看清了,战斗继续!我看到了一个大豆荚,先找到它的茎,再在豆荚的底部轻轻一拉,“砰”一声,豆儿果然被我摘下来了。我终于找到了摘豆的窍门喽!

在豌豆地里,我就用这种方法战斗了一个多小时,收获还真不少。结束时,农场的叔叔称了我的劳动成果,居然有五斤豌豆。晚上回到家,我看着这一个个肥胖胖的豆荚,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温暖。摘豆尽管看起来简单,但也是需要方法的。看来,做什么事儿都需要正确的方法。

【梁老师的话】

“学摘豆”,光看题目,就觉得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豆在哪儿,豆是怎样的,如何学的,学的过程中会碰到什么困难,又有哪些好玩的故事呢……这些内容都可以写进文章。这也是一般写“学本领”的文章可以写的内容。很显然,小作者就按照“豌豆可爱”“观察同学摘豆”“初试摘豆失败”“改进后成功摘豆”的顺序,把学摘豆的过程写得很清楚。穿插描写小伙伴林诺的表现,“学”的味道就更浓了!

小作者是描写的高手,非常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调动多种感官把文章写生动。比如,“这些豆荚都是一顺儿朝下长,如大小不一的弯月”“两个豆荚居然连在了一起,真像一条绿色的长裤子”……画线的这些语言,会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也跟着小作者来到了农场,去绿意盎然的“绿之洲”摘豆了呢!

不过,因为文章题目是“学摘豆”,在文章内容的安排上,建议要把“如何学”的过程写得更加具体,文章的前三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
豆苗豆荚豌豆
割豆苗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小豌豆出土记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