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应对思路与措施

2017-02-17 16:39刘戒骄
企业文明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高端制造业

刘戒骄

杭州G20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将新工业革命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明确了推进新工业革命议程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提出新工业革命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转变生产过程和商业模式、推动中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应该科学把握新工业革命的趋势和影响,加大经济管理体制和政策改革力度,构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形成以创新催生新增长极和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

新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业革命是新技术广泛应用引起经济变革并诱发深刻社会变革的过程。20世纪中后期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并在21世纪初发展为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变革。新工业革命是指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协同创新和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和制造技术双向融合为动力,推动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的一次工业技术创新和变革,是工业文明史上继蒸汽机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飞跃。这次新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是这次新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兴产业和传统生产制造领域广泛渗透,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并实现爆发式增长,进而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根本变革。重塑工业及相关服务业企业信息收集、传输及数据处理应用方式,使小规模、定制化的生产工艺实现高效率,大大减小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分布式生产组织结构呈现良好发展前景。

新工业革命背景与机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纷纷出台新的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谋求通过科技创新巩固和强化其技术领先和垄断地位,重新重视制造业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强化高技术和高端产业领域的研发创新,壮大中低端制造业规模,改变过分依赖金融行业和其他服务业实现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獨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创新的重要基石。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和“互联网+”战略,制定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信息化与互联网应用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传统产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制造业开始由国际竞争中的跟随者逐步向奔跑者和领跑者跃升。但是,我国仍然没有完成工业化,在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激发新的发展动力,推动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引起增长速度和发展动力的重大变化,并催生出一批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谁把握住了历史机遇,能够前瞻性地采取应对措施,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领先优势。新工业革命与我国构筑发展新动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带来重大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在关系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些领域形成创新突破和核心能力,就可以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进而跨越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历史转折点,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的目标。

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思路与措施

抢抓这次新工业革命机遇,必须积极响应制造技术和制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

突破产业边界和约束条件,构建有利于推进新工业革命的经济管理体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向工业全面嵌入,在不同产业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技术经济属性,某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备了其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该产业就可以从一个产业跨越到另一个产业,从而淡化和改变传统产业的边界,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某些领域相互渗透从而形成新的产业。不同产业的企业相互融合和渗透,使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不清晰,原本属于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部分或全部融合,出现了跨产业边界的新服务和新产品。产业融合从技术上打破了行业间的壁垒,一个产业的技术向其他产业渗透,不同产业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竞争合作关系,促进生产要素和企业跨行业流动重组,给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带来新的动力。现行经济体制以产业划分和产业边界固定不变为基本假设前提,管理和监管的一些政策成为阻碍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融合要求突破产业边界和约束条件改革相关管理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壁垒,改变以产业界限为基础的传统管理体制,取消对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经营的不合理限制,消除资本和人力等生产要素跨行业、跨地区、跨领域流动的壁垒,为产业融合和分布式发展创新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作为生产要素高效集约使用和制造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新既包括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的设计生产,也包括生产流程及传输方式的革新以及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的产生。创新通过把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淘汰旧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新工业革命逼迫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创新,加快经济增长从低成本生产要素驱动向更好地利用稀缺生产要素驱动的转换,加快以创新孕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兴产业的步伐,开启制造业发展的新阶段。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保障体系,推动政府作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为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并在军工装备研制、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等战略性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在职务发明人权益保障、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扩大股权激励等方面形成一套鼓励创新的有效办法,构建政府与市场有机协同、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高效运作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更加重视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不断开放引进创新主体和资源,探索建立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联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地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为新工业革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好我国制造业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人才问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要求重视集成创新,集成创新不仅需要掌握单一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能够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人力资本的成本较高,但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达,劳动力普遍受过良好教育和拥有较高技能,专业技能和实地操作能力强,可以更有效率地从事复杂、复合的创新性工作。我国正在努力发展以高端和智能装备为重点的制造业,加大研发制造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核心零部件和基础元器件,谋求核心能力和差异化竞争能力。这要求将人从繁重、单调、程序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培养更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熟练工人和高端技术人才,鍛炼一批集技术、管理、操作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为此,既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转变教育和学习方式,积极参加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绿色制造、新型服务等领域的全球人才交流与培训,加强复合型创新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制造业人才的创造能力,也要实施更加开放和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聘用政策,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技术人才,尤其要加大面向全球引进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对留学回国人员的资助力度。

积极培育新优势,应对美欧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美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恢复和加强传统制造业,而是致力于制造业新兴产业和众多产业的中高端环节,全力巩固强化技术领先优势,抢占技术链和价值链制高点,重点从事创意设计、研发、品牌营销和制造中的中高端环节,制造研发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且别国没有能力制造的产品,尤其是智能复杂和高度系统集成的产品。中国制造业在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中低端环节具有比较优势,但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利用其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削弱了上述产业的优势。飞机、高端装备、医疗和科学仪器等高技术产业领域,在掌控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营销渠道、品牌形象方面与美欧有较大差距;在智能化、信息化和利用互联网等方面差距更大。中国必须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攻克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掌控能力,同时加快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增加中高档产品比重,继续保持和加强在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高端制造业
高端油品怎么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