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让中国“动”起来
——浅析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利与弊

2017-02-18 04:41河南省许昌高中1816班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7期
关键词:新城高铁经济

◇河南省许昌高中1816班

赵嫣然

高铁,让中国“动”起来
——浅析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利与弊

◇河南省许昌高中1816班

赵嫣然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动”字,我国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实现人才、物资的联动,集高效性和便捷性于一体的高铁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但是伴随高铁建设浪潮而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铁高速发展的利弊进行一些浅显的探究和思考。

一、高铁建设让中国“动”起来

1.“高铁+”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高铁建设朝着密集化和通达化的方向迅猛发展,大量出现的1~2小时“高铁交通圈”使得高铁在时间和效率性方面的优势显现出来,其拉动经济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高铁+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旅游大众消费与高端消费。“高铁+”,可以说既惠泽群众,又成就地方经济,确实能实现“双赢”。

2.高铁高速发展能改善民生需求

在时间意识和高品质生活意识愈来愈强的今天,人们对出行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以便捷高效、设施齐全、宽敞舒适、服务优良等特点使旅客“轻松出行,快乐出游”。

高铁的全线开通运行,可方便人们置业,找到适合的居住环境;可方便人们就业,加速人才的流动;可方便人们选择更好的就医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高铁正在为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

3.高铁是高铁新城建设的有力推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城市的“城市病”开始显现。国内很多城市高铁站距离主城区较远,高铁站周边以及车站与主城区之间的未开发土地如何有效利用成为关键。高铁新城的建设无疑有利于增加土地利用率,打破旧有区域经济格局,后续的招商引资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能在为高铁乘客提供便利的同时,充分发挥高铁带来的隐性价值,从而带动当地新城新区的发展。

二、高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导致资源流失,中小城市面临发展危机

伴随着列车飞驰,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加快流动,就产生了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单向转移的“虹吸效应”。原先设想的中小城市利用高铁带动交通、吸引人才的想法无法实现,相反,更多的资源、人才被沿线大城市吸引,造成小城市缺乏活力,大城市愈加臃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进一步显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更加恶化。

2.高昂的票价让普通大众望而生畏

高铁时代来了,农民工却纷纷表示,“我们不缺时间,缺的是钱!”高铁在农民工这里碰的钉子说明它仍不够接地气。当下增开高铁,取消普快,可能带来的不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温暖,而是许多收入较低群体“出门难”和“被高铁”的无奈之感。

3.盲目扩建导致资源浪费

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人口老龄化、人口外流等因素,使尚在规划和建设中的高铁新城面临较大风险。在经济和产业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盲目兴建高铁新城有可能使中小城市发展受阻,留下一批荒无人烟的空城鬼城。

三、关于高铁高速发展的几点思考

1.建设高铁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立足国情

目前中国还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就中国而言,把原来的基础设施和高铁结合起来发展或许是一个比兴建高铁新城更为经济实际的做法。

2.高铁发展不应忽视中低端需求

高铁运行图不仅是一张政治经济图,而且是一张民生需求图。高铁高速发展和服务不断高端化,是经济与科技双重发展的表现,但不能与大众的需求相脱节,只有不忽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才不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3.加强监管,杜绝高铁腐败

高铁安全事故及腐败事件导致社会各界对高铁建设诟病有加。相关部门要做到加强对高铁投资的全程监管,斩断利益输送;加强对高铁运营的安全监管和设备质量控制,消除安全隐患。

4.高铁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

例如,郑万高铁建设严格遵循生态理念,对沿途经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均通过线路方案的优化,进行避绕。这是高铁建设走“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实践。

猜你喜欢
新城高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高铁会飞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人地百米建高铁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