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2017-02-18 10:38杨学锋
教书育人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学生培育

■杨学锋

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杨学锋

教育是文化育人的濡染历程,传递着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如今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底蕴不足、发展视野狭窄、民族文化自信缺失而对异域文化盲崇等现象。为培养有知识素养,又有文化品位,更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我们进行了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实践研究。这契合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自信。

一、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的实践现实性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强调在全球文化多元化、人才培养国际化背景下,传统文化要在坚守中自主发展。这与习总书记“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思想是异曲同工。钱学森老人曾说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丢掉优秀传统文化的统治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生接受了十多年的文化熏陶,当有文化自觉意识和行为,可在家庭、社会等影响下,其视野拘限于家庭、课堂、马路之间,文化只在“主课”间流转,流转的是标准答案,而忽略了“文化开启对美的感知”“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等文化文明的正态蕴藉。不同程度地存在民族文化自信缺失而异域文化盲崇的现象。

教育是文化育人的濡染历程,应当培育学生优秀学识品质,传递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以文固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以文化人,“君子义以为质”;以德育人,“德不孤,必有邻”……

二、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的实践价值性

1.调研启示

“学生文化素养”“学生阅读情况”“班级文化建设”等调查统计显示:一方面,一学期至多读一本书的学生就有30.1%,一天读书半小时内的竟占40%,每天在学校报栏前看报的学生不足20%,一班学生没有1个能完全写对“请假条”的。我们惊愕:那是6千个中考生考出的前800名,“读书”与之相伴的“文化”正在与当今的中学生渐行渐远。另一方面,认为“特色班级建设中文化因素很重要”的占80%以上,“必须营造校园和班级文化”的占80.1%,认为“有必要加强师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占96%以上……我们认为:师生有着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思想归属,缺少的是学生文化自觉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和提升。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文化的教育,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自觉的话,只会培养出一批浮材。

2.实践研究

校园文化实践,濡染文化自觉。优秀的文化是校园的灵魂,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走进闪烁个性班级文化的展示现场,你能听到“试以少年之壮志,铸就青春之希望,青春之事业,青春之人生”的铮铮誓言,看到新颖个性的文翰班徽……

课前文化实践,锤炼文化自觉。课前以文化人,培育文化自觉,积淀文化素养,构建精神家园。⑴成语典故文悟人。学生在“一检一索”中甄选,在“一述一评”中共享,产生“6×6”的多维文化渗透,博观而约取。⑵古代诗歌文润人。学生在“一入一出”中主动审美,在“一鉴一赏”中昔今融合,上下互文,文以润人。⑶美文共析文引人。学生主题演讲或美文推荐,同学“三点式”评讲,教师引正示范,文以沐人。⑷佳作品读文怡人。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好,文化从读书肇始,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美文,注重文化选择,预防文殇,醇纯人文精神。⑸看报办报文修人。法国哲学家萨特说报纸和太阳一样,其共同使命就是给人带来光明。学生在“一看一思”中感触文化厚度和时代宽度,在“一品一得”中探寻思想触点和心灵接点,不断砺新文化自觉。

课堂文化实践,致力文化自觉。⑴敦厚学生文化自觉。教师以激越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文化心行成就高效课堂,涵化学生人文成长。⑵挖掘学生文化自觉。课堂上教师即教材,飞扬的诗情、厚重的史韵、灵秀的文气……言传身教培植学生文化自觉。⑶展示学生文化自觉。教师把主角还给学生,引其入文域,发挥主体意识,崇文宏道。⑷唤激学生文化自觉。我们理性认同学生把成绩当进阶之本(国外亦如此),但只有成绩建立在学生文化厚积薄发的灵性需求和应对未来社会发展上来,才能回归成长本真。⑸厚积转化文化自觉。督导学生谨从“古之学者为己”之训,力戒“今之学者为己”之弊,探索文化内涵,实践文化创生。

课后文化实践,厚蕴文化自觉。没有人文的教育是残缺的,也是平庸的。基于此,我们编辑《滋生古诗文悦读与欣赏,激击文化自觉冲动》《培格文学文本清读与甄赏,敦厚文化自觉蕴藏》等4册阅读文集,让学生课后阅读。文善若水,悦文洗礼的学生,少几许幼稚懵懂,多几分责任担当。

文化心行实践,专注文化自觉。⑴厚蕴文化元素,培育班级精神,挖掘潜在资源,使其多元协同达到整体最优,以“张掖中学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标准”为底,历练学生文化创生能力,精粹特色班级文化,实现班级管理“文化治”。⑵内化学生文化,助力学生超越已有文化,开展“五自”等主题文化活动,以文化生,培育良好性格,形成阳光学习成长成才观。⑶融聚情感文化,坚持让人文关怀走进课堂、融入管理,多渠道融聚学生、老师、家长及学校之合力,共同遵行校园“八荣八耻”,以礼传德,弘文立身,浩养正气。⑷激活激励文化,以“爱国·文化·感恩·励志”为主线,开展元月“展艺·文化美”、三月“奉献·文明美”、五月“靓丽·青春美”等系列活动,践行志愿精神,在活动中引导人,在实践中教育人,在文化中塑造人。⑸激越学生文化,建立“《晨铃》文学社”“甘州民俗研究社”等16个文化社团,开展校园文化竞评活动,学生创作《奔跑》《怒放生命》等优秀班歌,把兴趣内化为动力,生成良好的育人文化力量。⑹滋养学生文化,以高尚的文化影响人,以高雅的艺术感染人,渗透学科与人文熏陶,组织“国学诵读”“原创文化节”“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展现学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共建精神家园。⑺外显学生文化,以学校与复旦附中友好学校为平台,以承其“菁英培养计划西部行”为载体,挖掘文化浸染力,开展文学作品互评、文艺汇演等活动,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自觉。

三、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的实践效益性

一是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实践研究方向正确,针对性强,研究的理念和成果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核心文化素养培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及提升文化自信等相合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师生综合素质提升,收获了“文化育人、主动成长、成就自己”的快乐成功感和责任成就感。

二是彰显课改实验理念。文化就是“人化”,是教育的根基和命脉;教学过程是文化自觉的唤醒过程,是高扬人文和文化的行为过程,高度文化自觉的教学会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健康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他人健康成长。

三是给力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研究有力支撑“人文情怀·卓越教育”特色建设,教师均能有意识地培育学生文化自觉,学生亦能厚重“文气”:读书从随手翻翻到一读2小时到1月读2~3本书到写作情真意切,还能与老师博文交流。学生对高中学习有新的正确认识且趋于长远,明确学业前途和事业愿景,增强克难的意志和毅力,身心健康发展,真正读懂并做起了“学问”。

四是敦厚课堂文化自觉。课堂上以文教化,以文育人,让千年传统文化与未来文化牵手,让学生自觉自信融入时代文化主流,涵化民族文化情感,催生文化创新,内化文雅之人,外见文质彬彬,超越“小我”,成就社会“大我”。创造文化育人空间,激发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其文化自信,使其传弘中华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德感染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是催生师生文化探究。教师不断汲取时代新思想新文化,引领学生在文化自觉意识下把握中外文化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与全球的文化进行交融,经常叩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成文化自觉行为。教师充分认识文化自觉培育研究的实践意义,既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和清晰透彻的分析破解力,又有助于生成教学活动的生机与活力,解决问题更具独特性、人文性和高效性,进而扩大教育影响力。

科学与人文整合,弘文及德业齐修。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促其传弘中华民族美德和时代精神,明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独特性与渊源,从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文化利器,抵御不良文化入侵,保持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中学生培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