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2017-02-18 21:08陈东娜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少儿美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闽南本课乌鸦

文/陈东娜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一、美术绘本校本课程开发初衷

初识绘本是在2008年的“海峡两岸闽台地域美术教育研讨会”上,听了与会专家的专题演讲,对绘本的理解也只在“图像编码”“视觉素养”这些陌生词语的模糊印象中。直至2010年暑假,徐教授再次到厦门开设绘本制作的培训,我有幸亲临她的课堂,听她娓娓道来绘本创作的奇妙,并体验绘本制作的乐趣。培训后,心中就产生一种冲动,把绘本引入美术课堂,开设绘本校本课程,让孩子们也来体验绘本之美,透过视觉经验增进思考与感受的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其多元智慧的发展;通过阅读各类绘本读物,提高孩子们的阅读乐趣,增进其美育涵养,发挥绘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对绘本的了解绘制体验其独特魅力。如何开发绘本校本课程,我依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将闽南地域文化和学校教材相结合,尝试开发了适宜学生发展的绘本校本课程,从内容和形式贴近生活实际进行开发,更具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现结合“闽南文化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为研究对象,谈谈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小学美术绘本校本课程教学感悟。

二、美术绘本校本课程开发例说

1.整合教材内容,开发适合学生表现的绘本课例

儿童绘本作品都是由成人绘制的,故事基本由画面来阐述,文字占据很少的空间,一是为了便于低龄儿童识读,二是能提高阅读的乐趣,这样的读物即使成人来看也乐在其中。但要让孩子来创作绘本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与他们的知识体系有关,语言的运用及绘画技能都阻碍了他们的创作。而美术教材中的一些课例能让孩子们的创作得以抒怀,这些课题小而亲切,适合孩子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中还能让他们知道如何从平凡的小事中寻找、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提高了学生的绘本创作技能,以下列举两个案例。

案例一:集合真实与想象的绘本课程

《故事画》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本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看故事,尤其是有图画的故事画。这些故事绘本既有连环画的基本结构,又富有童趣。本课教材的特点正是把“故事”与“画”结合起来,因此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拉近了孩子们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学生产生画“故事画”的冲动。

二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形象思维特别活跃,他们喜欢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通过图形表达出来。因此,为了让学生生动地表现故事,教师在指导创作时要尊重学生的想象,放开对形象的要求,保护其创作时的童真童趣,尽量让学生没有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的故事表现出来,真正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因此故事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也可以是想象的故事。

了解故事画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从认识到了解,再到创作故事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既能让学生愉快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呢?我设计了三个欣赏环节,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总结,认识故事画的特点及创作步骤。从孩子们熟悉的《三个和尚》的故事入手,使学生懂得故事内容可以用连续的画面表现出来;接着举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家喻户晓的“三毛”形象为例,并欣赏其中一个故事,让孩子们在笑声中了解到故事画是围绕主人公形象,用连续的画面和动作表现故事内容;第三个欣赏环节是欣赏同龄孩子的作品,并有意将一幅构图不合理的画放在其中进行比较,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创作时还要突出主要形象,很自然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构图的合理性。在反复地看故事,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让孩子读懂画面意思,而且不断引导他们注意故事画的美术特征,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师生轻松地阅读,演示中很容易地解决了。

本幅故事画《给栏杆洗洗澡》,表现了小作者和小伙伴们在假日里到公园做好事的一幕。瞧他们忙得汗流浃背的样子,周围的树木、太阳还有垃圾桶都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连小鸟也飞来帮忙。

案例二:实践中体验绘本创作的乐趣

《我设计的一本书》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设计应用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书籍封面装帧的基本方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封面设计。我将本课拓展为立体书的制作。神奇的立体书让孩子们啧啧称奇,他们张大眼睛看着我手中的立体书,充满了好奇与遐想。而立体书制作的关键在折叠处,我把从一张纸条怎么变立体进行演示,在书页中先找到一个连接点,另一个连接点在折书页时自然能对上,因此就要求图形是对称的。这个原理一经破解,孩子手中的图形都立了起来。他们越做越有兴趣,许多孩子回家还与家长共同探讨制作立体书。课堂上的知识在课外得以延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虽然他们的作品还显得粗糙和稚嫩,但这样的经验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2.拓宽学科领域,开发培养创新思维的绘本课例

故事画创作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创作水平设置不同的创作主题。低年级故事画可以动物等形象让学生创作简单的单幅或多幅故事画,中年级以编寓言故事为创作主题,在故事的创编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三年级语文课上学习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要求学生新编这个传统故事,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案例三:集合创新与想象的绘本课程

我们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孩子们岂能满足小乌鸦的投石法,他们想出了很多小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如用吸管来吸,在瓶子边开个水龙头,甚至学司马光砸缸把瓶子打破……为了拓展思维,增加画面的趣味性,我又提出新思路,比如你能想出什么方法让乌鸦喝不到水呢?把你的创意画下来。用画来表达创意比写作更让孩子们着迷,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用画来表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开发,画纸成了他们展示奇思妙想的舞台,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让我惊叹孩子们的创作力。

启发学生创作构思:

思路1:改变瓶子形状

思路2:改变投掷物

思路3:增加瓶中的物体

思路4:改变喝水方式

在启发构思的同时,我一边示范故事主人翁——卡通版乌鸦的画法。故事的绘制离不开主体形象,主体形象越简洁越容易让学生喜欢并接受。这个卡通版乌鸦的形象特征突出,头和嘴画大,身体画小,并将翅膀表现出动作,尤其要突出眼睛的表情。

本课作业要求学生用单幅漫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创编的故事。创作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突出主体,色彩简洁,故事有新意。

本课作品的展示我让各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对孩子来说,他们把故事画出来是为了让别人听他的故事。课堂上给孩子展示的空间,是教师给他们最好的肯定,在讲述中,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3.利用活动资源,开发表现家乡文化的绘本课例

我校的课内外活动丰富多彩,为绘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也为孩子们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素材。

学术上的闽南语是以厦门、台湾腔为标准的闽南语,但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原住民的厦门人比例渐小,普通话成为公共语言,真正会说闽南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近年来随着母语保护意识的加强及闽南文化的推广与发扬,从电视宣传到学校都引起了重视。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闽南语校本课程,有专职教师授课,课堂上只是让孩子们反复读背童谣,缺乏文化的渗透,因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2010年我校美术组结合闽南语校本课程,开展以“爱家乡”为主题的闽南文化系列艺术节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街小巷,走访闽南文化名人,了解各种闽南风俗,了解风味小吃,收集整理各类图文资料,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各年级学生在美术老师指导下,利用美术课和兴趣组时间尝试进行绘本创作。表现最突出的是六年级学生以“寻找厦门古早味”为主题,创作了漫画绘本,画面生动。在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下,美术组汇总了118幅优秀作品喷绘在架空层顶悬挂展示。

案例四:闽南文化在绘本课程中的价值

厦门的风味小吃,品种丰富多样为全国罕见,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古早”二字。所谓“古早”,并不是远古的化石,也不是上古的传说。古早,是一种美食的感觉,是一种文化的味道。

沙茶面可算是当今厦门最普遍的小吃了,无论闹市或深巷,几乎无处不有;别具风味的土笋冻晶莹剔透,柔韧嫩脆,鲜甜爽口;蚝仔煎得鲜香,简直连舌头都会一起吞下去;扁食嫂扁食最负盛名,皮薄馅鲜、嫩滑爽口、味道鲜美;烧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真是道不尽啊。

还有很多传统美食,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有在幽深的小巷里才能寻到。例如胡人豆,豌豆煮烂加盐,口感绵香;白灼章鱼,口感鲜脆;霜条,就是最原味的冰棒;茯苓糕,香糯……看到这些美食将离我们渐远,孩子们拿起手中画笔,将它们一一记录。

食物有色香味,而画面必须用形与色来表现,因此,我指导孩子想象人们正品尝这些美食的情景,可以用动物为漫画形象,用拟人手法来创编故事情景。绘画时强调注意画面中线条疏密的关系及人物的前后关系等。

浓浓古早味在孩子们的画卷中展开。

此外,还开发了《惠安女》的手工设计课。惠安女的服饰非常有特色,令人过目不忘,正如一首打油诗中描绘的:“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课堂上,我指导学生用彩色蜡光纸对称剪的方法,依次剪出衣服、裤子、帽子、头巾等四个主要部分,然后再想象添画惠安女手里的物品和脚。全体学生的作品再贴在老师准备的背景图上,形成一幅长卷,表现海边勤劳美丽的惠安女。

三、美术绘本校本课程开发延续

小学美术绘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领域,尤其在闽南文化的渗透课题研究,我还有许多未实施的方案,如为闽南童谣画插图或编绘本。本学期我校美术组邀请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莅临做闽南童谣的讲座,孩子们在周教授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会说闽南俗语才算真正会讲地道的闽南语,就像英语中的俚语一样,因此,诙谐幽默的闽南俗语也是值得挖掘的绘本题材。正如徐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各种造型奇特的书,绘本的创作表现形式从专业角度为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探究方向。绘本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不仅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美,主动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这不仅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的兴趣,掌握了美术的技巧,还从寻找、发现、创作、表现美的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冶,提高了审美情趣。我们将更加努力构建有价值的绘本课程,不断完善课例。

猜你喜欢
闽南本课乌鸦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闽南,闽南
小乌鸦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乌鸦喝水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