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政治谣言乱象透视

2017-02-18 15:35思泉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神宗万历乱象

思泉

素材压缩 整个晚明,可以说是一个政治谣言迭起的年代。造成政治谣言肆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同样混乱不堪的政局,政治谣言已经沦为政治倾轧的工具。

阅古知今 回顾晚明政治谣言泛滥成灾的乱象、缘起,反思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我们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政治生态有积极意义。本素材适用于谣言、政治环境、政治生态等话题。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11月12日,内阁大学士朱赓府邸门前不知何时被人扔下了一本小册子。拿到书后,朱赓匆匆一翻,顿时脸色大变,惊慌之下,迅速入宫进呈神宗。神宗阅后,同样怒不可遏,当即下令严查该书作者。而此时,这本题着“续忧危竑议”五个字的“妖书”早已“一夕之间自宫门迄于衢巷皆遍”。

那么,這本书究竟说了什么,以致上到皇帝大臣,下至市井百姓,都为之震动?原来,书中所论,正是当时朝野上下争执不已的太子册立之事,也就是所谓“争国本”事件。这篇只有300多字的文章,直言不讳地警告:神宗虽不得已而立太子,但由于宠爱郑贵妃,将废太子而立福王,而促成此事的,则是以朱赓为首的一干奸臣小人。

看到此书,神宗不能不想到发生在5年前的另一桩“妖书”事件。当时,由于神宗迟迟不肯册立太子,群臣反复劝谏无果,众议汹涌,一本题为《忧危竑议》的小册子骤然出现,书中援引历代嫡庶废立之事,暗喻神宗之所以不立太子,乃是意属福王之故。万历二十九年11月,神宗迫于群臣压力,终于同意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原以为事情就此停息,孰料才过两年,此事又被翻起,甚至愈演愈烈,议论更加出格,怎不令他震怒?

整个晚明,可以说就是一个政治谣言迭起的年代。这些谣言,有的危言耸听、操弄黑白、不难辨明,也有的虚虚实实、捕风捉影、真假莫名,致使朝政失纲、人心不稳。政治谣言自古有之,但像晚明这样泛滥,却是无出其右。

晚明政治谣言的泛滥,有其特殊的生长土壤。一是政治的不透明。中国古代上层政治特别是宫廷秘密历来被统治者所遮掩,莫说寻常百姓,就是中下层官僚,也难以一窥真貌。在这种情形下,政治谣言无疑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二是党争的推动。政治谣言的本质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其在万历时期大面积出现,说明斗争各方愈来愈重视运用舆论的力量向对方施加影响,即所谓“奸党仇家,惯造蜚语”。虽然朝廷也曾明令“严禁匿名投揭造榜者”,但事实上根本无济于事。

造成政治谣言肆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同样混乱不堪的政局。事实上,晚明三大疑案——“梃击案”“红丸案” “移宫案”,或与万历直接相关,或可以追溯到万历当年种下的恶果,无怪乎后人曾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因此,只有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政治生态,才是杜绝政治谣言的根本之策。

谣言本质上是信息在不公开、不通畅情形下的变形。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人们之所以听谣传谣信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从而不得不成为谣言的受众。因此,从根子上杜绝谣言,就必须提高信息的公开性,特别是增强重大决策的透明度,使民众有序参与政治,在真与假的比较中,鉴别谣言,认识真相。

(转自《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神宗万历乱象
皇帝任性,状元到手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侘寂美学于现代陶艺中的运用——以寄神宗美的作品为例
皇帝任性,状元到手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晨农直销乱象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