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李卫东《陶罐和铁罐》教学赏析

2017-02-19 07:57沧州市育红小学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寓意

○沧州市育红小学 邢 艳

若问李老师的教学“剑指何方?”无疑,指向实践,指向感悟,指向内化。如,李老师引导学生悟词义,悟寓意,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自主构建,在语文实践中内化词语,内化道理。

场景一 整体关照,聚焦特点

师:这篇寓言故事里有两个场景,分别是哪两个场景?

生:第一个场景是国王的御厨里,第二个是荒凉场地上。

师: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怎么分?

生: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后面是第二部分。

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

生:看不起。

生:奚落。

师:哪一个是心里对陶罐的态度?

生:看不起。

师:心里看不起陶罐,表现出来就是常常奚落陶罐。什么是“奚落”?

生:嘲笑,挖苦,讽刺,让它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难堪。

师:铁罐怎么奚落陶罐?我们看第二至第九自然段,这些都是他们的对话。文章第一部分就是通过对话来写故事。他们说这些话时,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对,每一句都不一样。请朗读这些对话,把描写他们神态、语气的词语画出来,好吗?

生:这些词语是: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

师:请大家再次练习朗读,抓住这些提示语去体会他们说每句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赏析】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陶罐和铁罐》一文的表达特点。所以,李老师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寓言故事发生在两个场景,再由理解“奚落”,导出“看不起”是故事的起因,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让学生读文,把写铁罐动作、神态的词一个一个找出来,揣摩角色的语气和内心活动。这样,理清了文路,课路也显得非常清晰,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场景二 多元感悟,理解寓意

师:“陶罐说了什么让铁罐如此恼怒?自己读,自己理解。”

师:“刚才铁罐是‘奚落’,现在是‘恼怒’,再往后就不单单是‘恼怒’的问题了,自己读,揣摩他的语气。”

师:“学了这几段,我们知道前面是‘奚落’,中间是‘恼怒’,最后是‘火冒三丈’。这几段之间有联系,说明铁罐的火气越来越大。铁罐永远这么坚固吗?自己读第二部分。”

【赏析】还学于生,这是构建生态课堂的肯綮。李老师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追,自己去飞。语文的味儿学生自己去品,语言的妙响学生自己去听,于是,学生的认知由肤浅而深刻,学生的积累由贫乏而丰富。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咂摸语言,理解寓意,李老师的课堂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话语是“自己读”“再读”。显然,李老师总是在指引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揣摩,读中悟理。如果说语言是一朵含苞的梨花,那么读就是和煦的春风,催得朵朵花开,清香四溢。学习的过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唯有让学生自己在字里行间穿行,才能有所感有所悟。

场景三 读中感悟,学中有乐

师:你明知道我不敢碰你,还来问我,用一个成语形容叫——

生:明知故问。

师:铁罐为什么明知故问?它心里到底想干什么?

生:想让陶罐出丑。

师:我们又回到这个词“奚落”,这就叫“奚落”。

【赏析】在前面释义的基础上,教师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更形象地理解词义。前后关照,此时,学生的感悟更为深刻。

师:如果铁罐没有缺点,基本都是优点,能不能看不起陶罐?

生:不能,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

生:不能,因为他们是平等的。

师:课文里有没有这样的信息告诉我们他们是平等的?

出示陶罐的话“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再读体会。

【赏析】在新课程理念下,李老师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也自成一家。依然是基于之前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回读陶罐的话,采取“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朗读和默读为重点,深入研究“读”的教与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入境、读中体情、读中悟理、读中品味,进而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学生进一步深入地体会故事所隐含的寓意。

场景四 依循问题,引发思考

师:如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发展,而是铁罐没有被氧化,一直被人们使用。而陶罐却被摔碎了。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

生:不可以。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师:我们假设的是铁罐没有缺点,而陶罐没有优点,那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

生:不可以。因为不能伤害人家的自尊心,每个罐子都有尊严,所有的罐子都是平等的。

师:说得好,大家都是罐子,虽然特点不一样,但都来盛东西的,彼此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样你就读懂了陶罐的话。

【赏析】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学生体会到“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自己有优势的时候,不可以骄傲”等道理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感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至此,教学峰回路转,学生的思维再次激活。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回读陶罐的话,扣住课题中的“和”,再一次体会“平等”“和睦相处”的寓意。这也契合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另一个意思是,赞扬谦虚谨慎的品质,批判骄傲自满,以强凌弱的做法。”李老师用心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看问题,想问题,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涂上了一抹亮色。

对于语文教学,李老师如是说:“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经,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主感悟是纬,经纬交错,编织成绚丽多彩的学习过程的锦缎。”我想,李老师已经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对他的教学观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自主感悟,这是李老师从教海中寻到的“玉”和“珠”。行走于语文路上的我们也可以去寻觅属于自己的“玉”和“珠”,只是,这需要诗心慧眼。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模仿老鹰的乌鸦
对话显“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