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活色彩

2017-02-19 08:52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刘轶男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长大教学活动

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刘轶男

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活色彩

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刘轶男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生活性、活动性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活动主题和传递的道德观念都是贴近儿童生活的。上好品德课,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律动,让课堂充满生活的色彩。

一、围绕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活动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我们在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时,要以教学活动目标为标准展开,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也一定要为内容和目标服务。

以《我长大了》设计情况为例。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我长大了》一课,其教材以生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活动体验、课内交流,回顾自己长大的历程,理解“长大”的含义,懂得感恩,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设计课时,制定如下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大的含义,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懂得回报与感恩。

2.过程与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体验、信息整理等,回顾自己长大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了解自己的特点,懂得感恩和回报。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具体教学活动中,我紧扣活动目标,重视整合家庭、社会和学校等资源,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学生生活设计活动

品德源于生活,为了生活。这一门课程从内容与形式上与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们应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用熟悉的生活来感染、教育学生。

1.创设情境,将生活融入课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导入新课最自然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联系生活,强化情境。

例如,《我长大了》一课,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在课程开始,安排“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找出班内学生小时候甚至是婴儿时期的照片,大家随意猜。于是,在开心的欣赏与猜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感受到长大带来的变化。

2.尝试体验,还原生活的乐趣。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品德很大程度上是活动课,要让学生多参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还原生活的乐趣,融入到生活实践中。

3.学会整理,重视情感的整合。新课标中不仅提倡增强学生的知识,而且还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高思维认知,最终实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融合,并在整理中实现情感的整合。

三、精心预设,关注精彩的生成

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一堂课下来,他们不可能按教师预先设想好的思维轨道运行,总是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教师预设除了源自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思考外,还应考虑到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要准备应对策略。

带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生活的无限感恩,让我们实现课堂的活动化、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品德长大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品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