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下的学生创业引导机制探索

2017-02-20 21:50宁倩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院院校大学生

宁倩

新时期,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想要在公办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否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独立学院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与普通高校甚至是母院的错位发展的态势,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创业引导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一、独立院校创业引导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末,在我们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开始出现,最初是部分公立高等学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在独立学院开办之初,依托母体院校的机制、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甚至是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大多雷同,因此,在人才培养、创业引导等方面就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或课程教学大纲中,一般只是散见于大学生职生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课程中以及部分公共选修课中,有关创业教育引导课程设置或教学环节涉及并不多,专门的创业类、创业引导或是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比较缺乏,或者较为单一,没有系统化课程体系和科学完整的教学环节。与之相对应的师资力量也很欠缺,“理论型”的教师多,“实践型”的教师相对较少,政策上对教师参与创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獨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性不强。一方面课程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创业教育的短期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这些因素使创业类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建设受到忽略,教学内容不够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相对陈旧,学生接触不到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是理论的讲授,对于一些原本就对创业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会显得非常枯燥乏味,而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指导,达不到应有的效课。

(3)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缺乏足够的实践平台。创业教育是否有效最终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落脚于创业能力的提升。受办学经费和场地的限制,独立学院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往往不够,实验室数量相对较少,模拟实际环境的教学难以开展。而一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因为面向所有同学,并非针对创业教育,最后也往往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不少独立学院都有校企合作的项目,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不少实践操作的岗位,但大多是在专业实习方面的合作,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还不够大。

二、独立学院的学生创业引导措施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很短,独立学院独具特色的、对象适用性强的教学规律与管理经验的总结提炼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独立学院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最根本的出路是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其灵活办学机制的优势,开创一条符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创业教育模式。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在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开展学生创业引导教育方面,依托母体院校便利,发挥地缘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深入广泛的开展校企合作等项目,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学生科研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把培养创新人才纳入学院整体规划。充分挖掘学科建设和科研等优势资源,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与教师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良性机制。

(1)成立学分制社团,打造科研训练营。学分制社团是将专业实践项目引入社团活动,实现学分管理与社团活动有效嫁接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例,设立了创新创业学分制社团,旨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社团内涵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务部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行学分认定。

学分制社团聘请专家教授、企业兼职教授等为导师,以专题讲座、论坛、沙龙、观摩、课题研究、指导比赛等形式指导教学班。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讲座式的、实践性的,还有理论和实践并存的。各活动课程教学班根据自身的特色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学活动。

(2)打造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依托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开展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以教育引导为主,专题辅导讲座、创业实践为辅的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形成“三化”体系,即创业实践常规化,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与体验活动;知识结构多元化,顺应交叉学科发展的大趋势,聘请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作专题讲座,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效果反馈制度化,创新创业学院工作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定期进行项目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反馈教育效果,进一步促进各项建设与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充分利用学科与师资优势,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参与科研创新项目。高校可以不断探索新方式、新途径,开展有效的青年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以学院团委为主导,围绕着系列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营销之星大赛以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先后组织多次学习观摩和专题辅导活动;以主题团日活动开展为契机,组织各班团支部从自身学科优势出发,开展系列活动。

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增长知识、学以致用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实践基地和互助共建基地建设为基础,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总结经验,学习了解创业实践知识。

(3)依托学科竞赛载体,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高校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体系,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课题、发明及专利)转化。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注重创新创业专利申请以及课题研究,增强创新创业团队实力。

(5)防范大学生创业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创业风险是指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包括资金风险、项目选择的风险、环境风险、资源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方面。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中的风险,而大学生特别是95年后的大学生独立性强但抗压、抗挫折能力不强,如果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校应当开设一定的创业风险的课程,通过课程和真实案例的分析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中的潜在风险,如何规避和防范。同时,关注创业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干预,帮助创业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独立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独立院校对于创业引导是责无旁贷的,在探索中求发展,力争为当代大学生创业引导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操作手段。

参考文献:

[1]梁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引导的探索与研究——以学生自创“左岸饮吧”项目为例[J].中国产业·经济·科技论坛.2012年第9期

[2]林必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确立与引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第13卷第17期

[3]潘琴.新时期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4]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基于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1.

[5]陈湘瑶.思想教育引导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中的实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1月

猜你喜欢
学院院校大学生
初等教育学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