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种粮大户困惑

2017-02-22 07:00付姓
农村经营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友大户种粮

本刊记者 付姓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种粮大户困惑

本刊记者 付姓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记者走进全国产粮大省河南省,报道了新蔡县、驻马店市、息县等一些地方的粮食种植大户在卖粮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有人赔钱,有人却赚得盆满钵盈,节目组深入实地探究了这其中的原委。本刊编辑部认为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具有典型意义,对促进种粮大户更好地发展具有启迪作用,特将节目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以供读者参考。

同样种小麦,为什么有人欢喜有人愁,问题出在哪?

家住新蔡县的吕文娟是一名“80后”的种粮大户。原先一直和爱人在外打工,前两年回村承包了300亩土地,全部种植小麦。往年吕文娟的小麦每亩产量将近1000斤,今年却至少下降了两三成。“今年至少要亏个五六万”,吕文娟满面愁容地说。不仅产量下降了,品质也明显不如往年。当地今年发生了极易导致小麦减产的赤霉病,是4年来最严重的年份,吕文娟的300亩地只收了20多万斤小麦。加上后期收割时碰上了阴雨天气,小麦品质直线下降。

郑州某农业公司负责人李鑫表示:“这些小麦中有的霉烂了,有的是病粒,有的是被雨淋发黑了,不完善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国家收购的标准是百分之十以下。”因为品质不达标,吕文娟的小麦无法被国家收购,而她又不舍得低价卖给饲料厂,这就导致了2016年夏季收获的麦子一直没有卖掉。20多万斤小麦在家门口堆了有一人高,屋里的粮仓也装满了,甚至马路对面亲戚家也被借用放小麦。

新蔡县另一个种粮大户邓迎军的情况和吕文娟类似。因为卖不上好价钱,他把麦子都临时存在了亲戚的住房里,但时间一长,有的麦子都已经发霉腐烂,还有些麦粒已经长出了麦苗。记者在从新蔡县、上蔡县到驻马店市区采访的途中,能看到不少和吕文娟、邓迎军一样的情形,小麦堆满了库房,有的无人看管,成了老鼠麻雀的乐园。驻马店市新佳园农业合作社8位种粮大户也遭遇了病害和降雨双重影响,他们每户都种了五、六百亩小麦,最终都只能以每斤七、八毛钱的价格卖给了饲料厂。

2016年河南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为1.18元/每斤,而出售给饲料厂的价钱比收购保护价低三到四成,合作社每位种粮大户均亏损十几万元,备受打击。采访时本该是冬小麦开始出苗分蘖的时候,但合作社承包的土地里却没有种上麦苗。

新蔡、驻马店很多农民的小麦都卖不出去,收入和明年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然而,息县的种粮大户柳学友提起2016年夏季的小麦生产,却颇为自豪:“不是一般的好。价格比较好,一斤卖到1.3元,当种子粮卖了,产量也不错,它抗病,每亩收入1000多块钱,纯利润200多元。”

2016年夏季,柳学友所在的地区也遭遇了小麦病害和阴雨天气双重影响。同样的天气条件下为什么柳学友每亩却可以赚200多元。柳学友告诉记者,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品种,去年他流转的16000亩土地全部都种的是高筋小麦。

资料显示,高筋小麦面筋质高于30%,属于优质小麦,具有抗病能力强、受灾害影响小、品质高的特点,市场上供不应求。河南省最大的小麦加工企业河南省某粮油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集团年加工量100万吨,至少需要高筋麦40万到50万吨,2016年由于受病害和降雨影响,缺口变得更加明显。为保证正常生产,他们甚至需要到河北、山东寻找粮源。

河南省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夏粮总产量695.36亿斤,虽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加工企业守着粮仓没饭吃,归根到底,问题也在品种上。

明知品种好,为什么却一直不敢种,究竟怎么办?

据专业人士介绍,高筋小麦具有抗病能力强的特点,虽然产量低一些,但总体收益高于普通小麦。农民对此非常了解,可是一直不敢种,这其中又隐含了什么原因。

李鑫的话道出了部分缘由。“中储粮按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购标准,按混合麦收购,没有对优质麦和普通小麦分别定价,没有突出优质优价。”同样私人收购也不区分品种。在这两种主要的销售渠道上,农民种植优质小麦价格不占优势,产量又比普通小麦低,自然就没有积极性。

但为什么息县的种粮大户柳学友种的优质小麦却卖上了好价格。对此,柳学友解释说,最大的原因还是销售渠道不同,“我们的小麦还没有收割,好多大的企业都给我们下订单了,请我们的客,想多订一单,我们的小麦基本都销售到大企业去了,小打小闹的基本上没有。”柳学友的优质小麦产量占到了全县的60%,规模大,名声也大,吸引了很多企业找上门来,因此小麦可以以优质价格销售。

看到其他种粮农户的小麦可以以高价直接销售到企业,吕文娟羡慕的同时也很惆怅,也想尝试种优质麦,但不知道从哪找渠道。邓迎军说:“像强筋麦,必须量大,就那三、五万斤,企业也不单收,也不给高价格。”

由此可见,规模化生产无疑是发展方向,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怎样解决普通农民和吕文娟、邓迎军这样规模不算大的农户们目前的困难,并建立与企业之间的供销渠道?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实际上政府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有些地方就在尝试,既然都在生产小麦,我这个地方可以打一个旗号,专门生产的比如就是优质小麦,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全国有地位之后,需要的客商就来找我,这样建立公司、农户、政府的一种联盟。”采访中农户们告诉记者,除了没有沟通渠道外,他们在仓储、运输能力等方面也缺乏条件,这迫使他们只能选择种植普通小麦。如果条件具备,种粮大户们也希望早日改种优质小麦。

小麦种植品种的调整,将会带来农户和企业的双赢。面对农户的期望,河南省某粮油集团总裁刘威表示,他们也会参与到这场变革当中,在公司带动农户、签订订单的同时,提供种子、化肥、农机等一系列服务。“我们称之为托管,我们做他的职业经理人,我让你种什么你就种什么,我让你怎么种你就怎么种,种出来的东西我统一后期处理,对农民减少了麻烦,第一减少前期投资,第二减少后期价格问题。”

有专家指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还只是变革的开始。从生产数量上看,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实现高产稳产,正是到了调整结构的最佳时期。除了企业、农户这一产业链的两端要发生转变,更重要的是,主导市场定价权的供销环节也要相应改变,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才能切实推进小麦种植生产结构性调整。

郑风田表示:“像小麦,政府收储占很大一部分,大量小麦最后是被中储粮收购,中储粮完全可以修改它的标准,不单一地按原来的等级,对品质也有一个等级,对强筋弱筋也有一个标准,促进更多农民来尝试种这个东西,通过这样一种收储标准的改变,也可以进行一个探索。”

如果全面推广优质麦,农民可以大幅提高收入,企业也不必舍近求远采购,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典型例子。然而要搞好改革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建立农企对接渠道,完善粮食收储标准,持续推进规模化经营等。只有各个环节统筹协作,共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

猜你喜欢
学友大户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張学友『我醒着做梦』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