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体学论角度对比和赏析《飞鸟集》不同译本

2017-02-22 12:11陈丽雯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飞鸟集诗文

摘 要:《飞鸟集》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地被译为多种文字版本,是最早被译为中文版的泰戈尔作品之一,本文以郑振铎和徐翰林两个不同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就词汇、句法和修辞三方面进行对比赏析,研究发现,郑译保留了原文的散文体,选词造句上也再现了原文形式和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而徐译本更具有意蕴美,语句表达更为形象生动些,两个译本都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语句都有效地传达了作者原著的思绪情感。

关键词:《飞鸟集》;诗文;文学文体学论

作者简介:陈丽雯(1991.12-),女,汉,江西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2

引言:

《飞鸟集》创作于1913年,是泰戈尔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文选题广泛,诗句短小精悍,言辞华丽优美,每一精巧的诗都向世人传达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展开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旅程。读泰戈尔的诗集,总能给予人们一种激进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的诗像珍珠一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爱意,他的诗犹如纯真无邪的天使脸庞,看着他,就“能够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感知世间的真善美。

一、文学文体学论综述

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体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学学派,它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1]是“检验翻译质量的试金石”。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探讨诗歌,分析其“具有美学艺术价值和文体意义的语言特征”,[3]有利于挖掘诗歌的语用效果和审美,为相应的作品翻译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本文依据利奇和肖特的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从选词、句法和修辞三大方面来围绕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分别选取郑振铎的译本《飞鸟集》和徐翰林的译本《飞鸟集》(以下简称郑译本、徐译本)展开对比赏析。

二、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一)词汇层面

词汇是形成整个语篇最基本的要素,具有促进整个语篇连贯流畅的作用,且对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飞鸟集》整个语言风格十分优美,每品读一句,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文学的庄严与美丽,透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说词汇的选择很大程度能反映出其对原作风格再现的情况。

赏析:诗人通过将忧愁交融于暮色的景致中,内心渐渐平静下去,犹如暮色沉浸在寂静的山林,诗中介词“among”,郑直接保留介词原意:在……中,显得语句些许呆板,而徐巧妙地将介词活化为动词,译为:夜色降临在……中,这样一来,使整个语句都富有动态美,表达效果更为生动,让人深感忧思如暮色一般沉寂于整个静谧的山林,心境此刻是如此开阔,体现一种内心与大自然的融合之美。

赏析:两个译本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法,诗中“draw”一词,可以看出徐译本更为优美,日间作息告一段落,此刻疲惫的身心需要得到舒展放松,郑将其译为“拖在海滩上的小船”,“拖”一词极显疲惫之感,如此状态下欣赏晚潮的兴致并不高,不同的是,徐将其译为“泊在海滩上的小船”,泊这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日间的辛勤,此刻终于可以休息片刻,正如停泊的小船静静悠悠地靠岸休憩,聆听晚潮交织的舞曲,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致。

赏析:两个译本基本结构,语义都大致相同,用词也都符合诗歌的习惯用语,唯独一处“message”郑译为神示,徐译为讯息,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一个新的生活的小生命,是神圣而高洁的,婴儿刚出生一切都是与世间的风尘嘈杂相隔绝,一切都是圣洁的,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小天使带着上帝的神示来到人间,去完成这一生的使命,此处将其译为神示最为恰当不过了,将整句诗的格调都带上了灵动的感情基调,整个语言表达也更为生动形象。

(二)句法层面

作为篇章重要的组织单位,句子既承担着表意的重任,也是展现文体风格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翻译句子时译者要 “注意在把握句子的整体性基础上再现该语言文体的风格”。[6]两个译本句法各具特色,来传达作者的诗意情感。

赏析:整体来看,两个译本均保留了全意,但就表述方式而言,郑译句子更为累赘,而且读起来也比较拗口,逻辑结构也不紧凑;徐译简洁明了,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以及表达习惯,语句更为通顺明了,意思相比更为明确,句式简洁,条理也更为清晰。

赏析:两个译本语义大致相同,郑的译本相比徐的译本句式更为脱俗,并且将claim一词名词动词化,既未改变原诗的风格,也符合中国人用词的习惯,以每一小短句来说明,更为强调生命是因“世界”的要求而获得资产,因为爱的要求才得以有了价值,让人一目了然,内容也更为朴实易懂。

赏析:两种译本读下来,原诗的意思都有透过译文展现出来,徐的译本更为简洁,且整个句式都十分的优美,将woman后面的从句直接译为定语加以修饰,使得整个诗句调理很清晰,很好地保留了原诗的诗韵美感,而郑的译本语序更倾向于复制原文,将从句处理为一个时间状语从句,放在句尾,这样读起来稍显拗口,整句略欠美感,也不符合中文表达的逻辑思维。

(三)修辞层面

1、比喻拟人。在泰戈尔的诗文中,所有的事物都被赋予生命和灵性,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把微风中的树叶比作思绪的断片,将鸟儿的鸣唱喻为晨曦来自大地的回声,天空与大海间的蜜语交谈,鸟儿与云朵间的浓情蜜意,任何的人世间的情感在他的笔下都得以诗情画意,美不胜收,饱含着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一切的深深爱恋之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赏析:原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把群树比作人来表达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由的向往,peep at这一词组将群树整个都拟人化,使得整个诗句都充满俏皮活力,两个译本基本都采用了直译的手法,巧妙地再现了原诗的修辞风格。

2、对比。原诗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将飞鱼走兽同人类进行对比,来衬托人类的独一无二,歌颂人类不一般的生命。

赏析:两个译本都很好地再现了原诗的韵律美,郑译本“但”和徐译本中的“却”字都有将原文的转折关系加以体现出来,通过对比来抒发情感:我们人类同时兼有了沉默、喧闹和音乐,还能有什么不能满足的么?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地爱生活,享受生活,用一种美的心境去看待生活。

3、夸張。夸张是通过言过其实的说法来增强表达目的,不但能加强语势,还可增强表达效果。诗篇的最后一首诗以小情诗完美结尾,通过誓言的形式来传达一种爱意。

赏析:两个译本完全一致,都是采用了直译的方式来输出源语言,采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法“最后的话语”来传达原诗一种浓浓的爱意,让人不禁感叹这誓死的山盟海誓。

三、总结

通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两个不同译本的赏析,我们发现,郑译与徐译可谓是各有千秋,大家们的翻译都很好地传达了原诗的精髓以及情感,带领着读者走进了清新的诗意空间,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郑的译本无论是从词、句以及修辞的角度,都是十分忠实于原文,语序上都是十分贴近原文,更为拘谨,话语也倾向于白话文,通俗易懂,而徐译本则更注重艺术的美感,在保留作者的原意的前提下对语言的措辞加以修饰,使其更具意蕴美,语句表达更为形象生动。通过赏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优秀的翻译作品,尤其是文学翻译作品,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还要忠实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此外,译者要善于有意识地淡化、抑制其个人风格,来保留原作作者利用文体的特点所希望达到的特殊效果和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2(1).

[3]李良举.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鲁迅短篇小说的两个英译本[J].西藏大学学报,2007,22(3):106-107.

[4]泰戈尔著.飞鸟集:英汉对照[M].郑振铎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2.

[5]泰戈尔著.飞鸟集:英汉对照[M].徐翰林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7.

[6]沈丹.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一朵浮云》的风格翻译[J].海外英语(上).2013(7).

猜你喜欢
飞鸟集诗文
飞鸟集之鹊桥仙·相思引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鲍仕魁先生摄影作品《飞鸟集》选登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飞鸟集》节选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山水·飞鸟集|南京·海棠集售楼处
《飞鸟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