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塔城地区俄罗斯族音乐的美学价值

2017-02-22 16:11陈筱薇
艺术评鉴 2016年18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美感

陈筱薇

摘要:新疆塔城地区是中国俄罗斯族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俄罗斯族音乐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与新疆其他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与俄罗斯境内有着鲜明差别的音乐特征,展现了独特的哲理美、即兴美与交融美。

关键词:塔城地区;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美感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46-03

塔城,坐落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大聚居的地区,现今共有俄罗斯族、达斡尔族等29个民族。丰富的人文环境使这里自古就是各民族交流往来,多元文化交融荟萃的神奇热土。塔城地区的俄罗斯族是由原俄罗斯人从沙俄、苏俄迁徙至此,当时俄国的吉尔加克人由于受到当时沙皇政府与东正教廷的迫害,因此逃往中国寻求庇护,成为了迁居塔城地区的第一批俄罗斯人。此后中俄又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大批俄国商人来到塔城地区经商、购买土地。而最初俄罗斯族作为跨境民族移居新疆时,只有“归化族”的称谓,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恢复俄罗斯族的本名。据统计新疆的俄罗斯族在塔城地区分布最多,塔城地区的俄罗斯族在多元的人文环境当中生存发展,其音乐文化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独特的美学价值。

一、塔城地区俄罗斯族民歌的哲理美

俄罗斯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从形式上可分为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三大类。其中民歌又可以从题材上分为仪式歌、抒情歌、叙事歌、短歌等类别。俄罗斯的民歌都源于人们真实的日常劳作与生活,展现了俄罗斯族人民对劳作收获的喜悦与期盼、对美好爱情的忠贞与向往、对残酷战争的痛恨与反思以及对丑恶社会现象的讽刺与贬斥;每首民歌都具有语言通俗,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特点。当地的俄罗斯族擅长将深刻的哲理用简单质朴的语言配以极具俄罗斯族风格的曲调进行演唱。现流传的大量民歌歌词中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或通过暗喻、或通过反讽、或通过赞扬、使人们在感受聆听歌曲优美旋律的同时也渗透出了独特的哲理美。

例如,在塔城地区广为流行的俄罗斯族民歌《飞去的燕子》既唱出了父母对出嫁女儿的不舍,也从侧面道出了亲情的可贵;《侦察兵》赞扬了军人的英姿飒爽与报国豪情;《沿着街道》《妈妈我爱上了飞行员》表达的是俄罗斯族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姑娘的身价》等一些民歌则又使用了讽刺的方法,斥责只一味追求金钱彩礼而对爱情不专一的虚伪丑恶行为。

这种歌词的哲理性始终贯穿于俄罗斯族各类民歌当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护社会风尚、教化民心的功用,同时也传递出了深远的美学价值,最终形成一种隐藏在音乐旋律当中的哲理美。这种哲理美与俄罗斯族质朴善良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连,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俄罗斯族人民社会价值观与是非观的真实反映,暗示着俄罗斯民族对未来的期许和发展方向。每一首民歌都像是一首通俗而又意义深刻的诗篇,凝聚着俄罗斯族人民的智慧与高尚的民族精神。而这种蕴藏于歌词当中的哲理美也使俄罗斯民歌更具生命力,长盛而不衰。

除民歌外,俄罗斯族的舞蹈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歌曲中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族博大深刻的民族内涵,而在舞蹈中,则可以通过热情洋溢的节奏节拍以及欢快的舞步感受到俄罗斯族的民族性格和处世态度。这也成为了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又一美学价值,值得在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进行深刻反思。

二、塔城地区俄罗斯族舞蹈“格巴克”的即兴美

俄罗斯族最具典型代表的民间舞蹈叫做“格巴克”,这种舞蹈跳起来激情似火,热情洒脱,正如同俄罗斯族的民族性格。格巴克普遍流行于新疆塔城地区,每当夜幕降临,一天的繁忙工作结束之后,在当地的广场上,总能听到格巴克欢快的节奏,看到人们跳起格巴克时忘情的舞步。由此可见这种俄罗斯族舞蹈的普及性。作为一种自娱性质的舞蹈,格巴克的即兴很强,舞蹈动作以双脚在地面踢踏打击出节奏为主,所以也被叫做“踢踏舞”。

而最迷人之处在于格巴克的即兴特点,无需豪华的场地,特殊的动作编排,也无具体的人数限制,无论在广场或是公园,即便在家中也可以进行。几乎在所有俄罗斯人欢聚的场合,都可以欣赏到这种热情洋溢、发自内心的舞蹈。只要跳起格巴克,周围的人也都會被这种欢乐的节奏和如火的热情所感染,而这一切正体现出了强烈的即兴美。这种美感是专业编创的舞蹈所不能比拟的。格巴克没有任何刻意而为的修饰,也没有任何机械与不自然,完全是俄罗斯族人民发自内心的舞蹈,是人们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在战胜苦难后精神上的狂欢。尽管没有精雕细琢的技术动作,也没有华丽专业的演出服装,但凭借这种即兴美依旧足以让观众为之动容并感同身受,这就是俄罗斯族舞蹈即兴美的魅力所在。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舞蹈层出不穷,对舞蹈动作的技术性和美感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这些问题,应该能从格巴克的例子中找到答案。真正的即兴美,并不是随意而为杂乱无章的哗众取宠。它是一种情感的催化物,同时也是一份率真与洒脱。当一种舞蹈甩掉重重规则的包袱与技术动作的苛求,留下的就是其最本真的内涵。格巴克所阐释的正是这种即兴之美,看似无修饰却是最动情,看似最朴实无华,却是最热烈的精神盛宴。

总的来说,格巴克展所展现出的即兴美最终又与俄罗斯族的民族性格及处世态度相呼应。俄罗斯族人民善于在舞蹈中,在歌声中找到真善美的归属,不拘泥于现实苦难的枷锁,能够豁达面对逆境,向往自由,能够勇于追求心中本真的情感。而这种即兴之美正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由内向外的释放,因此能够打动人心,使人在舞蹈中产生情感的升华。

格巴克是热情似火的,而比格巴克更温暖的是新疆各民族人民心手相连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塔城地区的俄罗斯族由于生活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中,因此音乐文化也受到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特征,在民歌及器乐曲等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发展形式,具有独特的融合美,这一美学价值正是在新疆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的基础上,使俄罗斯族音乐文化兼收并蓄,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交融从而发展的更为和谐。

三、塔城地区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交融美

新疆塔城地区的俄罗斯族在演唱民歌时,主要使用俄罗斯语,但有时也用汉语或哈萨克语。这一现象充分表明了各民族之間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交融性。例如《阿金努仕卡》是广泛传唱于塔城地区的一首俄罗斯族民歌,但这首动听的民歌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是维吾尔族民歌,也有不少人认为这首歌中带有塔塔尔族民歌的风格。产生这些争议的原因正是因为《阿金努仕卡》融合了各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而这种交融性在新疆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孕育出了俄罗斯族音乐独特的交融美。

各民族共同生活在新疆这片沃土,相同的生存空间,相似的耕作样态,使文化交融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借鉴是其必然结果。故步自封是不对的,然而这种文化之间的交融并等同于一味抛弃本民族的传统,全盘模仿外来文化。俄罗斯族的音乐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长足发展,就是能够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文化交融漩涡中巧妙的找到平衡点。面对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环境,俄罗斯族在文化本质上依然顽强的坚持着其固有的特点,却在表现形式上充分借鉴了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获得了自身的和谐。这种能够在多种文化冲击中找到平衡的能力造就了俄罗斯族音乐文化所特有的交融美,使其能够始终在民族文化之林取其精华,获得不竭的动力,同时得以让自身和谐的发展,而不至于淹没在强势文化当中。

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俄罗斯族这种音乐文化的交融美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交融美不仅是各民族文化得以持续稳固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塔城地区乃至新疆整体音乐文化的大繁荣。这种文化的交融美使俄罗斯族音乐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也拉近了俄罗斯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人民的心。音乐作为最打动人心的工具,在传播过程中更是胜过千言万语。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交融中升华,在交融中变得和谐稳固。这是俄罗斯族

下转45页

上接47页

音乐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这种相互交融兼收并蓄的过程其本身就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在互相交流,包容借鉴中进一步发展了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交融美。

四、结论

在新疆的塔城市,历史悠久的红楼博物馆依旧珍藏着俄罗斯族文明的印记,在巴克图口岸上,淳朴的俄罗斯族商人们至今仍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新的财富。而在新疆这个众多文化瑰宝荟萃之地,俄罗斯族的人口与新疆其他各民族相比虽占少数,但在音乐文化方面却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并展示出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在民歌方面具有典型的哲理美,阐释出了俄罗斯族高尚的民族精神与美好的生活憧憬;在歌舞方面,舞蹈格巴克体现出了独特的即兴美,这一美学价值真实反映出了俄罗斯族的民族性格及处世态度;总观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占据首要地位的是它的交融美,正是这种交融美使俄罗斯族音乐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是这种交融美为新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使各民族音乐文化变得和而不同,在科技文艺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够百花齐放,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 党东颉. 塔城地区志[M].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

[2]单豫. 俄罗斯民间音乐对新疆民间音乐的影响——以塔塔尔族,俄罗斯族为例[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刘博. 中国俄罗斯族音乐文化的演变与发展[J]. 作家, 2014(1X):187-188.

[4]杜亚雄. 中国俄罗斯族的民间音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86(4).

[5]董宪瑞. 中国俄罗斯民族历史与音乐发展浅析[J]. 民族音乐, 2011(3):12-15.

[6]周菁葆. 塔塔尔族与俄罗斯族音乐舞蹈[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6(2):22-28.

[7]闫丽娜. 谈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传统民族性[J]. 参花, 2013(24).

[8]蔺茂奎. 中国新疆塔城俄罗斯族[M]. 新疆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美感
轻装上阵
万紫千红总是春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