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危险因素Meta分析

2017-02-23 11:18莹杨子云戢汉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意念危险中学生

夏 莹杨子云戢汉斌△

①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 430084 E-mail:18664026@qq.com 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湖北武汉) △通讯作者

影响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危险因素Meta分析

夏 莹①杨子云②戢汉斌①△

①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 430084 E-mail:18664026@qq.com 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湖北武汉) △通讯作者

目的:探讨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至2015年1月的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Pub 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等英文相关数据库,纳入国内中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影响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均为横断面研究。有效总体样本量为31324例。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感到孤独(OR=2.842,95%CI:2.092~3.861),网络过度使用(OR=1.848,95% CI:1.396~2.445),受到排挤和欺侮(OR=1.805,95%CI:1.343~2.425),抑郁(OR=1.711,95%CI:1.371~2.136)。结论:与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感到孤独、网络过度使用、受到排挤和欺侮以及抑郁等,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危机干预应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危险因素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有调查表明,自杀是我国15~34岁人群第一位死亡原因[1],青少年也是我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有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为[2],是自杀行为的高危因素和重要先兆。因此,针对青少年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部分。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本文旨在进一步明确影响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自杀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以“中国、自杀意念、因素”为中文关键词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China、suicide ideation、factor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 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等英文相关数据库,检索至2015年1月公开发表的文献,并利用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等方法检索会议论文等,并在上述文献中进行二级检索,纳入含有“中学生”或相关数据的文献。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危险因素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文献;②各文献研究方法基本相似;③可以整理出相应的OR值及95%CI值,其他统计数据相对完善;④对自杀意念的定义基本相似,即指在最近1年中,曾经想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⑤研究对象为“初中生”或“高中生”的,均认定为“中学生”;⑥文献中归纳的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大致相同。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文献数据不完全或结果报告数据为构成比的文献;②重复研究;③研究对象包含其他群体的文献;④仅有年龄无年级显示的文献;⑤文献研究质量评价低。

1.4 研究质量评价

使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对横断面研究进行评价。该评价共11个条目,分别用“是”“否”“不清楚”作答[3],选“是”得1分,其中第5条为反向计分,评价低于7分的研究不纳入最后的Meta分析。

1.5 统计处理

根据Meta分析的要求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比值比Q检验的方法,对研究文献进行一致性检验。若各文献研究结果一致性较高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即Mantel-Haensel方法(M-H法),若存在异质性首先分析异质性来源,排除存在较大偏移的低质量文献后重新计算合并效应量,若经上述处理后多项研究结果仍不具同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即Dersimonian-Laird法(D-L法)。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合并的OR值做χ2检验,检验其显著性。文献偏倚评价,用失安全系数(Nfs)来分析文章的发表偏倚,判断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Nfs越大,说明发表偏倚的影响程度越小,合并结果越稳定。失安全系数大于30,说明偏倚较小,结论是可靠的[4]。

利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及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初检去重后共检索到159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47篇,英文文献12篇。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得到59篇文献。再根据排除标准,及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评价,最终有10篇文献纳入本系统分析。均为中文文献,其中有2篇为硕士学位论文。累计有效调查对象共31324例,调查对象涉及福州、江苏、上海、湖南、张家港、宁波、兰州、北京等不同地区,见表1。

2.2 各文献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检验统计量Q值,根据检验统计量Q值查出相应的P值。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抑郁”“感到孤独”“学习压力”“网络过度使用”“被排挤欺侮”“饮酒”“焦虑”7项危险因素一致性较好,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H法)计算合并OR值,“性别”1项各研究间的差异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合并计算合并OR值,见表2。

表1 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

表2 合并文献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3 自杀意念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结果

2.3 中学生自杀意念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感到孤独”2.842(2.092~3.861),“网络过度使用”1.848(1.396~2.445),“受到排挤和欺侮”1.805(1.343~2.425),“抑郁”1.711(1.371~2.136),“性别”1.546(1.025~2.332)。“学习压力”项合并OR值显著性检验P>0.05。“饮酒”“焦虑”两项因素的95%置信区间值包含1,见表3。

表4 自杀意念危险因素随机效应模型(D-L法)合并OR值及Nfs值

2.4 敏感性分析及文献偏倚评价

将“感到孤独”“网络过度使用”“受到排挤和欺侮”“抑郁”4项分别再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合并计算合并OR值及95%CI,以及包含“性别”在内的5项做文献偏倚评价。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后,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差异不显著,敏感性较低,且其Nfs值均大于30,发表偏倚的影响较小。“性别”1项将发表文献中研究文献中分别将样本量最大的文献[12]和样本量最小的文献[10]剔除后,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1.480(0.956~2.291)和1.768(1.144~2.731),结果差异明显,敏感性较高,且其Nfs值为0.953,发表偏倚显著,见表4。

3 讨 论

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正在经历着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处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极不稳定,个体内部以及与外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21.6%~32%之间,且有上升趋势[15]。吴翠平调查显示,某市中学生用SCL-90检出心理问题的占35.4%[16]。彭健对武汉市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异常量表检出率为80.7%,且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情绪不稳定、自杀或企图自杀等[17]。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与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密切相关,也是青少年产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18]。袁碧涛调查发现,我国初高中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生[19],常薇薇等对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分析提示,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合并发生率达到18.21%,处于比较高的水平[20],虽然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特点受到人文、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影响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

经过本研究分析显示,感到孤独、网络过度使用、受到排挤和欺侮及抑郁均是影响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高危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抑郁发生的关键年龄为13~15岁[21],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何新云对湖北某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中学生中存在抑郁症状的为52.56%[22],黄莹在云南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达到23.7%,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3],常向东调查显示,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9.5%[24],有自杀意念的初中生检出中度及以上抑郁的比例高达84.3%[25]。很多证据也表明了抑郁症患者与自杀死亡的高相关性[26-28]。同时,抑郁也能导致其他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加重自杀意念的产生。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网络带给中学生的还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Yang[29]等用16PF问卷,范娟[30]、曾俊[31]等用EPQ问卷对网络过度使用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均发现网络过度使用者容易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和孤独感增强。虽然国内调查研究均证实网络过度使用情况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但杜亚松认为,如果女生过度使用网络,将会出现更严重的情绪问题[32]。

大多数的研究都表明性别对自杀的影响,这可能与青春期女生的更敏感、依赖性强心理状态有关。在遇到压力或困难时,较男生更容易导致自杀行为。感到孤独,受到排挤欺侮的学生,更容易情绪低落,又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从而造成人格上的障碍,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如郑国庆调查显示,浙南地区女中学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率为22.8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33],吴翠平也证实女生心理问题阳性率显著高于男生,且女生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等因子的得分也显著高于男生[16],张媛也认为中学生的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存在性别差异[34]。但在本文中,“性别”1项的文献差异性较大,敏感性较高,且发表偏倚显著,故不能依靠纳入的文献认定“性别”是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特征性危险因素。另外。本研究“学习压力”项合并OR值后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可能为各个研究之间的差异较大。严虎认为高中生与初中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无显著差异[8],张晓玲的1项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男生在初二、高二最为明显,女生在初一、高一最为明显[35],这也表明“学习压力”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饮酒”“焦虑”两项因素的95%置信区间值包含1,可能与纳入的文献量较少有关。要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文献数据支持。

自杀作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针对以上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有效、长期的干预,给予青少年多方面的支持,提高在青春期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中学生自杀行为。

[1]李献云,费立鹏.1998年我国生育年龄段人群中自杀的死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58-660

[2]Nordstrom P,Samuelsson M,Asberg M.Survival analysis of suicide risk after attempted suicide[J].Acta Psychiatr Scand,1995, 91(5):336-340

[3]曾宪涛,刘慧,陈曦,等.Met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4):297-299

[4]郑频频,傅华.中国女性乳腺癌部分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28(5):438-440

[5]刘梅艳,苏玲.2005年福州市城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2):108-112

[6]张熳.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31-132

[7]常向东,袁大伟,金霞芳,等.初中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556-1558

[8]严虎,陈晋东.长沙市青少年自杀意念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704-1706

[9]张敏,王礼桂,邢艳菲.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29-432

[10]袁飞,俞晓红,于颖慧.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11]龚清海,童思维,李寿俊,等.宁波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879-881

[12]石晓燕,潘勇平,高爱钰,等.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7):1310-1315

[13]易尚辉.湖南省中学生自杀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07

[14]姜晓梅.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杀态度、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15]杨寰仪.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15(4):289-290

[16]吴翠平,娄晓民,戚珊,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91-1492

[17]彭健.初中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18]周凯,叶广俊.1171名中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及其危险行为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82-83

[19]袁碧涛,杨建明,周丽,等.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722-723

[20]常微微,姚应水,袁慧,等.2000-2012年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5):515-519

[21]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发展的性别、年龄和年级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32-37

[22]何新云,谭梅娟,彭志娥,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况调查[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7):1414-1416

[23]黄莹,李燕,胡安艳,等.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241-242

[24]常向东,石军红,黄璐,等.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255-257

[25]常向东,袁大伟,徐燕,等.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32-136

[26]田琪,王晓敏,章荣华,等.杭州市青少年自杀问题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30-234

[27]刘金同,张文新,王旸,等.初中生自杀意念个体易感因素的路径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2):111-114

[28]张冬冬,刘金同,史高岩,等.济南市两所初中学校自杀意念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957-959

[29]Yang C K,Choe B M,Baity M.SCL-90-R and 16PF profil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excessive internet use[J].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50(7):407-414

[30]范娟,杜亚松,王立伟,等.上海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者心理特征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9,19(2):71-74

[31]曾俊,旷兴萍,王运富,等.万州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的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4):244-246

[32]杜亚松,黄莉莉,江文庆.互联网过度使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30-32

[33]郑国庆,周筱春,王艳,等.浙南地区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干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664-1666

[34]张媛,胡小兵,程欣,等.高中生自杀态度的特征及其与自杀意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258-260

[35]张晓玲,沈丽琴,董勇,等.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971-973

http://www.cjhp.com.cn/

Meta-analysi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 China

XIA Ying,YANG Ziyun,JI Hanbin
Wudong hospital,Wuhan43008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 China.Methods:Relevant studi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icide idea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were searched by VIP Journal Integration Platform,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CBM,Wanfang Data and Pub 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 to January 2015.Rev Man5.2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meta-analysis.Pooled odds ratio(OR)value and 95%CI value were calculated with suitabl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heterogeneity among different studies.Results:A total of 10 cross-sectional studies involving 31324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The pooled OR and 95%CI of influenc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icidal ideation were:aloneness(OR=2.842,95%CI:2.092-3.861),internet overuse(OR=1.848,95%CI:1.396-2.445),ostracized and bullied(OR=1.805,95%CI:1.343-2.425)and depression(OR=1.711,95%CI:1.371-2.136).Conclusion:Suicidal ideation amo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 China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aloneness,internet overuse,ostracized and bullied and depression.Therefore,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suicidal behavior crisis interven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ese main factors.

China;Middle school student;Suicidal ideation;Risk factors

R395.6

A

1005-1252(2017)02-0178-04

10.13342/j.cnki.cjhp.2017.02.006

2016-10-15)

猜你喜欢
意念危险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