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之“薛使君”考

2017-02-23 05:40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重庆40005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开元刺史墓志

曾 涧(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重庆400054)



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之“薛使君”考

曾 涧
(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重庆400054)

唐代著名文学家王维诗文中交游人物相关问题的考订,始终是王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之“薛使君”,历来注家均未注明。根据《薛琰墓志》,参稽相关文献,可以考知“薛使君”即薛巘。

唐代;王维;薛使君;薛巘

《全唐文》卷324收有唐代著名文学家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以下简称“王维《表》”)。为便于探讨,兹迻录全文如下:

臣某言:伏奉今月日制,除臣某官。拜命若惊,稽首无地。臣闻洪波迅流,必荡其溷秽;庆云所润,不遗于荆棘。伏惟陛下孝悌之至,通于神明;馨香之德,格于天地。故指旗而黑祲旋静,挥戈而白日再中。岂臣虫臂鼠肝,所能谈天述圣?臣之本末,强欲自陈,擢发数罪,臣戮余也;剖心自明,天知之矣。臣素书生,少为文吏,折冲御侮,几何不亡?奉法守文,一日之长。当贼逼温洛,兵接河潼,拜臣陕州,催臣上道。驱马才至,长围已合,未暇施力,旋复陷城。戟枝叉头,刀环筑口,身关木索,缚就虎狼。臣实惊狂,自恨驽狂,自恨驽怯,脱身虽则无计,自刃有何不可!而折节凶顽,偷生厕溷。纵齿盘水之剑,未消臣恶;空题墓门之石,岂解臣悲?今于抱衅之中,寄以分忧之重。且天兵讨贼,曾无汗马之劳;天命兴王,得返屠羊之肆。免其衅鼓之戮,仍开祝纲之恩。臣纵粉骨糜躯,不报万分之一。况褰帷露冕,是去岁之缧囚;洗垢涤瑕,为圣朝之岳牧。臣欲杀身灭愧,刎首谢恩,生无益于一毛,死何异于腐鼠?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亲毕力于平人,无烦八部;誓不负于明主,非畏四知。用释愆诛,敢求课最。[1]1453

该表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学界已无异议。然表中之“薛使君”为谁,历来注家却未注明。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2]、今人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3]均未详。郁贤皓先生《唐刺史考全编》广收博采、考证精详,其卷51陕州(陕郡)卷[4]637、卷145婺州(东阳郡)卷[4]2062,均据此文著录“薛某”。然此“薛使君”为谁,仍未考出。近年《唐韦氏故夫人河东薛氏(琰)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薛琰墓志》”)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王维作品之“薛使君”提供了新的线索。

《薛琰墓志》,录文首见于《全唐文补遗》第7辑[5]。拓本图版和录文,又见《长安新出墓志》[6]及《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叁)》①。据《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叁)》说明,是志“一九四九年后出土,具体时、地不详。二十世纪后期,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征集。现藏长安区博物馆。”[7]上册89墓志为其夫韦暵所作。志主元和十二年(817年)六月卒,享年廿二。碑立于同年八月廿五日。志有云:“河东薛夫人讳琰,字令仪,故婺州刺史讳巘之曾孙,故睦州司马讳元之孙,前江陵少尹正之第三女。”[7]下册57以世系观之,此婺州刺史薛巘,与王维《表》之婺州刺史“薛使君”,时代相当,参稽文献,王维《表》之“薛使君”,应即此人。

薛巘其人,两《唐书》未见记载,然其生平行踪,仍有迹可寻。清赵钺、劳格《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2“监察御史”有薛巘,题名在房琯之前[8]。房琯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由虢州卢氏令入为监察御史,同年坐鞫狱不当,贬睦州司户,见《旧唐书》卷111本传。是知薛巘之任监察御史,也在此时。清王昶《金石萃编》卷81有《左辅顿僚西岳庙中刻石记》:“碑有左冯翊太守鲁公字,又有曹掾令尉等姓名,似系从太守致祷于岳祠而记其事。”[9]1376石所记从致之曹掾有“冯翊宰前御史薛巘、尉裴季通、苗元震、朝邑尉刘遵素、澄城尉邵润之、河西尉权倕”[9]1376。掾中之人均为当时名士,其中河西尉权倕,乃唐宪宗时宰相权德舆之祖。“左辅”,谓左冯翊,即同州。《旧唐书》卷38《地理一》:同州,隋冯翊郡。武德元年,改为同州。开元时,领冯翊、朝邑、澄城、白水、郃阳、韩城、河西7县。据宋陈思《宝刻丛编》卷10引《复斋碑录》,石立于开元二十四年十月[10]。证知薛巘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已由监察御史迁冯翊县令。复检《金石萃编》卷87有《石台孝经》。经刻成于天宝四载(745年)九月一日,题名诸臣有晋国公李林甫等45人,薛巘位列其中,其结衔为“朝议大夫、检校国子司业”[9]1468。知其时已由正八品下之监察御史,升职为从四品下之国子司业。唐国子监置国子司业二人,“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11]。非饱儒之士,难以胜任。唐代诗人苏源明、张籍,均曾担任过此职。王维《表》称“臣素书生,少为文吏”“奉法守文,一日之长”,与薛巘宦历正相切合。

王维《表》续云:“当贼逼温洛,兵接河潼,拜臣陕州,催臣上道。驱马才至,长围已合,未暇施力,旋复陷城。”“温洛”,谓洛水,此指洛阳一带。河潼,言黄河、潼关。检《旧唐书·玄宗纪下》:安禄山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十六日,反于范阳。十二月十二日,陷陈留郡。十五日,陷荥阳郡。十七日,封常清与贼战于成皋罂子谷,官军败绩,常清奔于陕郡。十八日,禄山陷东京洛阳。《通鉴》卷217则载:“封常清帅余众至陕,陕郡太守窦廷芝已奔河东,吏民皆散。”[12]7058是知薛巘之拜陕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陕县),当在窦廷芝之后,时当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初。《通鉴》于下续云:“常清谓高仙芝曰:‘……贼锋不可当,……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仙芝乃帅见兵西趣潼关。贼寻至,官军狼狈走,无复部伍,士马相腾践,死者甚众。”[12]7058可见,王维《表》称“驱马才至,长围已合,未暇施力,旋复陷城”,正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薛巘刺陕州的实际时间,应该只有短短的一两日。

陕州介居两京之间,江、淮水陆之运,皆经陕州而后至长安,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贼所必攻。薛巘何以在此时出守陕州?笔者认为,应该与唐肃宗的异母弟荣王李琬有关。检《旧唐书·靖恭太子琬传》:靖恭太子琬,玄宗第六子。开元十二年(724年)三月,封荣王。“(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其月制以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令仙芝征河、陇兵募屯于陕郡以御之。数日,琬薨。”[13]荣王虽为元帅,但并不出阁。至十二月七日,副帅高仙芝始将兵五万发长安,屯于陕[12]7056。而荣王琬并非别人,实系薛巘之长女婿。《唐大诏令集》卷40有《册荣王薛妃文》:“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巳三月壬午朔十八日巳亥,……咨尔京兆府新丰县令薛巘长女……命尔为荣王妃。今遣兵部尚书兼侍中牛仙客……持节礼册。”[14]征讨元帅荣王李琬为薛巘之婿,制令副使高仙芝屯兵于陕,而薛巘恰恰此时出任陕州刺史。显而易见,薛巘之刺陕州,应与李琬有关。但问题在于此时贼势烜赫,局势危急,荣王此举,岂不是将自己的岳父置之险境?然当时的人对形势之判断并非如此。《通鉴》卷217: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上闻安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杨国忠扬扬有得色,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上以为然”[12]7054。十二月二十四日,斩封常清于潼关。“常清草遗表曰:‘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时朝议皆以为禄山狂悖,不日授首,故常清云然。”[12]7061如此看来,荣王此举就不难理解了。平定叛逆,“不过旬日”之事,薛巘此时出任首当贼冲的陕州,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王维《表》续云:“戟枝叉头,刀环筑口,身关木索,缚就虎狼。臣实惊狂,自恨驽狂,自恨驽怯,脱身虽则无计,自刃有何不可。而折节凶顽,偷生厕溷。”“戟技”四句,指薛巘为贼所获,缚送洛阳。“折节”两句,则谓负国偷生,迫授伪爵。王维《表》又云:“况褰帷露冕,是去岁之缧囚;洗垢涤瑕,为圣朝之岳牧。”“褰帷”,指撩起车帷。“缧囚”,指拘囚之人。唐军至德二载(757年)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东京。薛巘被槛车押送西京,收系狱中。《通鉴》卷220:“广平王俶之入东京也,百官受安禄山父子官者陈希烈等三百余人,皆素服悲泣请罪。俶以上旨释之,寻勒赴西京。己巳,崔器令诣朝堂请罪,……然后收系大理、京兆狱。”[12]7161至十二月,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从王维《表》来看,薛巘得到了宽宥,次年即“洗垢涤瑕”,出牧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薛巘没于逆贼,接受伪职,不仅得以全身,反“于抱衅之中,寄以分忧之重”,应该主要得益于他与荣王的翁婿关系。

《薛琰墓志》又云:“外族苗氏,外王父故给事中粲,继亲卢氏讳申之女。”[7]下册57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上党苗氏,晋卿十子,其第五子“粲,给事中”[15]。《薛琰墓志》中的“给事中粲”,应即此人。知薛巘之孙薛正,所娶前妻即苗晋卿之孙女。薛巘系出河东,唐时为海内望族。苗氏为相门之后,两家结缘,门户相当。苗晋卿,两《唐书》有传,出身文儒世家,能文擅诗。开元二十三年、开元二十四年,薛巘为监察御史和冯翊县令时,苗晋卿任吏部郎中;开元二十九年,薛巘为新丰县令时,苗晋卿任吏部侍郎。吏部郎中和吏部侍郎,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迁、调动等事宜,薛巘与苗晋卿,应该在开元时就认识。从后来两家联姻的情况看,两家应为世交,很有可能薛巘的脱囚、出牧,苗晋卿都曾援手。要之,苗晋卿自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唐肃宗召至凤翔,至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上表乞骸骨,一直在朝为相,极受肃宗器重,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苗晋卿与王维也过从甚密,王维天宝七载(747年)所作《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晋卿)德政碑》[1]1463可证。三人应该互识。

综上可见,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之“薛使君”,虽历来注家均未注明,但参稽相关文献,可以考知即指薛巘。王维一生长期居官长安,与达官文人交游往还。而开元、天宝之际,薛巘宦迹长安时间长,同当时的名士交往也多,两人完全有可能交游。同时,安禄山之乱,两人均委身贼庭,其间有所交流,实属情理之事。然而现存王维诗文中,却无其它诗文涉及,以致使我们无法窥知他们交游的更多情况,实属遗憾。

注释:①经过比照两份图版,三份释文,以《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叁)》较优,本文凡引此墓志,均出此书。

[1]董诰,阮元,徐松.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01.

[3]王维.王维集校注[M].陈铁民,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1024-1025.

[4]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5]吴钢.全唐文补遗:第七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93.

[6]西安市长安博物馆.长安新出墓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234-235.

[7]故宫博物馆,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叁)[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8]赵钺,劳格.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7:84.

[9]王昶.金石萃编[M]//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二册.2版.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10]陈思.宝刻丛编[M]//永瑢.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371.

[11]李林甫,等.唐六典[M].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557.

[12]司马光.资治通鉴[M].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

[13]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261-3262.

[14]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187.

[1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368.

(责任编校:彭巍颐)

Textual Research on Mr. XUE in “A Letter of Thanks to Wuzhou Governor” on Behalf of Mr. XUE by Wang Wei

ZENGJian
(Chongqing Western Human Resources Co., Ltd., Chongqing 400054)

It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researches on WANG Wei, a famous writer in the Tang Dynasty, to research WANG′s friends mentioned in his poems. However, no notes have ever been provided for Mr. XUE, a figure mentioned in WANG′s poem “A Letter of Thanks to Wuzhou Governor on Behalf of Mr. XUE”. It is found in “The Epitaph of XUE Yan” and other references that Mr. XUE is XUE Yan.

The Tang Dynasty; WANG Wei; Mr. XUE; XUE Yan

2017-02-10.

曾涧(1963—),男,重庆人,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职员,研究方向:唐代职官与文献。

G256

A

1673-0712(2017)02-0020-03

猜你喜欢
开元刺史墓志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讨价还价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