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

2017-02-23 09:15谢红苗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保险制度存款市场化

谢红苗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陕西宝鸡721000)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

谢红苗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陕西宝鸡721000)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稳步推进和深入发展。但是,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的利率传导机制不够畅通,市场基准利率体制仍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为此,在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应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快推进存款保险相关立法工作;加快银行转型,扩大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益。

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改革;经营效率;金融风险;法律制度

长期以来,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和政府信用为担保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这种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为有效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金融防护网”,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正式推出,标志着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推进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体系亟待重视。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随着2015年8月央行放开金融机构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仅剩一年期存款利率放开这“最后一步”。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呈加速推进态势。

考虑到当前利率调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利率传导机制不够畅通,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仍不完善。一旦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少数银行将因此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将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促进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金融业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就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配置的优化。利率市场化还能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奠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机制。

这些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得到了稳步推进和深入发展。1993年,我国首次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6月央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拉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1998年,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1999年,尝试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2000年,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4年,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07年,Shibor正式运行;2012年,正式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2013年7月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2014年,多次

二、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1.利率市场化势必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吸收存款,竞相提高存款利率,促使银行融资成本提升。另外,银行为了留住优质客户又将降低贷款利率,这就导致了银行的存贷利差不断缩小。目前国内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0%以上,净息差缩小必然导致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所以就短期而言,利率市场化将缩小银行业的存贷利差,压缩银行盈利空间。

2.利率市场化可能引发银行业的价格大战。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同质化较为严重,在缺乏自身特色优势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必然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大做文章,导致银行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类似的情况几年前在证券行业就发生过,当时各券商陷入了佣金战的混乱局面中。

3.利率市场化将加大中小银行业风险水平。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受体制影响,传统利息收入过高,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0%左右。利率市场化一旦真正全面运行,短期内广大中小银行无法改变盈利模式,利率的大幅波动势必对这些银行造成严重的冲击。一些经营不善、创新能力有限的银行被淘汰的可能性较大。

4.利率市场化可能激增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由于融资成本提升,银行为增加利润会提高风险相对较高客户或项目的贷款利率,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在高利率的刺激下,借款者有将资金投向高风险行业的冲动,使银行的潜在信用风险增加,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经营效率低的金融机构会面临破产风险。

三、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

1.对影子银行爆发式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金融管制的进一步放松,银行理财、银信合作等规避利率管制的金融工具被大量创设出来,由于存在着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隐性担保机制,大量的资金投向与政府相关的项目和资金回报率高的领域,但随着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的激增,这些业务将面临较大风险。

2.可能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年来,当银行或城市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发生兑付问题时,实际上是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居民存款全额刚性兑付,这种由政府提供隐性保险、纳税人买单的行为很容易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金融机构享受了存款保险带来的保障和收益,却无需承担缴纳保费的义务,就会丧失管控风险的意识,转而增加对高风险项目的放贷。

3.政府“全额买单”的模式将难以延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由各级政府或中央“买单”的缺陷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有所减缓,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将维持在7%~7.5%之间,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正式退出,资本流入的速度将逐渐减缓,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增加,随着金融资产的日益庞大,未来如果出现风险,国家将难以“兜底”。

4.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为银行提供隐性担保的做法虽然保证了金融系统的稳定,但也破坏了银行之间的竞争,造成存款人不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银行不注意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使中央银行被动地扩大货币供应,到头来会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

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点

1.实行强制保险。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覆盖境内依法设立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

2.实现限额偿付。为充分保障存款人权益,并尽量防止银行产生道德风险和投机经营。最终确定偿付限额为50万元,约为2013年我国人均GDP的12倍(国际上一般是在2~5倍),能够为99.63%的存款人(包括各类企业)提供全额保护。

3.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实行单一费率容易导致金融机构为片面追求商业利益而承担过高风险,引发道德风险。实行风险差别费率,对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适用较高费率,有利于提高风险成本,强化市场约束,促进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健康发展。制度初期以基准费率起步,逐步过渡到差别费率,以促进公平竞争,促使银行稳健经营。

4.存款保险基金“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存款保险基金来源于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交纳的保费,存款人不需要交纳。初期基金存放于人民银行,用于投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及其他高等级债券。

5.以基金方式起步。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效率,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基金方式起步。

6.引入早期纠正与风险处置机制。为发挥存款保险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赋予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早期纠正与风险处置等必要职能,可以防止不健康存款机构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有利于风险的早发现、少发生。

五、对策建议

1.借鉴国外经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是在充分立足于现实国情,并不断总结和吸取国际经验特别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完成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制度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以应对投保机构风险的变化。

2.要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要充分依托现有监管体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探索完善与监管部门在识别、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方面的协助机制,以提升金融安全网总体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银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3.加快推进存款保险相关立法工作。存款保险制度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这样可以使存款保险管理机构在处理问题银行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处置时的随意性。制度初期,为确保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推进,规范存款人、银行以及存款保险管理机构的行为,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完善的存款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同时为改善制度环境,要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等。

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应循序渐进。我国存款保险可以实行分步走,目前是以基金方式起步,由人民银行行使存保机构职责,待未来条件成熟时,可设立独立的存款保险公司;考虑到机构监管协调的问题,可以逐步从“成本最小模式”过渡到“风险最小模式”;建立存款保险运作机制,随时监测各投保机构经营及风险状况,并针对监测结果进行风险提示及处置,有效防范和应对利率市场化后的银行风险。

5.银行应加快转型,扩大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益。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将压缩银行存贷利差,提高经营成本。为对冲制度带来的影响,商业银行应从目前的同质化商业模式转向差异化定位,大型银行应发挥多种金融工具为大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中小银行转向为清晰的、有相对定价能力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经营稳健性,促其持续健康发展。

[1]何光辉.存款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78-210.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处.存款保险宣传读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220-300.

[3]宜昌能.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展望[J].北京:中国金融,2016,(9):15-18.

[4]黄银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的若干建议—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及国际经验视角[J].中国商贸,2014,(1):99-102.

[5]黄异红.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4,(8):204-205.

[6]马晓曦.构建金融稳定基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谈存款保险制度[J].中国金融家,2015,(5):26-28.

[7]王婧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J].商业文化,2009,(12):112.

责任编辑:秦学诗

On the Advancement of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Xie Hongmiao
(Baoji Municipal Sub-branch,People's Bank of China,Baoji 721000,China)

In recent years,China's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achieved steady and deep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such as imperfec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market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mechanism.On the basis of developing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regulatory authorities,speed up the legislation of deposit insurance,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nks andexpand the income of non-credit assets and non-loan interest.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deposit insurance system,financial reform,operating efficiency,financial risk,legal system

F832.1

:A

:1673-1573(2017)01-0069-03

2016-03-11

谢红苗(1979-),女,陕西宝鸡人,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存款保险管理。

猜你喜欢
保险制度存款市场化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青岛市为例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为农村公路保个险——福建省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尽快建立
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