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7-02-23 09:15周凤珍储德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财经类能力

周凤珍,储德银

(1.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处,安徽蚌埠233030)

财经类高校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周凤珍1,储德银2

(1.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处,安徽蚌埠233030)

在各种辅助办公软件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公文案牍以及财经数据的处理已变得非常简便而高效,财经类职业的劳动内容也更多从填报和整理数据等简单重复性劳动向观察、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和综合决策的创新性智能劳动转变,对财经类职业人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则是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高校作为财经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财经类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创新性思维

一、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财经类职业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或简单重复性劳动,而是要在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做出正确预判和决策的智能行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走向通常呈现为变动不居的状态,而且其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几乎不存在固定重复的万能应对策略,很难简单套用以往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经济发展史来看,还没有一条经济理论能够对所有国家的任何时期经济问题提供永恒的指导。同时财经类工作必须通过与各方进行大量的有效沟通才能顺利开展,因而要求从业者应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一点从用人单位的人才期望中也能体现出来,①2010年中国教育信息网上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所做的关于“你的企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的调查中,有75%的人选择“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学习、钻研,有良好的融合力和沟通力”。这些都表明财经类高校必须偏重于对人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各种办公软件不断开发和推广,使公文案牍的处理已变得非常简便而高效,对财经类职业人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则在于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高校作为财经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科研相结合是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学是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可以系统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教学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制度保障,因此教学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这一点对于财经类高校来说也不例外。但与理工类硬科学专业不同的是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学习理论,真正的功夫更多在课堂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里讲授的内容既不能完全拘泥于书本,也不应该完全脱离书本,同时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思考是深入理解理论并将其内化于心的有效途径,而且也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在工作中灵活恰当的运用。而且理工类学生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必须进实验室做实验,那么财经类学生的实验室就是整个大社会,深入社会调查就是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而社会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要深刻把握其中的规律,必须借助于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经济分析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只能运用抽象力。在大量具体的经济现象中,通过抽象的理论思维找寻出社会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这就是科研活动,大学生如果不能亲身参与科研创新,高校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人才。

对于财经类人才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也是一个需要进行长期训练的累积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自主探索过程。一般而言,科研活动中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就某一问题提出超越前人的观点,也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在学术思想的表达中,写作能力和技巧自然也得到训练,当然写作也是梳理思路的过程,在不断推敲中思想愈益深刻,观点愈益完善,表达也愈益精准。科研不仅能使学生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也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综合能力。如果是以课题为依托的科研项目,当然离不开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在科研过程中也会实际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财经类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要满足经济发展对财经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必须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自主参加科研活动才能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因为从科研项目的提出、实施到结项,都需要学生充分想象、认真思考和反复求证,因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这也是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精髓所在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同时,科研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思考,并把个人的独到见解形成文字,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这就可以积累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财经类人才得到全面的培养。据有关研究表明,[1]美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教学与科研实践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总之,科研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催化剂,而通过教学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是做好科研的前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财经类人才培养规律的内在要求。

二、当前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分强调实验课

当前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存在过分追随理工科模式倾向,在课程中越来越强调实验课时量和实验课的开设。理工类等属于自然学科,做实验是理工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课[2],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才适应科学技术性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实验课在理工类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必须占有特别的份量。而财经类学科属于社会学科,不应与理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趋同,财经和理工两类人才的职业属性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但近年来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向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靠拢,在培养方案中不断强调实验课并增加实验课时量。虽然财经类学科的研究方法日益趋向实证性,但人才培养不能简单地搬用自然学科的模式,因为总起来说理工类学科研究的现象、过程和结果能够在实验室里重复进行观察、分析和检验,也需要通过实验向学生演示和证实书本里的科学理论知识,而财经类学科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等,不具有自然科学的重复性、验证性和精确预测性等特点,很难搬到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演示或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过分倾向于实验课不利于财经类人才的培养,而且与理工科类人才培养偏重职业素质中某一单项技能不同,财经类人才真正要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从目前财经类高校所开设的实验课来看,不少实验的内容无非是熟悉一下计算机辅助办公软件结合一些专业工作流程的简单操作,可以说形式大于内容,对于人才培养的真正意义并不大。

(二)综合能力训练不足

首先,财经类高等教育,仅仅使学生继承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学生学到思想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养成反思、批判、多问为什么的独立思考习惯。因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形势总处于变化之中,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或毫无折扣地接受知识[3],不进行独立思考就难以形成指导行动的正确预判,同时也难以贯通生活世界和理论世界,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对知识的辩证理解、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也是缺少思想的人,当然也很难成为一个创新的人,因而也不可能具有超越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突破能力。其次,理论思维是很难在日常社会交往中自然获得的,而是需要培养训练才可以习得的。一个人没有或缺乏理论思维的能力,也可能是一个好的知识学习者,通过学习而知道一些东西,但要进行创新活动是不够资格的。目前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基本上不存在对学生理论思维进行自觉、系统的训练。虽然开设了一些哲学课程,但更多是服务于考试。再次,理论思维训练欠缺的同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和载体,理论思维的养成,需要先从语言的文章做起。人的思维是靠语言传递的,语言是文化,是影响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模式的重要因素。通过语言表达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引导大家通过某一个视角看世界。可以说,语言的作用不可低估,语言表达能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剑桥学者甚至认为,语言和写作决定人生发展的潜力,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思维方式和思想观点等信息的传播效果,能够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是在现代社会立足所必需的一个能力,可以说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软实力[4],这种软实力对财经工作者而言极为重要,而且这种素养需要日积月累去养成。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建议

坚持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就是将科研意识和科研活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而不是仅仅是在毕业论文阶段体现出来,而是将科研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为此需要在多个环节进行制度改革和措施完善,以达到系统训练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开设科研方法入门和培训课程

财经类学科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开设一些科研方法入门培训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可以把这样的课程嵌入在教学环节,比如在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科研动员,随后的两三个学期安排一些深一层的科研方法培训和指导课程。按照财经类科研活动不同环节所需要的技能,可以开设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比如从寻找有意义的问题开始,接着是检索、筛选、获取、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提炼观点和数据分析以及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除了安排一定的必修课以外,还要在每个学期的固定时间安排一些关于科研的讲座或开放性讨论课,使学生尽早接触和领悟如何做科学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科研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潜在的科研热情,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传统的应试思维[1]。到了较高年级,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聚焦一些专业內的前沿问题展开科研活动,并可以直接对接毕业论文。在锻炼和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然要把教学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追求学术性列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使学生既能够习得系统的知识又要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5],为其日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基础,教学模式必须创新以适应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首先,应积极改革教与学的关系,尽量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亲身调研,把课程涉及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思考,积极探索把课程内容从书本延伸到课外的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其次,每个教师的每门课程都应给学生提供科学探索的机会,注重课程的理论与研究实践环节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有机联系起来。而且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应保证一定的研讨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勇气,同时也有效训练批判性思维和条理清晰地阐述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以创造探讨的良好氛围。再次,学业成绩的课程考核尽可能采用提交课程论文或总结报告的方式,在培养方案中就规定每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提交一篇以上阶段性学业论文或专业研究报告,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三)开发面向学生的科研项目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展开科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原创力。除了开设必要的科研培训课程,学校还应积极开发针对学生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方案,申请经费支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组成团队开展研究。科研项目的设立,可以针对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状态分出层次以扩大科研的覆盖面,比如,学校内部的设立层次,可以分为校级项目、院级以及系级项目;项目设立的部门,可以从学生处、科研处、教务处、团委等各个部门的工作视角出发,拟定一些适合学生的科研项目供其申请。同时,为了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管理,在基层比如院系一级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生科研管理和指导中心,负责挑选合适的教师在学生需要学术指导时给予及时而必要的帮助。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也在制度上保证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质量地开展科研活动。

(四)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提高科研要素的份量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一是可以在各类评优评先、奖学金以及研究生保送资格等方面,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所占的权重系数,优先考虑科研成果显著的学生。二是可以将科研能力的测评列入学生学业考核体系中来,通过设立科研学分使学生可以通过研究项目获得学分[6],改变以闭卷考试为主要成绩评定方案的传统做法。将学生的科研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参加不少于一定次数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将参加次数折算成科研成绩积分。当然对于指导教师,也应该制定配套的学生科研活动指导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评体系,或建立专门的单独奖励基金。这样的考评方案将更有利于全面地培养和评价人才,也有利于完善和落实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也是高校为人才强国战略所进行的实际探索。

注释:

①http://edu.if eng.com/zhichang/detail_2010_07/07/ 1731336_2.shtml

[1]王世斌,肖凤翔.对教学学术性与学生学术实践的追求——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5-58.213-218.

[2]张彩平.基于科研能力视角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4,(10):121-122.

[3]张国荣.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1,(6):158-160.

[4]朱泓,刘志军,李志义[J].重构培养体系夯实培养基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5):7-10.

[5]樊丽明.“3+3”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5,(5):55-58.

[6]钱书法,崔向阳.基于创新教育的地方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3):36-39.

责任编辑:秦学诗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l by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Financial Universities

Zhou Fengzhen1,Chu Deyin2
(1.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2.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

With the help of office software,it is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to deal with the official documents and financial data,and the work has shifted from simple repetitive work such as filing and sorting data to innovative and intelligent work such as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Independent analyz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for the business professionals.As the talent training base,financial universitie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focusing on not only academic knowledge,but also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inancial universities,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alent cultivation,comprehensive abilities,innovative thinking

G420

:A

:1673-1573(2017)01-0091-04

2016-08-04

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重大教研项目“财经类高校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PX-12116706)

周凤珍(1968-),女,江苏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这财政与社会养老;储德银(1976-),男,安徽岳西人,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处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财经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