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文化消费区域差异为契机,探索促进文化消费之路
——评《中国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研究》

2017-02-23 09:15刘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文学院刘静河北

刘静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以研究文化消费区域差异为契机,探索促进文化消费之路
——评《中国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研究》

刘静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消费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消费需求是总体消费需求的重要构成要素。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繁荣。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最终环节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认真研究文化消费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增加了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亮点内容。然而,我国现阶段对文化消费的研究不仅缺乏实证支持,而且未能从宏观的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角度进行分析,尚未有学者从中观层次对国内各区域的文化消费进行整体考察。

李剑欣副教授与张占平教授的《中国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在总结前人对群体消费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中观层次提出影响区域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设计出推动不同区域的扩大文化消费的激励方案,不仅理论构建扎实可靠,而且也可为政府制定差异化文化发展引导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中国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研究》的理论假设有充分的数据作支持。在该书中,作者选取了2004—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居民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测算,估计了模型的参数,验证了理论假设,对区域文化消费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有效解释。

《中国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研究》的理论推演有严谨的方法作基础。作者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对影响区域文化消费需求的多种因素进行验证分析,认为区域的约束条件对区域文化消费的模式会产生决定性影响,提出区域文化消费的分类标准,认为对区域文化消费模式进行分类应该依据文化消费特点以及区域经济、教育发展程度和地区文化偏好进行综合判断,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先导型、均衡型和滞后型等。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区域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优化路径和实施方案就有据可依。

《中国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研究》一书的亮点在于采用案例方法对先进地区拉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对其中一些规律性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系统设计了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文化消费水平进行激励的政策路径以及结构优化方案。一方面强化政府职能,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运作激发微观主体竞争力,利用双重力量,文化消费发展渠道多元化。

总之,《中国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研究》对区域文化消费规模与结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内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优化政策路径,对拉动文化消费、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责任编辑:李金霞

2016-09-08

刘静(1962-),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

猜你喜欢
人文学院刘静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再论郑振铎对泰戈尔的译介
Optimization Method of Bearing Support Positions in a High-Speed Flexible Rotor System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简介
加热源对38CrMoAl钢氮化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The study on corporate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haring economy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