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善”的模样

2017-02-23 14:33孙婷
美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阿勒泰夜路邻家

孙婷

趁着冬日难得闲散的慢时光,我读完了《阿勒泰的角落》。

合上书,倒真觉得它是一本颇适合在冬天懒洋洋的日子捧来一读的散文集。读书时,家中养的那只美短猫“小黑”总是安静而安心地陪伴在我的书桌四周——或者趴在一堆书稿上打着盹儿,或者卧在窗台上,望着天空浓重的雾霾,出神地发呆。

在这冬日难得闲散的慢时光,读阿勒泰那些角落里流淌着的浓稠绵密的岁月,多么美好。

我用心地读书里那些写到牧民们的文字,然后尽我所有的人生体验,去想象他们的容貌神态,咂摸他们的一言一行,触摸他们一年四季不断转换牧场的放牧生活。这生活离我太遥远了,以至于我过于美化他们的日子,而忽略了牧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艰辛与困苦。

他们是角落里的人。他们虽然没有在读者的想象之外,但也绝对算不得生活在人口和地理都复杂的地区,所以这里比不得北上广深的中心地带。他们在城市化以汹涌之势淹没这片土地时,仍保留着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又让这些角落里的牧民在读者眼中充满了自由而纯真的天性——这是多少被城市异化的人们向往的精神状态啊!我跟着作者的笔触,看到了一个个平凡但鲜活的人儿。他们在阿勒泰的角落里努力生活,如那里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一样,即使土地是贫瘠的,但只要大自然供有阳光和清水,它们就能繁茂地生长,肆意纵情地开花结果。草木如此,人亦与同。

当我翻开第一篇文章《一个普通人》时,便被吸引着继续往下读,而吸引我有想要读下去的冲动的,文字的精致与否尚在其次,那个普通得连名字都没能被记住的普通人却活现在我眼前。作者并没有啰嗦他的容貌、穿着——因为他真的太普通了,若不是有赊账记录,压根不会在马路迎面走来时对他留心哪怕一个眼神。 但就是这样,作者还是记住了他,我这个看书的,也记住了他。这是一个经济窘困的牧民,也是一个诚实的牧民,即便好多年过去,他都忘记了这笔赊账,但一旦肯定那个名字和笔迹是他本人的,他仍然分几次还清了几年前的欠款。角落里的人很多很多,角落里的人也很少很少。他们个性迥异,但在喀吾图,在巴拉尔茨,在沙依横布拉克,他们都可以聚集成一个形象:朴实随性、天真不拘的牧民。脑海中勾勒着他们的单一形象,我想起最近的很多事来。世事繁杂,人与人的交往也变得世故老道,开口说话前,先要考虑一下此言一出的后果以及可能导致的各种复杂局面。不知何时,我们变得小心翼翼,谨慎妥帖,不敢越人际交往的雷池一步。心累得无以复加,然而休整几日后,还要整装待发,继续保持时刻的防备,才不致在人际关系中落荒而逃。我好羡慕那些牧民的简单。他们可以简单地交谈,简单地礼尚往来,简单地到邻居家中做客。他们的来往不为名不为利,就像作者写到的一个细节:有一天夜晚,她去邻家做客,没有路灯,邻家又比较远,恰好有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在远处为她照亮,一直等她走到有光亮处,才转身继续走自己的夜路。互不相识,连容貌都看不清楚,就是为了给一个走夜路的陌生女孩子一点儿光亮,确定她安全后,轉身走自己的路。如果非要问我什么是“善”,我觉得这就是“善”。

当我看到有人对餐厅的服务人员横挑鼻子竖挑眼时,我想起作者给一个女孩子做了一件失败的衣服,可是女孩的妈妈还是不停地说“挺好”,不违心也不埋怨;当我看到网络上人们质疑白血病女孩的父亲时,我想起作者的哈族朋友喀甫娜以及她的那些亲戚们到小杂货铺讨价还价时的随意情形;当我看到两个人为了一件事非要争论是非对错时,我想起书中写到的那个看着“我”拉面的男人……如果非要问我谁是“善良的人”,我觉得书里提到的那些人就是“善良的人”。

善,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甚至不出于道德意义上的定义。每一个平凡的人,在行事时存着善念,便种下善的因。微小的善因会结出丰硕的善果。但你若认为这“善之果”是实实在在的名与利,那么你终究还未理解何为“善”。“善”带给人们的,从来不是物质上的丰富,而是心灵上的满足与平静,因之,“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阿勒泰的角落,有天堂。

阿勒泰角落的生活离我太遥远了,以至于我过于美化了他们的日子,忽略了牧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艰辛与困苦。

阿勒泰角落的生活的确离我太遥远了,在勾心斗角的日常生活里,我宁愿忽略阿勒泰自然条件的恶劣,想象一个天堂的模样。

猜你喜欢
阿勒泰夜路邻家
我应该在那里
走夜路 易转圈
阿勒泰的诉说(组章)
倪进明
夜路吟
让你动情的不止是冰和雪
捉迷藏用
清明
邻家有“女”初长成
新疆阿勒泰地区林场的维护与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