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个人化与新表达
——策展人谈当代青年艺术的特征与趋向

2017-02-25 01:51天野太郎王春辰
画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天野太郎艺术家

[日]天野太郎 王春辰

技术、个人化与新表达
——策展人谈当代青年艺术的特征与趋向

[日]天野太郎 王春辰

时间:2016年12月18日

地点: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天野太郎:大家好,我在日本横滨从事艺术相关的行业已经有30多年了。我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日本的艺术,以及日本现在的社会状况。

在日本,年轻的艺术家们如何创作自己的艺术?他们创作的意图也许和中国的艺术家们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假如20年前,有机会举办像今天这样的中日韩三国联展的话,那三个国家的艺术家作品会有很大差别。但是在今天,就不是这样了。上周我在新加坡,我看到街头的年轻人,他们的打扮、服装和潮流与日本、中国、韩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

艺术家们的创作方式也变得跟以往不同,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设备。比如一位日本的艺术家金氏徹平,他网购了一些玩偶和手办,组合起来做作品。这些作品的素材都不是艺术家本人制作的,而是使用的“现成品”。这种手法由法国艺术家杜尚发明,被很多人使用。比如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Tony Cargg),他用一些塑料碎片创作。对很多人来说,这种材料只是垃圾,但是克拉格将其转化成了艺术。

无论金氏徹平还是克拉格,他们都使用现成品来创作,这早已成为一种风潮。但是最近(有了)回归传统的趋势,我们从一位年轻的女艺术家水野理奈(Mzuno Rina)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创作参照了16世纪左右文艺复兴的祭坛画。也就是说,现在有些艺术家通过调查大量资料,采用传统的、古典的手法来创作。只不过恰如祭坛画表现的是基督教,而今天,我们画的是现代生活——用传统的手法描绘现代的生活。

(再比如)有一些音乐家,他们不用电子设备做电子音乐,反而用磁带和光盘去制作。还有2016年上映的电影《新·哥斯拉》,导演尽量使用真实的画面,而不是电脑特效。虽说如今电子设备的普及度已经非常高,但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音乐家、导演希望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真实的、身体的感受,而不是电子设备那些虚拟的“现实”。

1

2

3

4

1.《小豆岛》 [日]榎仓冴香 视频 21分56秒 2015年

2.《瀑布的演进》 王恩来 肥皂、钢管、木板、水泵等 尺寸可变 2016年

3.《无题#SK8 公园1》 [日]水木塁 喷墨打印、铝板辊轧成型 73cm×110cm 2016年

4.《您再看看这个年轻的艺术家,他的配合度相当的高》 谭天 LED、方钢、麻绳、铁链、钢板、水性漆 尺寸可变 2016年

我们可以再看日本艺术家金川晋吾(Shingo Kanagawa)的《父亲》(Father)系列作品。他的父亲本来好好地在公司里上班,突然有一天不去上班,离家出走,人间蒸发了。然后又回来,被公司辞退了。又出走,又回来。每次回来,金川晋吾都给他拍照片,并且结集出版。这些照片都是非常私人化的。

可以说现在意识形态的对立并不是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艺术家的创作开始脱离这些意识形态展现个人世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最近我主要负责和东南亚,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年轻艺术家们进行交流,企图建立艺术家的联络网。我发现东南亚的年轻艺术家已经形成了紧密的联络网。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时代,也有很多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成为我们的普遍问题。

《伊甸园》李琳琳 综合材料 1.2m×1.2m×2.4m 2015年

但是我觉得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向社会表达什么、怎么表达?

王春辰:谈中国今天的青年艺术,我们可以回到艺术教育这个系统里谈。因为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以前的结构里,这个系统还是古典模式的。考美院考的是素描、色彩的基本功;大学里造型艺术的训练,仍然是素描、色彩这样一路走下来。和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都没什么大的区别。

然而,即便大背景是这样的,在学生的创作里,仍然涌现出像这次“新伊甸园——中日韩青年艺术展”里的作品。比如王恩来的《瀑布的演进》,用肥皂搭的瀑布,有水流下来,形成泡沫;边霄萌《赛金花的大腿》,用化妆棉、卸妆液等做成的一大块“肉”……他们都不再(遵循)学院教育里现实主义的方法。

今天,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可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跟上这个节奏,所以,什么样的人能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就是那些愿意去表达、表达改变的人。这种新的表达和展示是历史的趋势。

比如《赛金花的大腿》,远看像块肉,但是艺术家对各种现成的材料进行了制作,实现了一种物质的转化——也就是所谓的“后物质化”。“后物质化”跟杜尚的“现成品艺术”有关——其实今天艺术的发生,都跟20世纪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杜尚的现成品有挑战和颠覆艺术的意义,而今天这些青年艺术家使用物质材料是非常自然的,不需要观念上的颠覆。他们创作的方式是多彩多样的。

我期盼有更多的艺术家去进行各种实验性、探索性的创作,而不是按照既有模式走下去。

看了这个展览,我也想请问一下天野太郎先生,你对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有什么体会?

天野太郎:里面的作品我都看过了,在以前,大家的创作还是有着强烈的本国特点,比如15年前,中国年轻艺术家们的作品会有很多政治意象,今天几乎没有了。上面提到的用肥皂、用化妆棉的手法,这些材料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可以找到。如何利用这些普通的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听话的艺术家》 [韩]金德泳 胶合板、木棍、油漆 尺寸可变 2016年

王春辰:我们过去把新技术,比如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用在艺术创作上,叫新媒体艺术,现在就叫媒体艺术(Media Art)。这里说的媒体艺术,讲的是新的科学技术怎么进入到一种艺术的转换中。

现在技术发展的很快,甚至有人说2016年是VR技术元年。一方面,学院的传统教育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新的东西纷纷出现。青年学生们特别渴望学习的内容能进行改变,要不然,学到的就都是很陈旧的东西了。

天野太郎:媒体艺术也有自己的问题,它的游戏性和视觉效果,反而偏离了自然本身的样子。日本有一个媒体艺术组合现在很火,他们的一个新作品是:在黑黑的屋子里,一个人走进去,走过的地方蝴蝶就飞起来,然后他再踩,蝴蝶就死了。刚开始时,那种视觉冲击和体验感很大。但是我们说自然,在那个作品中,你抓了蝴蝶,蝴蝶就死,你踩了它就死,这是反自然的现象。假如观众是一些孩子,他们很快就会觉得很无聊,不想再体验。这是媒体艺术薄弱的地方。

注:

展览名称:新伊甸园——中日韩青年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17日—2017年3月5日

展览地点: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本文根据现场对话录音文稿整理而成,有删减。

猜你喜欢
天野太郎艺术家
中海石油化学拟挂牌出售天野化工67%股权
孤独是基本条件
从暴走战士到西瓜太郎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舞姫」の研究——豊太郎の二つの心
突然而至的隐私
坂田太郎认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