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映生辉

2017-02-25 18:52王自强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真菌学森林资源爱国主义

科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映生辉

邓叔群是中国研究真菌的科学家。他小时候跟着外祖母一起生活,外祖母教他劳动、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他,促使他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他长大后时刻按照祖母的要求去做,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真菌学家。品读下面的文章,我们一起感受他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吧。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邓叔群于1923年留学美国。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他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奖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两千种,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他成为康奈尔大学做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新中国成立后,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他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期,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

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经典赏析】

塑造人物首在选材。邓叔群一生经历的事情肯定有很多,文章紧扣“爱国”这一主题,选取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果断回国;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捐献家产,谢绝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几个典型的事例,展现了爱国科学家的高尚风范。

【写法点睛】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学习到哪些写作方法呢?一是在突出人物的“特殊”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例如上文中的“做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邓叔群是唯一的东方人”。二是抓住动作进行描写是塑造人物经常用到的手法,和修辞结合,会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文章在写“勘察森林资源”时用了“冒”“顶”“忍”三个动词,三个动作又组成了排比“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增添了表达的效果。

(王自强供稿)

小试牛刀

【牛刀小试】

想一想,身边的人中有谁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深刻?试着选取他的几件小事,抓住他爱做的几个动作,采用排比的手法写一写。为大家奉献一个特殊的“人物”吧!

猜你喜欢
真菌学森林资源爱国主义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新时期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真菌学杂志》在沪举行创刊五周年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