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梨贮藏中主要褐变类型与防控建议

2017-02-26 00:26赵巧芝杜艳民
河北果树 2017年5期
关键词:果心库内鸭梨

赵巧芝,杜艳民

鸭梨贮藏中主要褐变类型与防控建议

赵巧芝1,杜艳民2*

(1河北省晋州市林业局052260;2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受多种因素影响,2016-2017贮季,河北省晋州市鸭梨贮藏果实褐变发生较为普遍,种类各异。现就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褐变类型与发生特征

梨果贮藏期间褐变类型按照发生组织部位不同主要分为:果皮褐变和内部组织褐变。果皮褐变主要表现为虎皮病,又称黑皮病,俗称“串皮”“红皮”,初期果皮呈红褐色,褐变不扩展至皮下组织。2016-2017贮季晋州市鸭梨发生的褐变主要是“红皮”现象,多发生在机械恒温库中,气调库显著较轻,仅个别梨果发生。另外,恒温库中果实还出现果肉和果心内部组织褐变,果皮变暗,呈现不规则褐变斑块,硬度明显下降。

根据内部组织褐变症状不同,初步将其分为衰老型褐变和胁迫型褐变。胁迫型褐变又可分为冷害和二氧化碳伤害两类。主要特征如下:1)冷胁迫褐变。褐变呈水浸状;果肉组织无塌陷;褐变发生程度外重内轻;褐变组织分布均匀,连片且无明显边界。调查发现,此类褐变多发生于采收相对较晚、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的机械恒温库中。发生冷胁迫褐变的果实主要表现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显著低于同包装箱中正常果实(冷胁迫褐变果实平均SSC为10.2%,正常果实SSC为11.5%)。2)二氧化碳胁迫褐变。褐变组织有局部塌陷;褐变由果心向果肉和果皮组织延展;褐变成片有明显的界限,一般发生于贮藏早期(入库后2个月内)。调查发现,此类褐变多发生于果实采收较晚或设施老旧的冷库。发生二氧化碳胁迫褐变的果实主要表现为果实采收入库晚、降温速率过快、通风管理不到位、贮藏温度低等诱发褐变(此类果实多为9月底采收入库,入库温度5~8℃,果心温度-0.27℃)。3)衰老型褐变。果心组织呈黑褐色,果心组织塌陷,种子现白色萌芽,褐变由果心向果肉组织延展,果肉组织塌陷。调查发现,此类褐变多发生于果实采收较晚、梨园管理水平较差、梨果品质差的贮藏果实。发生衰老型褐变的果实主要为采收期较晚的果实。此类果实不建议贮藏或短期贮藏销售。

2 防控建议

2.1 适时采收为更好的防控鸭梨采后贮藏过程中褐变的发生,建议根据果实生长发育特性适时采收,依托行业协会或果业合作社,制定鸭梨采后成熟度判断标准,确定果实单果质量、种子颜色、糖度等采后标准,确保果实采后质量,提高果实耐贮性。

2.2 加强前期库温管理前期库温管理是决定鸭梨果实后期贮藏效果的关键因素,鸭梨宜采取缓慢降温。建议8~10℃入库,每3 d降1℃,果心温度应维持在-0.3±0.2℃;同时加强对库内温度监控,建议使用高精度温度计进行测定,并定期校准,避免人为误判造成果实冷害;同时靠近风机和出风口部位应注意防止果实受冻。

2.3 保持良好通风鸭梨果实对二氧化碳极其敏感,库内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即可对果实造成伤害,发生褐变。因此在入库前期,由于果实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应定期通风,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建议通风管理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相结合,以库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作为判定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间的主要指标,避免人为经验造成误判。

2.4 提升气调库管理技术水平据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近3年气调库数量和规模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仅石家庄地区辛集市和晋州市近几年新建万吨以上气调库近10家,气调贮藏能力显著提升,尤其对鸭梨而言,气调贮藏可明显降低贮藏后期货架虎皮病的发生,延长贮藏供应期,大大降低了鸭梨贮藏风险。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7贮季鸭梨气调库中也发现了虎皮,产前果实品质下降造成的“贮果难”问题越发明显。另外,目前多数贮藏企业所采用的气调参数仍在延用上世纪80年代气调管理技术参数,水果滞销造成企业贮藏期普遍被延长,使未来气调贮藏隐患不断加大。因此,“提品质、强管理”“重产前、抓产后”已成为贮藏企业的共识,加快推进低氧气调、变动气调、超低氧气调等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促进产前产后协同发展,是梨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S661.2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5.014

2017-07-12

*通讯作者:杜艳民

猜你喜欢
果心库内鸭梨
动车检查库库内热源特性实测与分析
马铃薯贮藏库设备的研究
魔法石的指引
漆酶LAC表达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
采收期对黄金梨果心褐变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论阳信鸭梨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故事里的智力考验
早产儿保温箱与“库内宝宝”
梨和驴
鸭梨冬菇汤治燥咳干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