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 盗

2017-02-26 09:24孙方友
中学生天地(C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灞桥家丁骑驴

孙方友

雅 盗

孙方友

荐读人:阿微木依萝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擅长小说和散文创作。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钟山》《花城》《散文》《天涯》等刊物。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一部。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苍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之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起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着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荫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峋,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排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押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起初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了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也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愤愤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的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阅读思考

小偷是令人厌恶的,这篇《雅盗》所写的人物却不同。赵仲身为盗贼却怀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也是极为感性之人,从《灞桥风雪图》看尽自己的一生,更是因它落入周家主仆的包围之中。在周家主人卧房中滔滔不绝,言辞幽默机智,讨巧获取那幅画之后,便携它隐居乡里,金盆洗手。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灞桥风雪图》对他意味着什么?

感谢金华汤溪高级中学学生参与讨论▲

倪雪菲

一个雅盗,一幅风雪图,两者看似毫无交集,却又如此密不可分。《灞桥风雪图》像是一面镜子,画中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而画外的雅盗,本是文武双全的风雅之人,不幸家道中落,沦为盗贼。雅盗看它,就像看自己,看自己潦倒窘迫、怀才不遇的失意人生。虽然金盆洗手,隐居山林,过着自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可才高者有几个心甘情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赵仲只能蜗居在一丈见方的茅草屋内,独自品着无可诉说的孤寂。▲

严丰颖

赵仲是文人,“风雅”二字已经深深融入他的骨髓,然而生活的压力却把他逼上了偷盗之路,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之下,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多么煎熬。所谓的“盗之雅”是他对自我的安慰,也是他作为文人骨子里矜持傲气的一点固执。

《灞桥风雪图》不仅迎合了他失意悲凉的心境,令他产生同病相怜之感,更触动了他作为文人内心最敏感的那根弦,使他躁动不安的心灵有了寄托和慰藉,使他对沉浮无常的人生际遇有了更高的理解和体会,唤醒了他自尊自傲的气节,所以他金盆洗手,隐居乡里。▲

徐若珂

对于赵仲这般为生活所困而又才情满怀的文人而言,《灞桥风雪图》既可当作他在繁杂世界中的涅槃微光,也可视为其数十载人生的唯一知己。在他眼里,这幅画就是他的信仰,而他最后的选择更是饱含了一种在画里与知己一同笑谈信仰的满足。对很多人来说,满足何尝不是人生最好的结果?▲

吴睿琦

画中的骑驴过客便可比赵仲,生活凄苦,陷于困顿。画中中景的清泉就好比画作本身,清泉带给骑驴过客的,是两条路的通道:走古刹,还是走溅溪?被生活捉弄的赵秀才,是继续行窃被众人所不齿,还是改过自新?赵仲为画所启发,他选择那美好的板桥风雪,那是他的抉择,也该是那作画人的初心吧!▲

李 湾

《武林外传》里白展堂曾说:“什么盗亦有道啊?都是糊弄人的!从偷来的钱里施舍两个钱就叫行侠仗义了?偷就是偷,没有好坏之分!”

从善恶角度看待,自然盗即无道。倘若从雅俗角度看待,周家主人根本不懂画,岂不也是强“盗”了这幅珍宝?赵仲慧眼如炬,如伯乐相马般相中了灞桥风雪中的落魄知己,他懂画中刚毅的凄凉,亦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此画从此苏醒了。面对画作,赵仲明白“独善其身”不是奢侈,与知己共度此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此举又何尝不是一种盗亦有道、行侠仗义?▲

钱辰瑛

中国画,每一幅都有自己的灵魂,它重神韵不重形似。《灞桥风雪图》以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失意悲凉,将赵仲拖入这画中。家道中落后的他,便似这骑驴过客,狼狈地路过满山繁华,轻而易举地从云端跌落,落到入室行窃的境地。

可若只凭这一点意境,又如何能让人将这画解读得淋漓尽致以致忘情呢?若只是一幅普通的名家真迹,谁又愿意将自己的性命搭上?我愿意相信,赵仲“机关算尽”该是为了将父亲的遗作收回珍藏,为了找回当年父亲对自己的殷切期盼,为了重温父子间的亲密无间。

[陈丽卡 供稿]

猜你喜欢
灞桥家丁骑驴
骑驴漫游记
烟斗大了不怕丢
父子骑驴
老板是他的“家丁”,兄弟是他的“白手套”大搞团团伙伙的“三腐”贪官
元代灞桥工程技术探析
灞桥月
美丽的灞桥
等你在灞桥
漫天撒谎
论明代军队中家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