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淳安文渊狮城园林艺术赏析

2017-02-26 09:37余诗冰石昌维
花卉 2017年24期
关键词:狮城园林

余诗冰 石昌维

(浙江 310000)

浅谈淳安文渊狮城园林艺术赏析

余诗冰 石昌维

(浙江 310000)

文渊狮城,是按1:1采用徽派建筑还原水下千年古狮城施工的,按照“人文、生态、自然、精致”的园林理念和主题建设;以“山青、水秀、气新、天蓝、人和”为切入点的人文特色园林;本文着重阐述了创建文渊狮城的概况及历史沿革、总体布局及风格特色、营造景、植物配置及艺术表达等。

文渊狮城;金角银边;新安;园林

文渊狮城以贯彻落实“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打造精益求精之亮点,形成“新安狮城格外靓,千畴绿色一幅画”的园林乡镇文化新风貌,最终形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画如诗的园林意境和优美环境。

1 文渊狮城概况及历史沿革

文渊狮城离杭州西湖200km,位于淳安县“风情”镇姜家东面,沿淳城线至东而西布建。2015年登陆上岸,占地210亩,建筑面积80000m2,复原了狮城繁华的东大街和北大街,再现古城著名的功德、贞节牌坊,对诸多水下古城遗迹的细节及建筑主体也进行了原比例复原,传承千年新安文明,成为整个淳安之根,新安文化之魂。

唐武德4年(1400年前)狮城在浙江淳安(原遂安县城)诞生,因占据新安江水域、古徽商道及水陆为一身,迅速转身徽杭商业贸易往来之重镇,享有“浙西小天府”美誉。狮城位于新安江中游支流武强溪流域,属新安文化圈,是2001年开始探索的水下千年古城,直到2005年才发现水底的古建筑群,有狮城和贺城(原淳安县城),还有威坪、茶园、港口等几处大型的水下古村镇。古城是1955年,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的需要,而将两安的2座古城和27个乡镇,沉入湖底;未能按时销毁水温常年保持在20℃,所以湖底城镇仍保存完整。

2 文渊狮城总体布局及风格特色

2.1 总体布局

古城据明万历壬子《遂安县志》中记载:“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五强,龙渡诸溪,肘臂六星,文昌诸阁,虽不通大驿,实严胜壤也。”今狮城布局而言,选址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既规则要错落,既规律要统一;依山附势,构思精凡,浑然天成;平面布局看,整个城是按原比例建造施工的,其规模顶制,变化无常;在空间结构上,多姿造型,讲究层次美感;在建筑风格上,采用徽派(朴学)建筑,古朴典雅,精美绝伦,特别注重“三雕”的艺术再现力。

文渊狮城正南北向,参照北极星确定中轴线,以街(东、北大街)和巷(雨、青衣、冷水巷)布局,形成路网,以东大街(至瀛山书院)和北大街为重点还原古街(全长570m,是忠孝礼仪之街)区,嵌入7座牌坊(主景之一七坊连城:忠義坊、父子傳芳坊、盱江循良坊、禹门三级坊、科甲联登坊、状元坊、天褒节孝坊)彰显特色;大街南面主要是康养宜居区,北面是休闲娱乐带,尽显本土本色本真情。风水学提出:左水为美,要详四喜,一喜环弯,二喜归聚,三喜明净,四喜平和[1]。今狮城正式“四喜”的践行者,半月环湖,三面环水;路通交汇,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环境和谐。它依就《黄帝内经》阐述的“山势为体、曲水为脉、土地为肤、草木为发来营建,融入门户人家为冠体,”而达到上吉之地;又遵循传统的空间模式,即:南门宜水星之楼,西门宜土星之楼,且不宜高;唯东门木星比西南高徐,北门必为土星,迎喜气,必为高大。

2.2 风格特色

文渊狮城风格特色主要采用徽派建筑。它源于新安文化之产物,尊贵优雅地传承千年的徽派民居,主要的特点是:青砖黛瓦、白墙木雕、飞檐翘角、曲廊落挂;粉墙、青瓦、砖木、飞檐高脊、曲径回廊及亭台榭楼的和谐组合,构成其建筑基调;加以牌坊、民居、三雕等遐迩闻名,积山势景观之灵气,融文化民俗之精华,誉为狮城三绝。

一绝:牌坊。今狮城以牌坊最多、最齐、最精著称。此处牌坊分两类,一类“功德坊”,一类“节孝坊”,两者均是4柱3门式。“节孝坊”多为砖构体,结合“三雕”,飞檐翘角;“功德坊”则为石砌坊,结构严谨紧密;底座、立柱、梁枋、栏板、斗拱、顶盖等全都采用茶园整条石嵌构。如“忠義坊”,顶楼的龙凤飞角,精工气派,酷似苍龙腾飞之势;中楼,两次楼对称成驾云之行,中间夹嵌双面双龙石雕“圣旨上曰”字样;初楼,以高拱柱斜肩次斗拱,通天斗对夹双面精雕牌匾,张显功德;全3楼以露空花板结构,远看似“品”字叠加;大额坊嵌在楼柱之上,3门间以4柱而造,5横梁刻2副双狮滚彩球和3副双龙戏珠图;中横梁:旌表忠義師爺方氏书之,外柱以夹柱石(云雀葫芦)护脚,中柱以下伏云狮(狻猊)护法,整体冠以敬畏之感。

二绝:三雕(砖雕、木雕、石雕)。集能工巧匠施尽其技为一身,每处花纹,每笔雕刻,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据明清县志中,狮城的“三雕”在南宋时期就享誉盛名,在建筑上融砖雕、木雕、石雕为一体,来展示高超的装饰水平;而今的“三雕”,也是复原的特色,它的砖雕,大多是嵌在照壁、门罩、牌坊上,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鱼虫八宝(和盒、玉鱼、鼓板、龙门、灵芝、松、鹤、磬)、博古等图案,极其富有装饰效果。木雕,也是雕刻装饰的“头牌”,主要表现为“雕梁画栋。”最为突出的在:梁、窗、雀替(立柱与上梁枋交接处,这块木材称替木,又称角替[3])、望头柱;内容广泛,多是吉祥之物、祝福之意,也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场景,因建筑部位、手法的不同而各异,以线刻、线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石雕,狮城主要表现在牌坊、水池、抱鼓石、栏杆、石狮、拴马柱;内容也是吉祥祝福为多,以龙凤、八宝、雄狮、博古等,采用浮雕、圆雕等高超手法表现艺术的浑厚遒劲、质朴典雅之境。

三绝:马头墙。源于徽派建筑防火的弊端,是“马头墙”的形成提供了先天契机。它初始“风火墙”,又称“防火山墙。”“风”与“封”为谐音,所以民间就将“封火墙”俗称“风火墙”,也称“风火垛子[2]。”伴随徽商的发展,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改变,对建筑及宜居的追求,“风火墙”已满足不了文化和观念的需要,从而错落有致的“马头墙”诞生。它是整个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不仅造型精美,且还融入古人智慧的结晶;马头墙大概有“印斗式”、“鹊尾式”、“坐吻式”、“朝笏式”等,它的形制多样性,主要呈现在墙脊和马头(座头)两方面的造型上;一般厚度在24墙(30cm),以砖砌、粉白、青瓦为主,高度(50~80cm)随屋顶坡度层次跌落,侧看似几个“Z”字,一“Z”字为一阶,即为一山,从而形成山阶之势来象征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3 文渊狮城营造景、植物配置及艺术表达

3.1 营造景

文渊狮城营造在于几大主景营造,有特色的狮城五壁景观:车拉壁、酒泉壁、鱼飞壁、鸟鸣壁、彩绘壁;如:酒泉壁——几个酒缸嵌筑在房屋的墙壁里,成型的文化墙壁(涌泉流瀑)。而最具吸引力的造景有:语石听雨、碧玉残雪、天鹅点水、源头活水、六十渡晓、三曡映月、杏花探巷、七坊连城等。

狮城造就了八大景观,八景也成就了狮城。如:语石听雨。她,看似婉约娇柔,实则风起云涌;用一段风雨历程,诉说明太祖的故事。如秋雨之后,倾听历程,蜿蜒曲水,仿佛在洗涤心灵;恰如“空山新雨后”一尘不染之艺境。如:碧玉残雪。她,没有断桥残雪的似断非断之景,但有水如碧玉山如黛。她之情,没有断桥残雪的若隐若现之美,但有残雪映射银光照狮城之气派。“借问巷子深几许,杏花探春迎路人。”最让我痴迷之地要属:杏花探巷。每年3~4月,路过此巷杏花(Prunus armenizca)出水芙蓉似待嫁闺秀;她,如歌如泣似争艳舞女;她,风采伊人似开屏孔雀。空间上,应用了古典园林的对比夹景。在有限的移步换景视野交换中,利用一大(巷)一小(杏)的变化,制造空间上的落差,形成空间大小的对比;狭长曲折的通道组合,移步入户时,瞬间产生豁然开朗的视野冲击感。

狮城的理水,尤其丰富。如三曡映月、天鹅点水,如:源头活水,“无穷生面青山在,不尽生机活水来。”不知源头在何处,不知流向何处;这些水景,唯独对“三曡映月”不能忘怀。三曡映月在狮城的东南角,整面朝向千岛湖,建在千岛湖内湾,层层跌水,落入湖中。秋季月中天站在六十渡晓的观景台上,视野开阔,层次分明的跌水布满白色银盘,水面荡漾着一轮皎洁的亮月,似玉非玉,似瀑非瀑,层层滑入湖中,与千岛湖组成一幅星空图。

3.2 植物配置

文渊狮城的园林造景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植物配置更是美感与品质的融合,是与建筑的巧妙结合,是与人文的精心雕琢,也是与传统的怀古追忆;不仅遵循着山水绘画艺术,还充分融合独立不失统一、均衡加韵律一体的多元法则。狮城的植物配置采用古典寓意树种,如“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形成了文渊狮城如山水、古典园子特有的高贵不奢靡、朴实既厚重特点。在“语石听雨”景观的听讲广场东南角和东北角就对称玉兰,以彰显爱国、贞洁,巧妙利用植物寓意深化了造园意境和主题的表达。在狮城宿居处,门前庭院配置桂花和海棠,体现游子思乡(母思子情),家族繁荣昌盛,吉祥崇高的象征;特别在前庭院矮墙、道牙等处散置迎春花,精美秀丽、气质非凡、不畏寒威的精神。

狮城的植物配置不是植物堆积,更加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体现,最终达到:金角银边。金角银边是以特殊的景点方式和植物配置,两者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季相、层次、美感的园林景团。今狮城独特格局(受限古建),需考虑空间、采光、通风的科学种植(以乡土树为主),只能通过无数个“金角银边”来完善补充,最终达到处处是景点的效果。如:瀛山书院门西面,就孤植百年朴树自然挂枝在北大街之上,树枝若隐若现的与徽派建筑成曲,风吹叶落,精美至极。还在建筑的角隅处,通过植物进行“弱化”,促成由生硬向柔和过渡,通过植物的高低搭配、彩色树种的点缀,形成金角,而在金角中应用的植物有银杏、合欢、鸡爪槭(红枫)、茶花、南天竹、梅、竹等;通常宜选择观果、观叶、观花、观枝等种类成丛配置,作微地形,加置石、簇竹、栽草,再植花灌组团成景。

3.3 艺术表达

文渊狮城艺术表达最终归咎于造景艺术和手法的体现,在城中造“五狮山”,借山为题,以情为托,造个“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桃花源。由于狮城的建筑特色本身,对景的表现手法极为普遍;如马头墙、抱鼓石等,尤其在宜居区的“三曡映月”也是流水的对景,还要雨巷、青衣巷、冷水巷都是均称布局,植物更是采用对植手法。狮城中,点景也普遍存在,如父子傳芳坊南面既是点景,也是障景,不仅弱化硬角,也突出牌坊和建筑的协调与统一,还遵循景观艺术性的原则。在狮城中,杏花探巷是框景的表达佼佼处,两边杏花对称栽植,形成植物框,使人的视线集中到表达的主景上,产生艺术感染力。建筑的花窗、狭长的古巷,也形成了空间框,置身独善其中,达到移步换景,“景中有情、心中有景”的至高艺术境界。

4 结束语

园林造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怎样营造出一个园林经典,更是一个长期的人文课题。历时3年而造的狮城,或多或少还有一些不足,如园林表达的局限性;综合上述,狮城是可借鉴的,园林营造还是一条漫长之路,更需我们一起任重道远,协力同行。

[1]禹文东.风水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1:30.

[2]楼庆西.乡土景观十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147.

[3]王其钧.中国建筑图解词典[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

TU986.1

A

1005-7897(2017)24-0126-02

2017-9-28

余诗冰(1986-),男,浙江淳安人,初级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主要从事园林景观工程、庭院造景、森林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工作。

猜你喜欢
狮城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狮城印象
清代园林初探
进新加坡
新加坡映象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镜面”狮城——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之新加坡
狮城奇迹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