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梧屯依饭节考察报告

2017-02-26 20:06谢美琳
人间 2016年32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依饭节是仫佬族传统节日里,最隆重、最大的节日。依饭节的程式、内容、师公的表演风格、活动场地、所祭祀的神灵、贡品等,都是仫佬族特有的文化所形成的特色。依饭节是当今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祭祀之一,保持着较高的古朴、原始风貌。

关键词:仫佬族;依饭节;田野考察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51-02

一、罗城依饭节的祭祀乐班

罗城县依饭节祭祀乐班共计三家,分别:东门镇佑洞村英塘屯银家道班、四把镇石门村双寨屯

梁家道班、谢家道班。银家乐班至今传承了15代,于《仫佬族依饭节仪式中的祖先崇拜研究━以广西罗城上南岸屯为例》中记载:银道言→银道琳→银贞→银如谦→银兴税→银道炉→银道瑕→银道宝→银道日→银如衡→银良恂→银安阁→银应政→银景辉→银联湘。《仫佬族文学史》中记载了谢家道班的传承谱系:谢道昌、谢道隆→谢道中→谢道斌→谢钕琼→谢忠厚、谢帮能。此次大梧屯依饭节请的是梁家、谢家乐班一起做的道场。

二、依饭节

依饭节是傩戏的一种,这是一种具有音乐舞蹈表演特征的祭祀仪式。仫佬族宗教活动的表现是办道场,主持依饭道场的是师公,师公属仫佬族民间原始信仰的梅山教弟子,并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法事活动。主持依饭法事的一般由2到3位均来自本族的师公担任。在颂神与诵经多为独唱或齐唱,人神对话则用对唱,祭祀的现场还有念唱。在祭祀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可以与场外观众的对话。围观者伴唱“啊娓,啊嗬”等幫腔祠词,助兴气氛热闹、场面活跃,体现了仫佬人爱唱歌,还喜欢参与戏的表演。依饭节分为做依饭和暖依饭二类。依饭节目的是祭神、祭祖、感恩、保平安、祈福、禳实和求庇佑的还愿活动。依饭节的形式包括庆祝丰收,来年好风头,长辈对下一辈的期望,祈求驱灾除难,保寿积福,祈求族人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的“依饭道场”的节日。仫佬族的图腾象征是各家各户房子的侧墙上画的红色公鸡,据四把镇大新村大梧屯吴开庭老人说,鸡有伍德:文德、武德、勇德、仁德、信德,在禽兽中,其品德最为高洁。

三、大梧屯2011年依饭节前的筹备工作

2011年11月11日上午,大梧屯屯长吴东强、副屯长吴民权及组织者吴应文老人在此次依饭节中统筹全局作用。大梧屯后勤小组已经行动,有准备桌椅板凳,有准备碗筷,有准备登记名册等。十一点钟时,大家相互招呼着去喝完青菜瘦肉骨汤粥,保佑大梧屯村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粥后,村里的公示栏张贴了活动安排通知。

通知

农历十月十六日晚7时至十月十七日下午3时为遵师唱颂表演时间。

十月十七日下午4时为聚餐时间。

十月十七日晚8时为村彩调团表演节目。

欢迎各位领导、嘉宾前来指导观看。

大梧村委

2011.11.11

通知

各位群众:

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一个传统佳节,她是庆祝丰收、还祖先愿和驱灾除男、保安集福,祈求来年人丁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意思。因此,为过好这个节,村委决定于农历十月十七日(公历11月12日星期六)为过依饭节之日。敬请各位村民踊跃参加。现将过节的各项准备事宜公布如下:

要求每户都要来一人参加,多来欢迎。请在外的兄弟姐妹回家过节。每人均交20元的会餐费。

每户一定要交10元作为公太牌位和请公太上堂的费用。

收费安排如下:

上头巷:廖忠梅,吴东莲,永强妈,爱红妈,增国妈

中间巷:吴明枝,圆念妈,增福妈,广威妈

下头巷:贵果妈,红红,贵青妈,广欢妈,海平妈

特此通知

大梧屯村委

2011.11.7

下午四点,大梧屯的正大门前的彩带悬挂好了,二边的石狮子也在脖子上挂好了大红花。大梧屯的活动中心、吴氏祠堂是此次依饭节的祭祀场地,且二地仅一墙之隔。双寨屯的四个师公下午6点多到了大梧屯,并在大梧屯用晚餐。谢帮能、谢元双(69岁)、谢忠厚、梁成得,因为人手不够的缘故,谢、梁二家何在一块做仪式。晚饭过后,谢忠厚师公到新祠堂里剪纸,准备仪式需要的道具和行头。他要做2张三角红色令旗,即七星期。梁成得师公来到新祠堂里写对子,并将它们分别挂在新旧祠堂的大门上。谢元双、谢帮能父子和屯里的几位主事者在戏台上布置依饭祭祀仪式的祭坛,把依饭祭祀中要请的36位神灵的20位神灵的神像挂在祭坛的墙壁上,祭坛正壁挂8位神像,祭坛左壁挂6位神像,右壁挂6位神像。祭祀过程中还要邀请除挂上的20位神像之外的各路大神,如:功曹、 依饭祭祀仪式过程中还要请灶王、功曹、引光童子、七圣牛哥、公芒(仫佬语,同“公太”即“祖宗”)、盘古等,所请的神超过三十六位。36个木制的面具分别挂在祭坛正壁8位神像的二边,每边各18位,可以不按顺序排位。在祭坛左右、正面都摆放了供桌,左右二边供桌前摆6碗生米,每碗生米里放有一元纸币,并插三炷香。正壁神像前供桌上有7碗生米,3碗熟米,5个酒杯,另加糖果、饼干等食物,可想而知这张供桌是最重要的仪式供桌。

四、大梧屯仪式道具法器

依饭节上的道具和法器较多,这些道具和法器能让整个仪式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与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让民众敬畏。1、神像。大梧村的祭祀上,师公按理要挂36幅白布画的挂像,但好像只准备了20幅,所以展现在祭祀中的只能见到20位神画像。很多画像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褪色。2、面具。面具是木制的,每个面具大约2公斤重,所以师公表演时,只是象征性的用手挡在脸前。36神的面具在这次祭祀上全到齐,每一位面具神的雕刻,如果不仔细辨析很难分清有何区别,因此,师公们也会在各神面具下做标记。3、法衣。大梧村祭祀出现了黑灰色格子法衣、蓝色法衣、红色法衣和黄色法衣,他们都是斜襟长袍,配搭道士帽子。4、筶。竹片、贝壳做成的卜具,平为阳,凸位阴。师公将其掷地,均朝上位阳筶,均朝下位阴筶,一上一下为圣筶。5、法印。模仿古代玉玺或官府印章制成,为方形,上面刻的字师公自己也不认识。用来盖在依饭疏文上,表示疏文已具有法力。6、疏文。是沟通仙、凡间的桥梁。师公在仪式的前一天抄写。7、法螺。号称战斗中的号角,师公用来召集神灵。8、朝简。长30多厘米,宽3~4厘米。古代君臣朝廷相见时所执的手板,上面能记事,以免遗忘。大梧屯祭祀师公执的朝简为红色。9、法剑。长40厘米,又成为七星剑。10、镇坛木。11、鼓。大小皮鼓一对,大鼓直径30厘米,高20厘米。小鼓直径25厘米,高15厘米。鼓身为红色,并有鼓钉、鼓环。12、钹、镲。此次祭祀师公准备了3对小镲。13、锣。14、法棍。长1.5米,直径3~4厘米。15、法刀。16、法斧。长斧头为木制月牙形,长1.2米,宽10厘米,厚3厘米,下部宽25厘米。

此次祭祀晚上8点一刻正式开始

五、表演和声音内容

仪节一:安坛请圣。

分别用红纸写上36方神灵之名,36指的是范数。36神有固定的经书内容和出场顺序,且程式具有规整性,唱词均采用民歌的格式,词体结构灵活。师公上香点红烛,献三牲,敲鼓、锣、镲,边走边唱拜请各路神仙。

四位师公来到吴氏新宗祠,进行“请祖宗”仪式。吴康球副屯长在宗祠牌位上烧香,并把手中香分发给四位师公。师公谢帮能手拿三支香、拄着拐杖正对、背对吴氏祠堂进行鞠躬做礼。“请祖宗”仪式后,是“安厨”仪式敬厨师和灶王。谢帮能师公手持拐杖,斜背斗笠,正对、背对祭坛行鞠躬礼,并唱《启坛焚香通用科》。最后,在唱本的最后一页写“画鸡字令”。

祭祀的供桌上摆12种供祭品:茶叶、柑橘、甘蔗、芝麻、黄豆、黑豆、绿豆、沙姜、八角、胡椒、花生、干粉丝。然后请神,即敬请神灵、依饭活动中有护卫任务的神灵、不许捣乱的神灵:鳌山南蒙大庙神灵、梅苑殿上神灵、石伦大庙神灵、都泥大庙神灵、灶王、土主、三组、师公年长完毕,并三次鞠躬作礼,“启坛”仪式宣告结束。

仪节二:点牲。

即用鸡或鸭来祭祀神灵的意思。各家各户凑足36只鸡或鸭,由师公宰杀其中一只,用红纸卷成一纸筒点上火,以火点鸡鸭及其他贡品。师公用食指在空中比划“超生度命”4个字,然后把其余的鸡鸭杀掉,并取其内脏、鸡、鸭血集中装于一盆摆放在供台上,鸡、鸭则给各家拿回。

行坛师公谢帮能上香,射穿法衣,边舞邊唱,手持朝简。谢元双、梁成德、谢忠厚三位师公为坐谈师公在敲锣打鼓作乐。

四值功曹。拜请五方龙君龙童子。这二项仪式,谢帮能师公都手持朝简,走三步罡。谢帮能踏着坐坛师公的锣鼓声伴唱且舞蹈。行坛师公开始念唱《地台清筵科》,第一项内容为:胞胎。用胎布裹头脸,谢帮能右手持朝简,左手绕过身后接住右手的朝简放入框里,并从框里拿出一条长约3米,宽约30厘米的包胎布。谢帮能右手持朝简,并画“胞胎大吉”。画诀完毕,师公装身为引光童子,并唱《引光神唱》。第二项内容为:三元。行坛师公为谢忠厚,用包胎布装身,拿起三元面具,化身三元,嘴里念《三元神唱》。谢忠厚拄着拐杖绕坛一圈,其每一个唱段,台下的观众都以“呼呀”声和对。

11月12日上午9:30仪式续接11月11日。

仪节三:劝圣,即敬神。

供上12中荤熟供品:猪头、猪尾、鸡、鸭、猪肉、猪心、猪肺、猪场、猪血、猪肚、猪腰、酒。

仪节四:唱神,又叫跳绳。

这一程序进行的时间较长,是依饭节活动的重点。由做法师公谢帮能依次戴上各神灵面具唱《朝上熟筵》,将对应的神灵请来,按照经书顺序,边唱边跳边舞,直到把所请来的神灵身世一一唱完。如请到韶州大庙朝天圣地灵应白马姑娘时,师公一人带上白马姑娘的面具,唱着叙述白马姑娘身世的经文唱词,手拿着枪与另一人边舞边唱:前伸送福归筵上,白马姑娘又来临。叹天唱,且唱韶州白马娘。姑娘家住在韶州,自小生来本姓梁。父母生他三兄弟,生得两男一女娘。一兄二兄去识字,五亲六眷尽知通。学罢回家得三载,父母 染病命归阴。至此,《朝上熟筵》完全唱完,唱神阶段结束。上午仪式全部结束。

仪节五:团兵。又称“合兵”、“集结兵马”。

师公演唱“请兵”,后咬破一只公鸡冠,把公鸡的血带到盛酒的杯中,然后分别点在芋头、红薯做成的牛、猪的模型上,以及点在谷穗上,再唱“合兵”,把血酒分给众人各饮一口,以示团心结力。

时至下午1点,团兵仪式正式开始。梁成得师公身穿黄色法衣,手打小镲。谢帮能师公身穿黑灰色格子法衣,手敲小鼓。二人一起跪在兵马阵前,拿着经文本此时演唱的唱本《地台招兵牛哥科》念唱各路神兵神将,都以“神是某某某”开头。师公扮演各位神将,先是自报家门,然后再扮演各神将讲述自己的故事。招兵完后,进入《地台招兵牛哥科》的最后一唱段“唱牛哥”。在“唱牛哥”阶段,谢帮能师公拿起七星剑,悬空写“超生度命”字令,并咬破鸡冠,将血滴到5个装酒的杯中,再把鸡冠学撒到36碗插有小彩旗的生米碗里。谢帮能、谢忠厚、梁成得师公各拿一对镲走上祭坛,并极速绕行。到最后三人瘫坐在36碗米上,有的碗也碎了。台下的观众被师公们的表演点燃,哄堂大笑。燃一束鞭炮,仪式结束。

仪节六:送圣,也叫送梁九。

送圣是依饭节的最后一道程序,主要送的是梁九,也就是众神中的最后一位神灵。依饭师公谢帮能肩挑纸钱,在祭坛前来回走动,并口中念唱各神的名字,念唱《梁九神唱》将其一一送回。另一师公则肩挑猪尿泡跟在谢帮能的身后。谢帮能化身梁九,坐在椅子上一边喝酒一边与台下观众对话,内容包罗万千。送梁九时,由一位师公扮演梁九,一边敲击,口中还一边念道:“公的尿泡打你头!”引得哄堂大笑。然后,“梁九”把四杯酒敬给负责依饭活动的四位头人,头人同样回敬“梁九”四杯。“梁九”喝完酒后,顺手推翻自己的座椅,手提猪尿泡向村外田野跑去,把猪尿泡踩破,族人随即大放鞭炮,喊打喊骂声一片,共驱灾辟邪,保人畜平安。然后,族人把芋头、红薯做的牛、猪、谷穗分给各家各户拿回家,放在香火台上,成为“敬依饭公爷”。如此,可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至此,依饭法事活动即告结束。

六、大梧屯依饭节的收尾工作

仪式结束,屯里一共支付了4位师公2000元,待师公们驱车离开大梧村,时至晚上7点,祭祀仪式的彩调演出开始。村里居民对彩调演出兴致极高,台下观众满席。据吴应考老人介绍说,彩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桂西北流行的,1880年,仫佬山乡就有不少采茶班,一直延续至今日的彩调在仫佬山乡依旧很火。彩调表演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左右才散场。

七、结语

仫佬族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稻作文化,不但使一个民族得到生存和壮大,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它从远古走来,并向未来传承而去,不断发展壮大。依饭节这个极具有宗教性质的祭祀文化,与其极强的地域文化凝聚力、原始文化底蕴密不可分。笔者也将继续跟踪考察,将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入的文化阐释。

参考文献:

[1]潘琦.仫佬族通史[J].北京:民族出版社.

[2]吴才珍.仫佬族风情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C]: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仫佬族简史编写组.仫佬族简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谢美琳(1990.2-),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