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首席信息官是个什么“官”

2017-02-27 18:25杨天
党员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浦东首席

杨天

近几个月来,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爱平比以前更加忙碌。这都源于他的新身份——浦东新区首席信息官办公室主任、科经委首席信息官。

2016年5月1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正式启动政府CIO(首席信息官)试点工作。副区长王靖担任区级CIO,另外,在新区区府办、经信委、环保局、卫计委、市场监管局、建交委、文广局、规土局和城管执法局等9家单位设立部门CIO,希望借此突破浦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的瓶颈。

这一举措,被视作浦东新区在“互联网+”时代下,积极探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性安排。

不仅是一个职位,

更是一套制度体系

2016年5月6日,浦东新区组织了400多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区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培训,内容是推动政务信息共享。

此次培训,四套班子成员基本上全部参加,其力度在浦东新区前所未有。时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在开班动员会上提出,“浦东必须掀起政务信息化第二次浪潮”。

浦东新区环保局副局长闵庆峰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当时只是作为门外汉去听听,没想过这事会和自己有什么联系”。

可不久之后,闵庆峰成了浦东政务信息化浪潮的“弄潮儿”之一。

2016年5月16日,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正式召开了首批政府首席信息官试点单位集体谈话会,包括张爱平、闵庆峰在内的9位职能部门负责人成为首批政府CIO。而这9个职能部门,都是在自贸区语境下,与市场监管关系最密切的部门。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应该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多年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复旦大学副教授郑磊说。

《浦东新区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的方案》中,对于政府CIO制度的组织架构作出了明确规定,包含四个层级:战略决策层、管理执行层、议事咨询层和各职能部门支撑层。

新上任的区环保局CIO闵庆峰正在推动局内的数据梳理归集、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并把一些重点信息系统与全区在建的政务云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梳理环保局与其他委办局和上级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需求。

这也是新区首批部门CIO目前的主要工作。在CIO办公室编写的工作细则中,明确规定各部门CIO的工作都要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自贸区时代的新课题

张爱平说,浦东新区在全国推行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较早,政府的信息化办公早已不是新鲜事,但由于过去“部门应用先行”的建设理念重点强化了各部门自身的信息化系统,部门之间的各种网络和系统却没有实现一体化。

“这导致信息孤岛、信息壁垒普遍存在,显然已不符合发展潮流,也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张爱平说。

自三年前浦东新区进入自贸区时代以来,减少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成为制度创新的趋势。政府提出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新要求,由此,部分审批事项取消后,在审批和监管之间的“信息断裂带”极易出现,信息共享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2015年,浦东新区启动了“政务云”工程建设。目前,其体系已经覆盖全区绝大多数部门、街镇和园区,支撑着网上政务大厅、综合监管平台等30个综合性平台的有效运转。这成为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得以在浦东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

必须把技术和管理融合起来

“政府首席信息官不是纯技术官员,他必须把技术和管理融合起来,具备互联网思维,这样的人才并不好找。”郑磊说。

此次,在试点单位选择政府首席信息官时,浦东新区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此次9个部门的CIO并没有很强的IT背景。这说明,浦东在探索政府首席信息官的选用时,并没有把个人的技术背景作为最重要的考量,而是从区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去寻找合适的人选。”张爱平说。

鄭磊也认为,在技术和业务无法兼得的情况下,业务能力在CIO的选拔上显得更为重要,“首席信息官不是一个技术官,而是要把信息这一决策和行政的基本要素很好地管理起来。他是站在技术和管理中间的人,深谙业务工作,同时要能和技术对话”。

对于部门CIO的选任,浦东新区明确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全局性的战略思维能力,二是要有较强的公共管理创新能力,三是要有信息化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协同能力。

浦东新区9个部门的CIO都是从现有部门的副职中选任的,他们或是分管该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或是对信息化较为敏感。用张爱平的话说,就是要“潮”一点。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第44期)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浦东首席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首席水管工
首席数据官
首席隐私官
首席监督员诞生记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天津滨海新区国际化问题分析——兼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