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现状及策略

2017-02-27 08:00范妍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幼儿园儿童

范妍

[摘要]: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这时期形成的个性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个性化发展与所处的教育息息相关。目前的幼儿教育已从过去的“智力中心”转变为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但是我们通过了解幼儿园里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进程,发现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从幼儿园个性化教育现状、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在幼儿园中发展幼儿个性化这三方面反思与分析,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 幼儿 个性 生活 游戏 个性化发展与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是相同的,人的全面发展适合社会的发展,也包含着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立足于从幼儿的个性特征出发,为幼儿设置适当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幼儿园个性化教育现状

我国颁布的《指南》与英国的《讲座课程指南》,基本上都是代表着现在国际上最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一直在提倡“要关爱每一位幼儿、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要因材施教”,但是这句话始终只是个口号。我们提倡幼儿应该自主,但是我们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却始终没能为幼儿搭出这样的平台。尽管近些年,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但是,在其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主导地位太顽固,不能显现幼儿的个性特点。这些种种问题,都向我们证明了,我们发展的幼儿个性化,给幼儿的自主权,仅停留在口号上。

二、改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每一位幼儿教育者都应该明确和丰富自己的儿童观。我认为儿童也是一个社会人,他们有基本人权,具有独立人格;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人,他们具有独特的发展潜能,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儿童存在着好奇的天性与求知的欲望,但是需要合适的引导;儿童拥有独特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儿童文化可以给成人以启示。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不但要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更应在挖掘幼儿的潜力过程中,着眼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三、在幼儿园中发展幼儿个性化的具体策略

在幼儿园里发展幼儿的个性化,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

(一)教学活动

由于幼儿个性的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是传统意识下的课堂形式。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放宽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为发展幼儿的个性创造条件。

近几年,一直提倡的“生成性活动”,它就是依据幼儿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它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的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幼儿创造力。同时,对教师的潜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生成性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动态性,它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教学习惯。而且生成性活动對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教师的目标意识、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动态过程的意识、师生间的互动等。

首先,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成为一个倾听者,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每一个幼儿交往,随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进行价值判断,以便生成有价值的教育课程;其次,教师应该成为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心态,促进生成性互动的发生。

(二)生活活动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幼儿园喜欢将一日活动环节规定的过于程序化,就连生活活动的时间都规定的明确又详细。如果个别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会马上提醒幼儿回归集体活动中。这势必是忽略了幼儿个性化的需求,既不利于教师的保教,又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生活活动中突显幼儿个性化发展呢?

首先,我们要尊重每位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减少集体的生活环节。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生活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引导,以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有所发展。最后,教师还要及时捕捉生活活动中存在的教育契机,少一些包办代替、灌输方式,多给幼儿一些操作、体验、互动的机会,将生活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与幼儿的发展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三)游戏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在近年来热门的游戏化课程的氛围里,许多教师会走进一个误区,患上了“游戏万能论”。在游戏时间里,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教育契机,力求在每次游戏活动中幼儿都能学到些什么,急于控制幼儿的游戏过程,试图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反而让幼儿失去了自由游戏的意志,丧失了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个性化的游戏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真正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1.创设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游戏环境

环境是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创设环境就是要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的参与到游戏中。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参与进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先进行关于游戏环境创设的讨论,再为幼儿设立如“回收站”和“百宝箱”一类的游戏区,提供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寻找材料、自主动手制作,充分展示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给予幼儿充足自主游戏的时间

幼儿无论是玩哪种游戏,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去交流与互动、去探索与尝试。充足的游戏时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基本保证,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前提。

3.提供具有科学性的游戏材料

我们为幼 儿提供的游戏材料应该具有丰富性、层次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第一,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既能提高游戏开展的效果、又能满足每个幼儿发展的需求,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提高能力。

第二,教师提供的每一种材料,在幼儿手里都要有它不同的用途,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游戏材料应处于不断变化中,不要最初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要让幼儿有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

第四,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可以是半成品或是废旧材料,鼓励并引导幼儿动手做玩具,给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五,多种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最大可能地挖掘材料的不同玩法。

总之,教育应该努力促进幼儿的自主性,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养成良好习惯,让幼儿天天生活在愉快的环境中,天天充满智慧与活力,成为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

[2]刘心颖.自选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教育,1999,(06).

[3]周宗奎.儿童社会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0.

猜你喜欢
个性化幼儿园儿童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爱“上”幼儿园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留守儿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