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2017-02-28 00:13李晓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管理法产科护理人员

李晓燕

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李晓燕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追踪管理团队,制定管理程序、管理内容,将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持续性监督产科护理流程,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结果:经过1年持续质量改进,查对制度与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合格率显著提升,护理失误/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应用追踪管理法可促进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完善护理管理体系统,保障母婴安全。

产科;追踪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

追踪管理法是评审者以评审员及患者双重角度对医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进行审查管理的方法。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建立与完善持续质量改进体系对保障母婴安全意义重大。本院自2015年3月起,对产科护理工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并应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产科共有病床86张,产床3张,待产产床10张,助产士15名,护士55名。产科年门诊量约为80 000例次,年分娩量约为5000例次。

1.2 追踪管理法

1.2.1 人员构成 选择具有2年以上管理经验的护理部成员、护士长、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组成追踪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全面掌握评审规则、追踪方法,经护理部严格考核后方可组成追踪管理团队。

1.2.2 追踪方法

1.2.2.1 孕产妇选择 选取急重症产妇,手术产妇,产检孕妇,当日出院孕产妇以及特殊用药产妇和出院随访孕产妇。

1.2.2.2 追踪内容 各层级护士、助产士的岗位职责,护理目标落实情况;围产期专科护理技术的知晓与执行,终末质量指标落实;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危重患者抢救与日常护理;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病情评估与安全防护;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1.2.2.3 追踪技巧 个案追踪:(1)在门诊、病房、手术室、检查室等各个地点设置自由检查点,随时进行追踪检查。(2)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跟随其办理入院手续、接受检查及治疗,入产房分娩等全过程,对过程中实施的护理内容进行评估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3)针对追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针对追踪孕产妇时发现的问题,随机抽取3~5名护士提问,最后抽取1名责任护士进行现场操作,以评估护士对护理工作制度、规范、流程等知晓与落实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对发现的问题以护士的原话记录。(4)询问护工,落实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中的岗位职责,对其原话记录。(5)对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跨部门交接、护理人员配合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重点评估。(6)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分析,提出整改意见。(7)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并将结果记录,直至达成目标。系统追踪:(1)以查对制度、医院感染制度、危急值报告以及产妇和新生儿转运等作为重点关注内容。(2)以科室管理作为切入点进行综合评估。(3)与科室人员或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护理流程执行情况,与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交谈,了解其对医护人员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询问护理人员是否认真完成身份信息核对,谈话以命题问答形式进行。(4)根据发现的问题,对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效果不佳的护理模式进行整改,消除护理流程衔接缝隙,深入整改未妥善解决的问题。(5)对前期存在的问题进行2次追踪及持续质量改进,以确保目标顺利达成。

1.2.3 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完善身份核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及产前、产时评估制度。(2)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并通过口头提问、考试、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培训效果。(3)严格责任制,重难点问题或改进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重新进行调查整改。

1.3 评价方法 比较追踪管理法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2月)和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2月)产科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护理错误发生率。

2 结 果

2.1 建立与完善产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截止至2016年3月,共完成产科质量追踪25次,完善了产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提出并应用了多项产科质量评价指标,针对患者关注的安全指标及分娩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定了护理过程质量控制指标,并增加了多项产科专科护理质量终末评价指标。

2.2 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后护理制度执行情况 追踪管理法实施前身份检查22例次,合格16例次(72.73%);实施后身份检查43例次,合格40例次(93.02%);实施前医嘱查对21次,合格17次(80.95%),实施后医嘱查对25次,合格23次(92.00%);实施前调查危急值知晓情况9次,合格4次(44.44%);实施后调查17次,合格13次(76.47%);实施前调查危急值报告情况9次,合格6次(66.67%);实施后调查17次,合格16次(94.12%)。

2.3 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后护理失误/错误发生率 追踪管理法实施前,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为0.31%,药物使用错误发生率0.14%,临产送入产房时机不准确率5.28%;追踪管理法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为0.14%,药物使用错误发生率0.04%,临产送入产房时机不准确率3.68%。

3 讨 论

在传统护理理念中,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将承担主要责任,这种观念忽视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性与延续性[1]。大部分的护理不良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于众多环节中的一个或多个出现了问题,而其主要原因是护理系统中存在潜在风险[2]。追踪管理法立足于科学证据采集,以实际调查、分析讨论的方式寻找工作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重视系统性整改,强化过程跟踪,严格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情况,这种过程分析法能够帮助管理者发现护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问题根源,彻底解决问题。追踪管理法的实施能够让管理者转变管理思路,也有助于护理人员认清自身存在问题,积极配合整改[3]。在本研究中,将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对产科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针对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将现代化护理管理理念融入到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追踪管理小组根据患者护理层级、分娩质量等确定临床服务项目,将追踪管理法应用到病区检查、查阅病例、护患交流等工作中,有效评估了护理服务现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护理工作目标,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研讨解决对策,落实后持续进行后续评价,实现了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通过为期1年的追踪检查与持续改进,使产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得到完善,尤其在查对制度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落实上,较实施之前有显著提升,从制度制定与流程执行方面落实质量控制体系,对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整改、规范。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改进方法的落实,产科的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过程质量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身份识别项目错误发生率、药物使用错误发生率、临产孕妇送产房时机不准确率等比实施前下降。并且产科护理人员对于科学工作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母婴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 许 娟,刘义兰,樊胜霞.护理人员对护理差错处理观点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6(6):53-54.

[2] 夏立新.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8(6):96-97.

[3] 王海蓉,邱服斌,张爱琳.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12(6):1063-1065.

(本文编辑 崔兰英)

618000 德阳市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产科

李晓燕: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6-10-22)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4.035

猜你喜欢
管理法产科护理人员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