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在深静脉血栓评分中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7-02-28 09:37高永河
中外医疗 2016年34期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应用

高永河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深静脉血栓评分中高危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于该院ICU治疗的85例深静脉血栓评分中高危患者的资料,根据血栓弹力图R值、MA值分为A组、B组、C组,给予相应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与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异常发现率以及治疗前后其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B、C各组共85例患者血栓异常检查 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的阳性率(29.41%、34.12%)高于血小板、凝血4项(8.24%、9.41%),D-二聚体与血小板、凝血四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凝血四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抗聚治疗5 d后,A、B、C 3组85例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凝血检查,血栓弹力图凝血异常发现率更高,更加及时,并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深静脉血栓评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011-03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一种由血栓弹力仪根据凝血过程进行记录描绘的曲线图[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多种疾病的一种并发症,极易引起肺栓塞(PTE),死亡率较高[2-3]。为了探讨观察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危重患者救治的诊断意义,该文整群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82例于该院治疗的病情危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的于该院治疗的85例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11分的危重患者资料,根据R值、MA值分为A、B、C 3组。A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其平均年龄为(42.1±2.9)岁,按照危重病病因,其中重症肺炎10例,过敏性休克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10例,急性心力衰竭4例,重度农药中毒2例,脓毒性休克3例;B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6~68岁,其平均年龄为(43.1±2.4)岁,按照危重病病因,其中重症肺炎13例,过敏性休克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11例,急性心力衰竭5例,重度农药中毒3例,脓毒性休克4例。C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25~67岁,其平均年龄为(41.9±2.8)岁,按照危重病病因,其中重症肺炎5例,过敏性休克1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5例,急性心力衰竭1例,重度农药中毒1例,脓毒性休克1例。A、B、C 3组两两比较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85例病人在入院时行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血栓弹力图R值、MA值分为A组:R<5 min和/或MA>65 mm;B组:MA>65 mm;C组:R值5~10 min、MA50~65 mm。A组31例给予达肝素钠(批准文号X19990106)5 000 U皮下注射q12h抗凝治疗,B组40例给予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 0078)100 mg口服/鼻饲qd抗聚治疗,C组14例使用生理盐水0.2 mL皮下注射q12 h,所有病人同时给予防血栓气压治疗,治疗5 d后复查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主要观察比较治疗前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与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异常发现率;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与血栓弹力图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与血栓弹力图凝血异常发现率比较

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的阳性率高于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与血小板、凝血4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凝血四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小板、凝血4项、D-二聚体治疗前后水平

抗凝、抗聚治療5 d后,A、B、C3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血栓弹力图治疗前后变化

A、B两组治疗前后R、K、MA、α均有明显变化(P<0.05),C组各项变化不大(P>0.05)。

2.4 效果的评价

从血栓弹力图可以看到,治疗后A、B两组的前后指标变化较为明显,说明抗凝、抗聚治疗效果较好,而C组变化较小,说明仅采用防血栓气压治疗效果要比采用药物抗凝抗聚治疗配合防血栓气压治疗效果要差。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约90%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具有导致肺栓塞(PTE)的可能性。Cohen AT等报道未经治疗的PTE病死率高达25%~30%。最新研究表明大约10%的急性PTE死于确诊后1~3个月内[6-7],在临床死因中居第3位,仅次于肿瘤、心肌梗死。因此,DVT的筛查和预防是ICU的一项必要的常规工作。

危重病人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人体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导致患者最终的死亡。并且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患者体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与凝血机制的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8]。因此,有些医学者提出在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加入抗凝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9]。传统采用血常规检查,所检查的各个项目只能反应凝血过程中的部分征象,并且各检查项目之间并没有确定性的联系,相对来说,诊断较为片面。而血栓弹力图能各数值间相互联系,能够早期及时发现病人的凝血异常,一般在0.5 h内便可知道结果,并且诊断发现率较高,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根据患者异常凝血状态进行相应治疗,以及对效果给予有效评价。

该次结果显示,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的阳性率(29.41%、34.12%)高于血小板、凝血4项(8.24%、9.41%),且P<0.05;D-二聚体与血小板、凝血四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阳性率(34.12%)與血小板、凝血4项阳性率(8.24%、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抗聚治疗5 d后血栓弹力图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国内关于TEG血栓弹力图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周熙琳等[10]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相关性研究一文中,对 10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 TEG 各项参数与 D - 二聚体和 PAgT 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D-二聚体R、K、α、MA、CI值分别为-0.38、-0.41、0.40、0.43、0.40;PAgT分别为-0.48、-0.52、0.48、0.49、0.48。对应各项均有P<0.01), TEG 检测提供的信息全面, 可真实、 准确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功能状态, 且该监测手段更简便、 快速、 敏感, 可床旁实施,为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总之,相比于传统凝血检查,血栓弹力图凝血异常发现率更高、更加及时,并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王热华,林锋,陈诗泉,等.血栓弹力图评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111-4112.

[2] 谭延国,张岩,王芳,等.TEG血栓弹力图同常规凝血试验的关系及TEG血小板图试验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81-85.

[3] 王玉连,陈洪,刘洋,等.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肝硬化患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2):215-219.

[4] 肖文琦.血栓弹力图法与比浊法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中的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4):318-320.

[5] 谢一唯,朱炳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2):88-90.

[6] 程磊,梁恩和,姚鑫,等.血栓弹力图在颅脑损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 38(9):513-516.

[7] 曾艳芳,杜会山,谈晓牧,等.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的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13-315.

[8] 张伟,林兆奋,瞿金龙,等.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123-127.

[9] 刘蒙蒙,陈学勋,秦萍,等.脉血康胶囊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中成药,2016,38(4):751-755.

[10] 周熙琳,梁辉,黄洁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59-462,467.

(收稿日期:2016-09-06)

猜你喜欢
血栓弹力图应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蔡松泉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检测对比研究
β3整合素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